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秋新人教版(2019)历史必修同步课件: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2019秋新人教版(2019)历史必修同步课件: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程朱理学的特点和地位 (1)特点 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程朱理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 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 学理论体系。 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 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 “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 德为核心内容。 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程朱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特点。 程朱理学吸收借鉴了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 想吸收进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程朱理学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史料二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在先,气在后; 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既有理,便有气;既有气,则理又在乎气 之中。”
——《朱子语录》 读史技巧史料一是关于二程的理论,即“万物皆有天理”;史料二是 关于朱熹“理气论”的论述。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二程”、朱熹的理学思想。 (2)理学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课前篇 自主预习
(3)历史影响 ①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加 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②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 影响。 知识拓展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 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 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D 材料强调市民文化的发展,没有体现社会变动,故 D 项错误
答案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课堂篇 探究学习
(2)地位:程朱理学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适应了封建社会从前 期向后期转变、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增强的需要,使儒学走向政治 哲学化,为封建等级特权的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适应 了思想上专制的需要,成为南宋之后的官学。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剖析 例题1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 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 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 展主要在于( ) A.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 B.从哲学角度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 C.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 D.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规律 题目立意本题以汉代儒学与宋代理学的对比为依托,从宋代理学 的特点上考查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和对比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剖析 例题2陈乃乾在《三国志平话》中认为:“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 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 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这说明 宋元时期( ) A.市民的娱乐需求推动实用科技发展 B.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C.理学兴起奠定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 D.社会变动促成文学形式变化 题目立意本题以宋代说书艺术为载体,从推动宋代文化发展的原 因上考查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以及灵活迁移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 能力。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二、文学艺术 1.宋词 (1)鼎盛:唐朝后期出现的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2)特点: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演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 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3)代表: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的词作 成就最突出。




课前篇 自主预习
2.元曲 (1)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 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2)杂剧 ①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 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 ②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 王实甫等。 3.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 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2)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
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
(3)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2.沈括和郭守敬
(1)沈括: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
技成果。
(2)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编定新的历法《授时
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题指导
选 项


A
材料强调市民文化的发展,没有体现实用科技发展,故 A 项错 误
B
根据材料“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 表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学发展,故 B 项正确
C
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故 C 项错误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1-
首页
课程目标
时空定位
1.掌握两宋时期 儒学复兴的概
况和历史影响
2.了解宋词、元 曲和宋元书画
发展的成就和
特点
3.了解宋元时期
科技的发展和
各少数民族文
字的创制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儒学的复兴 1.儒学复兴背景 (1)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 (2)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强调学术为现 实服务,希望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 方面的作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历史解释 1.程朱理学兴起的原因 (1)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唐末五代 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纲常遭到破坏。因此宋代统治者倡导 尊儒读经,宋代复兴儒学由此形成。 (2)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唐代韩愈 提倡儒学道统,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 形成理学。 (3)理学兴起也是北宋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 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相互辩论,大胆立论,讲求义理,为理学的产 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提示(1)二程:“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朱 熹:“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气”不 能分离,但“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封建 专制起了重要作用。
课堂篇 探究学习
3.农学: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
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课前篇 自主预习
知识拓展 沈括的成就与地位 沈括(1031—1095),是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也是中国 科技史上的一位巨人。他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 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 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是 “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 人物”。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四、少数民族文字
1.辽、夏、金的文字
(1)契丹文: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
学创作。
(2)金文:金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
字答题。
(3)西夏文: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
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读史技巧第一个省略号之前的信息是宋词盛行的经济基础;第一 个省略号与第二个省略号之间的信息指出了宋词盛行源于民间市 民阶层娱乐的需要;第二个省略号之后的信息指出了宋词盛行的情 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课堂篇 探究学习
互动探究(1)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2)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列举著名的宋词派别及代表人物。 提示(1)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 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与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 照。
2.蒙古文:成吉思汗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儿
蒙古文。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称为《蒙古秘史》。作为游牧民族
撰写的历史,它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价值。
3.八思巴字: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
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
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2.程朱理学兴起 (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 (2)基本主张 ①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 的理论体系。 ②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③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 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④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 “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理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一二三四源自课前篇 自主预习4.书画 (1)书法: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 法度。 (2)绘画: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三、科技
1.三大发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