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管理情况分析报告
村级财务管理情况分析报告
工作报告村级财务管理情况分析报告分析报告情况财务管理村级本镇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镇实际,从2003年5月起对我镇村级财务实行“双代管”制度,即农村财务实行集中监管,就是在村级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由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委托代理中心统一代管各村级的资金和帐目,集中办理各村级的会计核算业务。
运行一年多来,总体上说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连续性,解决了资金被挪用和不合理的开支现象,确保了集体资金的安全。
现将目前我镇村级村务管理情况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村级财务现状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我镇制定了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会计岗位责任制、出纳岗位责任制、报帐员岗位责任制、收支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以及会计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等。
通过建章立制,对集体资金的管理使用、开支审批核准、财务处理程序、财务公开的时间和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摸清各村村务的家底。
本镇大多数的村在未实行委托代理制前,根本就没有认真对各项往来款项、固定资产作过清理,帐目含糊不清,时间拖得过长,债权债务关系不明确,固定资产有其名无其实,无专人管理,无安全存放,存在这些现象,给村级集体资金流失创造条件,集体资金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应收、应付的款项也不及时兑现,失去信任感,给群众干部带来不良的影响。
我镇托管代理中心
在村级财务移交前进行了认真调查,清理了各项往来款项和固定资产,在清理进程中能兑现的及时兑现;能作调整处理的及时处理,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存放地,专人保管,确保村级资金的安全。
3、收入来源明白。
我们对村干部、群众反映的个别村瞒报集体资金收入,收入不进帐的现象作了一次调查清理。
了解近年来各村从区级部门、镇级部门和其他社会单位对该村的补助、捐赠款项是否入帐;本级收入应该收多少,实际已收到多少,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调查,并对未入帐的部分进行了一次追缴,现以入帐。
给了干部、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4、支出民主化。
在未实行委托代理之前,村级的各项支出基本上都是由村主任或支部书记一个人签字说了算,未征求村支两委其他同志的意见,或未通过社员大会讨论,搞得村支两委的其他同志意见较大,群众不满意。
现实行委托代理制度后,按委托代理办法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甚至各村在某些项目的支出票据上,或正常的业务支出票据上,同时有村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的签字,方能做帐,实行了公开、民主的办法,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同。
5、财务实事求是,按时公开。
在未实行委任代表以前,村级财务有时不按时公开,公开的内容有时不齐全,应付了事,经不起群众的监督,老百姓不满意。
现实行代理制以后,实事求是,按时公开,认真接受群众的监督,正确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如有问题及时作了认真的调查、解释、纠正和处理。
6、财务档案得到规范的管理。
以前村级的财务档案都没有得到规范管理,如:
记帐凭证上的回行针、大头针已锈,也不取掉,没有装订成册;讲究点的就拿张报纸或塑料口袋简易装一下,不讲究的就散放一堆;有的财务档案被雨水打湿,字迹也看不清楚;有的被老鼠啃掉,如要查看有关财务资料,半天都找不到。
现实行代理制后,各种帐册、票据有了专人的保管,分类编号,装订归档管理,并实行了档案查阅登记手续的程序。
二、存在的问题
1、对委托代理的认识不够。
大多数的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始终抱着“村民自治”管理的观念不放,认为实行委托代理是取代了村级财务的自主权,受到限制,得不到自由。
不象以前那样,村级想怎样管理就怎样管理,无视有关财经的规章制度。
2、报帐员履行的职责力度不够。
少数村级报帐员都是以村支两委主要领导的意见来对付村级财务管理,发生的财务没有按实际的事实来处理,变向合理、合法化时有发生。
报帐员起不到应尽的职责,即起到了“代理”的作用。
(完)
附送: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工作汇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汇报管理规范化财务村级工作情况
农村财务管理一直都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农村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是否切实减负增收。
因此,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先后采取了“村帐站管”和“村帐站审”的农村财务管理方式,但效果不尽人意。
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现状,已严重制约了农村奔小康的步伐。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从体制上改革农村财务现有的管理模式,推行以财政为主导的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改革的背景
(一)履行法律法规赋予财政部门管理农村会计工作职责的需要《会计法》规定,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会计工作。
《湖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和有关配套文件指出:
县级财政部门、经管部门要加强乡镇和村级财务管理,继续完善会计代理、村帐站审制度,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切实规范会计核标工作。
为此,加强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财政部门也具备了开展农村会计代理服务的良好基础。
一是各财政所已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零户经管,配备了开展集中核实的硬件设施和业务骨干,积累了集中核标工作的经验;二是财政部门农税征收主体到位后,财政干部与农户的交往增多、熟悉农民家庭收支情况,有利于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代理服务,如实反映农村会计信息。
(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需要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村级财务管理出现了诸多新情况,一是财政直接管理的转移支付资金、农业两税附加、民政优抚资金、农民灾欠减免资金等财政性资
金在农村财务收支中的比例将逐渐增大;二是“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成为村组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三是村组债务锁定和化解成为农村财务管理的一项长期性工作。
对农村能否实施有效管理,将直接关系农民负担能否真正减轻,关系农村税费改革的成败。
因此,需要采取配套措施,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三)解决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需要由于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在我区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具体表现在:一是收支无计划,开支随意性大。
往往造成入不敷出,寅吃卯粮只得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二是帐目不清,往来不明。
部分村长期不记帐、不结帐、不对帐,有的会计师离任多年不办移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数据不全;三是资产管理失控。
有的村干部直接插手现金收付,坐收坐支甚至混水摸鱼,贪污、挪用等经济问题层出不穷。
有的村干部长期欠款、借款,由于清收不力,使“活帐”变成“死帐”。
部分村新增固定资产不入帐,个人长期占用,导致集体资产流失;四是监督乏力,民主理财流于形式。
由于有的村干部民主意识淡薄,搞“一言堂”,村民理财小组没有直正参与村级财务管理。
有的村长期不公示财务,即使公示也是内容不全,数据不实;五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队伍不稳定。
村级财务人员大都没有接受专业培训,而且无证上岗现象非常普遍,财会人员说换就换,极不稳定。
鉴于以上情况,农村财务管理亟待加强,以改变管理混乱的现状。
二、改革的设想农村财务管理要想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混乱现象的发生,必须从制度上加以完善。
为此,我们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在全区推行农村会计代理服务工作,具体工作方案和程序如下:
(一)设立机构。
各乡镇(街办)(不含龙泉)财政所成立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零户统管中心合署办公。
中心是接受村组委托、代管村组资金,办理收支结算,代理会计业务,保管会计档案的中介组织。
行政上接受本级乡镇(街办)党委政府的领导,业务上接受区财政局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