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科试讲材料真题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科试讲材料真题
学生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
学
过
程
情景导入:
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个纪念碑,同学们知道这座纪念碑是纪念什么事件的吗?不知道吧,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都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终于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具体是怎样的一个背景和条件,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
板书:《新航路开辟》
新课讲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同学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细读课文,感受心情
同学讨论概括新航路开辟需要的条件。
3、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老师概括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巩固知识:
课后练习题。
小结作业:
比较郑和的航行同迪亚士、哥伦布的航行,并做出评价。
板书设计:
原因
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
教学反思境/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背景、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世界地图,了解古代文明区域的分布以及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并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2.采用历史、地理和政治相结合的手段来全方位的把握世界文明由独立、分散走向联结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的形成以及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的原理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不仅要认识开辟文明交往航线之前世界的状态,了解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也要认识开辟后世界的格局和变化,养成联系地看待历史发展的能力,树立面向世界的眼光。
教学重点: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