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子现象和量子规律

量子现象和量子规律


i
i
i
i
光强 I = Nh ν 不变 , ν ↑, N ↓ , im ↓

=
A+
1 2
mvm2
=
A+
eU ,
ν ↑, A不变, U ↑
答案(d)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6.光电效应在近代技术中的应用
光控继电器、自动控制、 自动计数、自动报警等.
光控继电器示意图 光
放大器 接控件机构
光电倍增管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在我看来,如果假定光的能量不连续地分 布于空间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黑 体辐射、光致发光、紫外线产生阴极射线以及其 它涉及光的发射与转换的现象的各种观测结果。 根据这种假设,从一点发出的光线传播时,在不 断扩大的空间范围内能量不是连续分布的,而是 由数目有限的局限于空间中的能量量子所组成, 它们在运动中并不瓦解,并且只能整个地被吸收 或发射。”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假设光也是一种粒子流,频率为ν的光波 的每一个粒子对应能量为E=hν。每份能量便称为 一个光量子,通常称为光子。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爱因斯坦光子理论要点
(1) 光是以光速运动的光子流
(2) 每个光子能量和动量
E
=

=
hc λ
,
p=
mc
=
E c
=
h λ
(3) 光强即光的能流密度
大爆炸遗迹:光子波长 ~ 1mm , 相应温度~ 5K
提出大爆 炸理论的 伽莫夫被 设想为从 瓶中跳出 的魔鬼。
1964年 贝尔实验室彭齐亚斯、 威尔孙为了跟踪“回声”号卫 星,校准天线,发现无法消除 的噪声-发现宇宙背景辐射 (大爆炸宇宙学论据) 。
荣获 1978年 诺贝尔物理奖
热辐射 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1990年 美国COBE卫星精密观测,得其能谱为
薛定谔(奥地利) 1887~1961
193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狄拉克(英) 1902~1984
193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6年,海森堡和薛定谔从不同出发点建立了量子力学。 •1928年,狄拉克统一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成就。
第五篇 量子现象和量子规律
旧量子论
量子力学 基本原理
普朗克能量子假设 爱因斯坦光子理论
2.735 ± 0.06K.黑体辐射
第十五章 光的量子性
本讲内容:
一. 热辐射 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二.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三. 氢原子光谱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四. 激光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1.实验装置 光照射至金属表面,电子从金属 表面逸出,称其为光电子。光电 子形成的电流称为光电流。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5. 爱因斯坦光子理论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1) 电子只要吸收一个光子就可以从金属表面逸出, 所以无须时间的累积过程。
2)光强大,光子数多,释放的光电子也多,所以 饱和光电流也大。
3) 从方程可以看出光电子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 成线性关系。
1 2
mv
2 m
=
hνLeabharlann −A⇒ Ua= hν − A ee
I = N hν N: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 cr 单位面积的光子个数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4.光电效应方程 由能量守恒:
入射光子能量 = 逸出功 + 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
A+
1 2
mv
2 m
1 2
mv
2 m
=
eU a
A = hν o
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理论荣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密立根由于用实验验证实该理论荣获1923年诺贝尔物理奖。
解:
1) 对于单光子光电效应,金属发射的光电子数等 于在同一时间内射到金属表面的光子数:
N
=
w hν
=
wλ hc
=
3 × 10−9 × 4000 × 10−10 6.63 × 10−34 × 3 × 108
= 6.03 ×109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2)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
A+
1 2
热辐射 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应用简介 •红外遥测技术进行地球考察 (T地 ≈ 300K, λm ≈ 10μm —大气层的三个窗口之一 )
•光测高温
在实验室或工厂的高温炉子上开一小孔,小孔可 看作黑体,由小孔的热辐射特性,就可以确定炉内的 温度。
高温炉 聚焦透镜
灯丝
目镜
R
热辐射 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高温炉 聚焦透镜
i
im2
I2
im1
I1
I2 > I1
Ua O
U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4) 截止电压Ua
i im2 im1
Ua O
I2 I1 I2 > I1
U
截止电压的存在说明光电 子具有初动能,
e Ua
=
1 2
mv
2 m
实验指出截止电压和入射光频率有线性关系:
Ua
Cs K Cu
ν
ν0
ν

