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一、古希腊中国希伯来神话的异同:(123同,45异)1、从传承方面来看,古希腊神话多靠游吟诗人传颂保存,中国神华多靠赋、朦颂(《国语》),希伯来神话多靠传教士,共同之处是都有一个群体为之努力。
2、从内容来看,都是推源神话(创世说)3、人与自然,社会的更迭4、古希腊和希伯来神话体系完整、庞大,中国神话零散不发达(孔子儒家学说过早地侵入我们的生活,怪力乱神;鲁迅认为没有人鬼神的区分;中国的文学从起源起就带有抒情的色彩,希腊神话则是叙事,中国保存式东西较多,重视经验总结,古希腊则重视开拓,外向型,充满挑战,英雄色彩浓厚。
)5、中国神话中自然神居多,古希腊神话中,则是自然神加社会神,如雅典娜、赫拉主管婚姻,中国的神相互独立,古希腊的神有婚配等的关系,中国的神最终成为道德楷模,希腊的神则偏重个性张扬。
二、悲剧理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采用叙述法。
借用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
三、希腊文学的首创性(1)题材上:既有幻想世界也有现实生活,既有个人生活也有个人财产,既有爱情,也有战争,既有家庭生活也有海上冒险,在题材方面已经非常全面。
(2)在体裁上,欧洲文学的主要载体都已经出现,神话、史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历史剧、演说、对话录、哲学论文、文论、寓言等等。
(3)在创作技巧和观念上,出现了顺序与倒序,白描与刻画等等,在创作理念上,体现了写实与象征两种基本观念形式。
四、《荷马史诗》与《埃涅阿斯纪》的比较1、前者是第一部文人史诗,具有人工雕琢之美,后者基本保留了民间传说的本色,具有天然纯真之美。
2、在主题上,前者歌颂氏族英雄的勇敢机智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后者服务于屋大维的统治,它提倡恢复古罗马的宗教信仰,把人民的思想纳入爱国主义的轨道,它是“遵命”文学。
3、在人物上,前者并不忌讳英雄们为个人打算的私心,他们可以自由表现、任意而行,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后者埃涅阿斯的一切行为则是为了遵循神的命令,去建立一个新民族、新国家,个人幸福必须服务于社会责任,它比《荷马史诗》的英雄更崇高,是为了明确的伟大的理性去奋斗的实践者,但与狄多*图尔努斯相比因缺乏人情味而略显僵硬。
4、在风格上,埃深沉婉约、忧郁,荷则乐观、粗犷、刚武。
5、在语言上,荷有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淳朴自然,而埃则华丽雕琢。
6、在表现方法上,埃更擅长人物心理刻画。
五、古希腊悲剧繁荣的原因:(1)以奴隶制为基础,上层奴隶主和下层奴隶分工明确。
(2)与民主制度有非常深刻的联系。
(3)古希腊文艺理论的繁荣为悲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民主制度时期统治阶级提倡悲剧的发展,成就戏剧的同时也成就了一批政治演说家。
六、埃斯库罗斯创作的特点:(1)既有矛盾性,既讴歌赞颂人类,也揭示了人类的渺小。
(2)强调了命运,命运对神也不例外。
(埃斯库罗斯认为命运是存在的,命运对世间万物都是与主宰作用的,从这样一个角度讲,他的进步性就在于他描写出了人的斗志和勇气,他的落后性在于他仍然认为所有的一切都受命运的控制。
)(3)创作特点:a、思想上的矛盾性,承袭了过去的一些传统的理念,如:他相信因果报应。
也就意味着在当时,法律所代表的民主制度还不能战胜传统的等级制度。
b、在对于悲剧的发展方面,他把演员的数目从一个变成两个,因为两个人可以对话进行肢体上的表达和冲突。
c、从文学的发展来讲,埃斯库罗斯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创造了三部曲,需要有完整的思想,完整的结构,虽然早期创作带有缺陷,但是在文学发展中有巨大的成就。
(4)局限性a、思想上具有矛盾性。
b、创作手法和成熟度方面,作品比较粗糙。
c、在人物性格方面,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没能够把人物性格精细的描写提到作品中来。
d、结构上偏简单,没有起伏大的情节,过分夸张,有过于晦涩难以理解之处。
七、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以及欧里庇得斯之间的比较(1)三人所处的地位环境不同,埃斯库罗斯处于社会的中下阶级,因此对民主制度的宣扬是通过他自己的阶级利益。
索福克勒斯处于贵族之家,欧里庇得斯在藏书方面,因此他的思想中哲学观点显现的多一点。
(2)三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埃斯库罗斯是民主制度形成时期,索福克勒斯是民主制度繁荣时期,欧里庇得斯是民主制度衰落时期,所处时间不同,对民主制度的认识也不同。
埃斯库罗斯是极其用户,并在作品中大力宣扬民主制度,他所塑造的人物也希望把民主制度贯彻下去。
索福克勒斯在关于民主制度方面有个矛盾的理论,他因为所处民主制度的繁荣时期,不仅看到了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也看到了民主制度的缺陷弊病。
(3)关于命运。
埃斯库罗斯把命运堪称是一个具体的神,比如对命运女神的描写,他还认为命运因人而异。
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中,命运已经变成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存在所谓的命运之神,对命运有些排斥抗拒的地方,认为任何人都逃脱不了命运的控制。
(4)在创作技巧方面,埃斯库罗斯写三部曲,索福克勒斯写单幕剧,欧里庇得斯写剧本,形式上的创新,他在剧情结构迈入一种困境的情况下,使用了一种手法,即外物的突转,也就是神奇的东西突然降临,如《美狄亚》。
(5)在人物塑造方面,埃斯库罗斯写的人物没有基本的发展,索福克勒斯已经注意到人物性格的描写。
欧里庇得斯彻底结束了英雄的悲剧,他的作品把人提到英雄之上,关注现实、战争以及妇女地位等等,他比前两位更接近于现实,对女人的的描写比较突出。
八、《神曲》的二重性(先进性与落后性),或者为什么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世纪第一位诗人?先进性:1、作品的主要内容取材于意大利的现实生活,极其广泛地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情况,探讨了意大利乃至人类光明未来的问题。
2、渴望祖国统一和复兴,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3、无情揭露教会的黑暗统治。
4、肯定人文主义思想和新的生活态度,反对蒙昧,提倡真理。
落后性:1、虽然歌颂现世生活,但它又把它看做来世生活的准备2、虽然揭露贪婪腐败的教皇和僧侣,但对宗教和神学持肯定态度。
3、虽然推崇古典文化,但又把古典文化作为异教文化。
4、真诚渴望祖国统一,但又天真地把希望寄托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身上。
