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


极+
室浓

+
+
淡浓
— —
+ +
淡浓
— —

+

淡 室 阴极

浓水
淡水
2020/10/22
电渗析分离原理图
1.4 电渗析过程
①反离子的迁移 交换膜不可能100%的选择性,有少量与离子交换膜解离离
子电荷相反离子透过膜,阳通过阴,阴通过阳
• ②电解质浓差扩散
• 膜两侧溶液浓度不同,在浓度差作用下,电解质由浓室向淡室扩散
1.2 电渗析的离子交换膜
按膜的结构分类:异相膜,均相膜,半均相膜。

按膜的活性集团分类:阳膜,阴膜,特性膜。

按膜的材料性质分类:有机,无机,高分子,
凝胶型,大孔型。
2020/10/22
1.3 电渗析的基本原理
原理: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 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截留物 悬浮物颗粒
胶体和超过截 留分子量的分

有机物
溶质、盐
膜类型 纤维多孔膜
非对称性膜
复合膜 非对称性膜复合

各种膜的截留区段
RO 反渗透膜 UF 超滤膜 MF 微滤膜
2
第二部分
几种常见的膜分离过程
一、电渗析(Electrodialysis)
1.1 电渗析的定义 电渗析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和直流电场的作用,从水溶液分
选择性透膜的机理
选择性透膜
膜上游 膜 膜下游
膜分离过程原理示意图
以选择性膜为分离介 质,通过在膜两边施 加一个推动力(如浓 度差、压力差或电位 差等)时,使原料侧 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 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 的。通常膜原料侧称 为膜上游,透过侧称 为膜下游。
5
膜的常见分类方式
由于膜的种类和功能繁多, 比较通用的有4 种分类方法: 按膜的制造材料分类 按膜的几何形状分类 按膜的构成结构分类 按膜的过滤流向分类
2020/10/22
膜性能:
物理性能:
爆破强度:膜所能承受的最大垂直压力 膜厚度:干态膜的厚度或者它在水中充分溶胀后的厚度。厚度大,电阻大,厚度小,易渗 水或穿透。 含水率:膜在湿态下的含水量的百分数。25%~50%之间。 溶胀性:指的是膜在水中吸水膨胀和膨胀的膜干燥后又收缩的性能。 膜表面状态:平整,光滑。
膜分离技术简介1 膜分离技术概述目2 几种常见的膜分离过程

3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2
2
第一部分
膜分离技术概述
膜与膜分离?
膜(Membrane)是什么? 膜,是指在一种流体相内或是在两种流体相之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 它把流体相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并能使这两部分之间产生传 质作用。
膜分离 是借助于膜,在某种推动力的作用下,利用流体中各组分对膜的渗 透速率的差别而实现组分分离的过程。目前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可分 为以下几种,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 UF)、纳滤(Nanofiltration,NF)、反渗透(Reverse 0smosis, RO)、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等
阴膜只让阴离子穿过;阳膜只让阳离子穿过
电极两侧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设电解质为食盐水溶液)
阴极还原反应 2H++2e-→H2↑阴极室溶液呈碱性结垢
阳极氧化反应 4OH- - 4e- →O2+2H2O阳极室溶液呈酸性腐蚀
2Cl- - 2e-→Cl2↑
2020/10/22
原水
极水

阳极







按切割的分子量分类
根据切割分子量的不同,可将其
分为: 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 滤膜、电渗析膜等。
膜分离过程比较
膜过程 微滤
推动力 压力差
超滤 压力差
纳滤
电场力 压力差
反渗透 压力差
传递机理 颗粒大小形

分子特性大 小形状
离子大小及 电荷
溶剂的扩散 传递
透过物 水、溶剂溶解物
水、溶剂小分子
水、一价离子、 多价离子 水、溶剂
2020/10/22
一对正、负电极之间的膜堆称为一级 具有同一水流方向的并联膜堆称为一段
2020/10/22
组装形式:
可按级段组装成各种方式,增加级数可降低电渗析的总电压,增加段数 可以增加脱盐流程长度,提高脱盐率。 一般每段内的膜对数为150-200对,每台电渗析器的总膜对数不超过 400-500对。
电化学性能:
膜电阻:离子交换膜的导电性能,常用单位面积的膜电阻来表示,也称为面电阻。 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 选择性的强弱用选择透过率表示。(见书上公式5-1)
化学性能:
化学稳定性:耐酸碱,温度,氧化,有机物污染等。 交换容量:与离子交换相同。
2020/10/22
• ③水的渗透
• 水的渗透压作用,水由淡水室向浓水室渗透
• ④水的电渗透
• 水合离子,其迁移过程必然携带一定数量的水分子迁移
• ⑤水的电离
• 电流密度与液体流速不匹配,电解质离子未能及时补充 到膜的表面,而造成膜的淡水侧发生水的电离。
次要过程均会影响电渗析的除盐或浓缩效率,增加电耗。设计中,应选择理想的 离子交换膜和最佳的操作条件,设法消除或改善这些不利影响。
2020/10/22
电渗析装置示意动画
1.5 电渗析器装置与组装
• 主要部件 • 离子交换膜:组装前膜预处理,操作溶液浸泡24-48小时,停运时充满溶液 • 隔板:膜的支撑体,保持膜间距,水流通道;浓、淡室隔开 • 电极:要求耐腐蚀、导电性能好 • 夹紧装置:把极区和膜堆组成不漏水的电渗析器整体
离出电解质组分的一种电化学分离过程。是以直流电能为动力, 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将水中溶质分离出来的一种膜 分离方法。
2020/10/22
• 离子交换膜是电渗析器的核心部件,是一种 膜状的离子交换树脂。但必须指出,在电渗
析中使用的离子交换膜,实际上并不是起离
子交换作用,而是起离子选择透过作用,更 确切地应称为离子选择性透过膜。
2020/10/22
1.6 电渗析器组装:
• 几个术语:
• 膜对:由1张阳膜、1张淡水隔板, 1张阴膜、1张浓水隔板按一定顺序组成 的电渗析器膜堆的最小脱盐单元
• 膜堆:若干模对的集合体 • 级:电渗析器中一对电极之间所包含的膜堆称为一级,一台电渗析器的电
极对数就是这台电渗析器的级数 • 段:电渗析器中淡水水流方向相同的膜堆称为一段 • 台:用锁紧装置将电渗析器各部件锁紧成一整体称为一台电渗析器 • 系列:将多台电渗析器串联起来成为一脱盐整体称为一系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