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唐宋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

唐亡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史称“五代”;南方先后存在过十国指吴、南唐、吴越、闽、楚、南平、前蜀、后蜀、北汉九个政权,加上位于今山西中部的北汉,总称“十国”。

五代前期,北方战火连年,经济破坏严重,南方虽处于割据状态,但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较快。

后周通过改革,国力增强,统一趋势明朗。

960年,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建立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局面。

沙陀三王朝:沙陀,西突厥别部。

唐贞观年间,居今金莎山之阳,蒲类海之东,以境内有大碛,故号“沙陀突厥”。

宪宗时,酋长朱邪执宜内附,处盐州。

其子赤心被赐姓名李国昌。

其孙克用以镇压黄巢起义军,被封为“晋王”。

公元923年,克用子李存勖灭梁,建立后唐。

936年,沙陀人石敬瑭推翻后唐建立后晋。

947年,后晋沙陀人刘知远又在开封建立后汉。

因后唐、后汉、后晋三朝都是沙陀人建立的,故史称“沙陀三王朝”。

后梁(907-923年)朱全忠建,都开封。

朱全忠原名朱温,早年曾参加黄巢起义。

降唐后改名全忠,建梁后又名朱晃,是为梁太祖。

由于荒淫残暴,被其子所杀。

后被后唐所灭。

后唐(923-936年)李存勗建,都洛阳。

李存勗原为沙陀族人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之子,后袭父之职。

灭梁后在洛阳即帝位,是为唐庄宗。

其养子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期间,吏治较好。

但明宗死后,诸子争权,发生内乱,被石敬瑭所灭。

后晋(936-947年)石敬瑭建,都开封。

石敬瑭原为唐明宗时太原节度使。

936年,曾乘后唐内乱之际,以甘当儿皇帝和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得契丹援助,灭唐建晋,是为晋高祖。

其侄石重贵继位后,被契丹主耶律德光所灭。

契丹从开封北撤后,刘知远乘机建汉。

后汉(947-951年)刘知远建,都开封。

知远原为后晋河东节度使,后入主开封,是为汉高祖。

后被天雄节度使郭威所灭。

后周(951-959年)郭威建,都开封。

954年,郭威死,其养子郭荣即位,复姓柴氏,是为周世宗柴荣。

柴荣曾选贤任能,整饬吏治,招民垦荒,均定田租,禁灭佛教,严明军纪,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改革,增强了国力。

另外,又率兵攻蜀,取得秦、凤、成、阶四州之地;亲征南唐,取得江北淮南大片之地;又大举伐辽,收复了瀛、莫、易三州和瓦桥关、益津关和淤口关三关之地,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960年,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灭。