九、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14到16世纪在欧洲出现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在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条件下,以复兴古代文化为旗号,实际上把不同于中世纪神学的古代文化当做反封建的思想武器,利用古代文化表达反封建的要求,所以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资产阶级摧毁神学,创立新文化的一种手段。
十、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1)宣扬人权人性,反对神权神性。
(2)强调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思想。
(3)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宗教愚昧思想。
(4)希望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反对封建割据。
十一、流浪汉小说它指16世纪上半叶,在西班牙出现的一种新的小说类型,它与中世纪的市民文学有相通之处,是城市发达的产物,主要由以下四个特点:1、大多描写城市下层人的生活。
2、主人公通常是失业者,是游手好闲、玩世不恭而又无可奈何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3、作品大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以主人公的流浪为线索,把许多不关联的事情串联起来。
4、人物性格大多没有变化,流浪汉小说又被称为“饥饿史诗”或“消极抗议的文学”。
代表作是《小癞子》。
十二、《唐吉歌德》中的戏拟手法:即讽刺性模仿,例如为了讽刺骑士小说故意模仿骑士小说的写法,从骑士的命名,比武,受封仪式等都采用讽刺性的模仿,目的是为了造成极不协调的讽刺性对照,达到最理想的讽刺效果和喜剧效果。
十三、福斯塔夫式背景1、它是恩格斯在1859年5月18日致拉塞尔的信中首先提出来的,具体是指莎士比亚剧中通过福斯塔夫的活动提供的一副广阔生动的社会背景。
2、它是从封建社会向平民社会过渡时期的寄生者和破落骑士,它具有封建贵族的寄生性以及封建制度解体时期冒险家的特性,还有风趣乐观的下层人的特点。
3、福斯塔夫活动广泛联系了社会各个阶层,展示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为莎剧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即福斯塔夫式背景。
十四、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总体来说,莎句的艺术特色上启古希腊,下承近现代,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继承和发扬了古典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
2、情节具有生动性(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丰富性。
3、在戏剧形式上有所革新,例如打破悲喜剧的界限等等。
4、喜剧人物的个性化十五、《哈姆莱特》的总结:哈姆莱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徘徊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形象,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的象征性表述。
现实的严酷使得哈姆雷特成为了精神上的流浪者,但其性格的根底依然是理性和正义,是在忧郁之中呼吁新得到的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勇士。
十六、莎士比亚化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致拉塞尔的信中提出来的,它是指莎士比亚反映现实的、描绘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艺术技巧的总特色。
它的主要特点是广阔的社会背景,生动丰富的戏剧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有力的戏剧语言,它是针对“席勒式”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提出的,是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有力武器。
十七、古典主义概念: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流行于法国的一种资产阶级文学思潮,是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借助中央王权与贵族阶级进行斗争,在文艺上的曲折反映。
由于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提出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作为典范,因此有古典主义之称。
在指导思想上:崇尚理性原则,宣扬公民义务,克制个人情欲,在艺术形式上追求“三一律”。
十八、“巴洛克”文学风格:实际上是艺术上的风格,巴洛克风格是一种在欧洲教堂中常见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教堂里的玻璃使用的一种有花纹、绘着彩色图案的特殊玻璃。
当光线透过玻璃进入室内时,使得室内光线比较暗淡,这一种风格,又是讲究细节上的精雕细琢的,代表了两个特点:一是精致的特点,二是神秘色彩,尤其是宗教中所含有的神秘色彩。
十九、三一律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理论创作家,要求作家必须遵守戏剧创作法规,戏剧的时间、地点、情节三者必须统一,即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时间,时间在一昼夜之内。
古典主义者声称“三一律”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实际上是对亚里士多德的曲解。
一方面,三一律使作品的情节结构严谨,另一方则又限制了作家的创造性。
二十、莫里哀的喜剧观(1)喜剧法则:莫里哀认为喜剧最大的原则就是逗人发笑,他肯定“池座”群众的鉴赏力比包厢里指手画脚的贵族看客高明得多。
(2)悲喜剧创作方面,由来已久向来是崇悲贬喜的,认为悲剧是高尚的,因为喜剧暴露的都是人的缺点。
而悲剧塑造的是英雄。
莫里哀认为,首先从创作的难度上讲,他认为悲剧比戏剧创作要容易的多。
其次,喜剧的价值远高于悲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