0
ν
′′
0
截止电压Ua与光强无关
玻尔氢原子理论
物质波假设
不确定关系
波函数(概率幅)
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的简单应用
第十五章 光的量子性
本讲内容:
一. 热辐射 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二.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三. 氢原子光谱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四. 激光
热辐射 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一).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1. 热辐射
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其 功率和波长取决于物体的温度,称为热辐射。
M 0 (T , λ )
1700K
1500K 1300K 1100K
01 23 4 5 6
λ (μ m)
黑体辐射 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4. 实验定律
(1)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M0(T,λ )
∫ M 0 (T ) =
∞ 0
M
0 (λ,T
)dλ
=
σT
4
斯忒潘恒量: σ = 5.67 × 10−8 w ⋅ m−2K −4 (2) 维恩位移定律
普朗克(德) 1858-1947
爱因斯坦(德)
19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879-1955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尔(丹麦) 1885-1962
192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0~1926年是量子力学的酝酿时期,此时的量子力学是 半经典半量子的学说,称为旧量子论。
海森堡(德)
1901-1976 193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方面,只有谐振子能量变化是分立的,才能导出 黑体辐射公式;另一方面,空腔内辐射场应遵从麦 克斯韦方程,能量的变化应是连续的。两方面他都 不想放弃。这样的物理图像便是:构成腔壁的谐振 子不连续地向空腔发射电磁辐射后,其能量又立即 变成连续的了。
这种认识是隐含着矛盾的。爱因斯坦注意到了这种 矛盾,1905年提出光量子理论,不仅消除了这些矛 盾,而且使量子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三). 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1. 经验公式
在维恩公式和瑞利——金斯公式之间用内 插法得出与实验曲线相符的经验公式
hc
M 0 (λ,T ) = 2πhc λ2 −5 (e kλT −1)−1
M0(λ,T)
0
λ
(德.1858-1947)
热辐射 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e0 (λ,T ) 实验值
紫 外 灾 难
瑞利--金斯线
4) 从光电效应方程中,当初动能为零时,可得到
截止频率:
ν0
=
A h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例1:波长为 4000 Å的单色光照射在逸出功为
2.0 eV的金属材料上,光射到金属单位面积上的 功率为3.0×10-9 W·m-2,求:
1) 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金属上发射的光电子数
2)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 绝对黑体 理想模型 注意:黑体 ≠ 黑色物体
能全部吸收(不反射)任何波
长的入射辐射能的物体
绝 热
—— 绝对黑体


完全吸收体 理想发射体

模型:空腔小孔
热辐射 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测量黑体辐射能量实验装置
s小孔 L1
T
空腔
平行光管 棱镜
L2 会聚透镜
c
热电偶
热辐射 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黑体辐射能谱实验曲线
i
i
i
i
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饱和电流只与光强有关 I ↑, im ↑

=
A+
1 2
mv
m
2
=
A+
eU
;
ν , A不变, U 不变。
答案(b)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练习2.以一定频率的单色光照射在某种金属上,测出 其光电流曲线如图中实线所示。然后在光强不变的情 况下,增大照射光的频率,测出其光电流曲线如图中 虚线所示,不计转换效率与频率的关系,下列哪一个 图是正确的?
)
=
dE dλ
M o (T ) — 总辐射出射度:
单位时间内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发射的各种
波长的总辐射能
∫ M 0 (T ) =
∞ 0
M
o

,
T
)dλ
热辐射 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物体发射能量的同时亦吸收周围其它物体的辐射能。
当发射 = 吸收时,其温度不变——平衡热辐射 (动态平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