十国兴亡
吴杨行密所建,都扬州。

行密曾任唐淮南节度使,后被昭宗封为吴王。

908年,其子杨隆演建吴国。

937年,权臣徐温养子徐知诰废吴帝自立,吴国亡。

南唐徐知诰建,都金陵。

南唐建立后,知诰改名李。

此后的南唐二主李璟、李煜均工书画,并好填词。

975年被北宋所灭。

吴越唐镇海节度使钱镠建,都杭州。

唐亡后,钱镠称帝,建吴越国,978年被北宋所灭。

楚唐潭州刺史马殷建,都长沙。

后梁建国后,曾封马殷为楚王。

马殷死后,诸子争权。

951年,被南唐所灭。

前蜀王建建,都成都。

王建于唐末割据成都。

唐亡,建立蜀国,史称前蜀。

925年,被后唐所灭。

后蜀孟知祥建,都成都。

知祥原为后唐大臣。

925年率兵灭前蜀,被任西川节度使。

932年,知祥杀后唐东川节度使董璋,称帝建蜀,史称后蜀。

965年,被北宋所灭。

南汉唐岭南节度使刘隐建,都广州。

刘隐及以后的南汉诸帝均荒淫残暴,故政局混乱,吏
治腐败。

971年,被北宋所灭。

荆南后梁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建,都江陵。

仅有荆州一地,是十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963年,被北宋所灭。

闽唐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建,都福州。

审知死后,继位诸君均荒淫残暴,内政不休。

945年,被南唐所灭。

北汉后汉刘知远之弟刘崇建,都太原。

郭威灭汉后,刘崇割据河东,建国号汉,史称北汉。

979年,被北宋所灭。

朱温:即后梁太祖,五代梁王朝的建立者,公元907——912年在位。

唐乾符四年(877)参加黄巢起义。

黄巢建立大齐政权时,任同州防御使。

中和二年(882)叛变降唐,被任为河中行营诏讨副使,赐名权忠。

次年,为宣抚节度使。

中和四年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

天复元年(901)进封为梁王,成为割据势力,与李克用父子长期混战。

天祐四年(907),代唐称帝,改名晃,建都汴,国名梁,史称后梁。

乾化二年(912),为其子友珪所杀。

长乐老:即冯道,五代时,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辽的大臣。

字可道,今河北沧州西人。

唐末,冯道事幽州刘守光为参军,刘守光败后,冯道事李克用为掌书记。

后唐庄宗以之为翰林学士,后任相。

后晋时,冯道为首相,奉石敬瑭命献徽号于契丹。

后晋废枢密使,权归中书,大小政事均由冯道处理。

公元946年,契丹灭后晋,他为太傅。

历后汉、后周两朝,皆为太师。

他历五朝八姓十一帝,不离将、相、三公高位,容身保位,未尝谏诤。

晚年自称“长乐老”。

后周世宗:即柴荣,后周皇帝。

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西南)人,郭威养子。

公元954——959年在位。

五代十国的分裂和军阀混战破坏了社会生产。

后周世宗继位后,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改革政治,整顿军事,奖励生产;先后取后蜀阶、成、秦、凤四州和南唐的江淮地区十四州,又北攻契丹,收复莫、瀛、易三州。

周世宗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他的改革顺应当时形势,使后周不断强大,为后来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五代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五代十国时,中国南方的经济情况和北方比较来说,是发达的。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1)、自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发展的水平较高,在此基础上发展,当然就会显得发达些。

(2)、无论是唐朝的安史之乱,或者五代的军阀混战,主要战场都在北方,南方也没有受到契丹统治者的杀掠,故所受破坏较少,便利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北方战乱频仍,不少人民或西迁西蜀,或南迁江南,交流了北方的生产技术的经验,更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给南方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4)、唐朝以来的陈硕贞、袁晁、方清、裘甫等起义都爆发于南方。

黄巢大起义也给南方地主豪强以沉重打击,削弱了它们的统治。

由于南方具有这些有利条件,在劳动人员的辛勤劳动下,便出现了南方经济的上升。

经过五代,全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已从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2,周世宗改革有哪些措施?
(1)在经济方面首先,鼓励开垦荒地,把中原无主荒地配给逃亡人户耕种,并对逃户庄田颁布处理办法,优待从辽朝返回的逃户。

其次,均定赋税,减轻租税,颁发均田图,下令免首以前农民所欠两税,取消两税以外的苛捐杂税和一些徭役。

第三,兴修水利,,组织人民修治黄河与运河,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

再次,限制佛教发展,打击寺院经济势力,废寺院,僧尼还俗,使国家控制的劳动力和土地大量增加。

(2)在政治方面,,改善吏治,并能听取群臣的意见。

制定大周刑统,颁行全国,留心政治,纳谏如流,生活上注意节俭,以身作则,裁减后宫,停办不急之务,禁止地方官进贡。

⑶ 在军事上,整饬军纪,整编禁军;简选步骑诸军,精锐者升为上军,羸弱者淘汰,武艺出众者选为“殿前诸班”革除了唐后期豢养冗兵的积弊。

中央禁军强有力控制地方藩镇,有利于国家安定。

南北面官制: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

北面官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民族面建立的一咱特殊制度,担任者一般均是契贵族,主要是宗室和外戚,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

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重心所在。

设置的北、南宰相府和北、南枢密院都是辽朝中央和权力核心机构,南面官是辽统治者模仿唐代制度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汉人的机构。

较重要的机构有汉人枢密院和尚书省,由于决策权掌握在北面官机构,所以南面官中书省、门下省都有名无实。

一字王:辽代王爵有以古国名一个字为封号的,如赵王、魏王等,地位尊贵,高于用二字为封号的混同郡王、兰陵郡王之类。

道宗太康五年(1079)规定,惟王子可封一字王。

金、元仅亲王能封一字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