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对比分析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对比分析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对比分析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程晶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0日
人们在英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英语,必须了解其特点,要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法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

熟悉英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将有助于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Charles C. Fries在《作为英语的英语教学》一书中认为,“最有效的教材是这样的教材:它的立足点是一方面对所学的英语进行相应的描写,并加以仔细的比较。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中国人学英语》一书中也指出,“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

”在英语教学中,直接法强调学生摆脱母语,通过模仿学习英语。

这种方法在学习的基础阶段,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尤其对于儿童来说,确实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交际的能力,并有助于获得英语语感。

学生到了面临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而处于盲目的状态时,母语的干扰便阻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这时尤其要借助于各种对比分析(constrastive analysis)的方法,特别是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

这些对比分析,有利于学生预防和排除母语的干扰,克服盲目
性,增强自觉性,从而达到正确运用英语的目的。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道理对于语言学习也适用。

大多数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可能都对英语的词形变化感到困惑难解,因为母语中没有词形变化,而简单强调其重要性,让其死记硬背又无法深入其心。

若能从对比的角度,阐明道理,情况可能会大有不同。

如:
我给他一本书。

I gave him a book.
他已给我两本书。

He has given me two books.
他爸爸常常给他一些书。

His father often gives him books.
汉语的“我”、“他”没有形式变化,同一个词可以表示主格宾格或所有格;“书”没有形式变化,可以表示单数或复数;动词“给”也没有形式变化,可以表示现在、过去或已完成的行为。

但英语对应有的词I ,me ,he ,him ,his ,book ,books ,gives ,gave ,has given 却有形式变化。

这类变化,往往是英语初学者首先遇到的难点之一。

如果老师能事先用类比的例句进行对比分析,向学生剖析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那他们对于词形变化的背诵就会更有目标性和主观能动性。

由以上向横向和纵向深入,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英语的形态变化主要是动词的变化(conjugation)和名词、代词、形容词及副词的变化(declension),以及上述的词缀变化。

这些变化有性(gender)、数(number)、格(case)、时(tense)、体(aspect)、语态(voice)、语气(mood)、比较级(degree of comparison)、人称(person)
和词性(parts of speech)等。

如:
1) Thus encouraged, they made a still bolder plan for the next year.
由于受到了这样的鼓励,他们为第二年制定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

(过去分词短语thus encouraged含被动意义,作状语,表示原因;形容词比较级bolder含有与过去相比的意义)
2) I regret not having taken her advice.
我后悔没有听他的劝告。

(not…advice是名词完成体的否定式,作动词的宾语)
3) The book is said to have been translated to many languages. 据说此书已译成多种语言。

(双重被动式,其中to have been translated 是不定式完成体的被动态)
有了这些变化,一个词(或词组)常常可以同时表达几种语法意义,例如从词的形态可以判别它的词类、在句中的作用、与其他词的关系等。

汉语没有形态变化,一般是通过借助词语、安排词序、隐含意义或用其他办法分别表达语法意义。

当学生们了解了这些理论之后,我想对于为什么要进行必要的词形变化及怎样变化的问题酒会迎刃而解了。

在条理清晰,理论系统完整的情况下学英语也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们学英语的兴趣。

与词形变化紧密相连的就是词序问题。

形态变化越多的语言次序越灵
活,所以英语是词序相对比较灵活的语言,而汉语没有形态变化,位置不能随便移动,词语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安排词序及使用虚词来表达。

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同,在学生们做翻译和作文时才会出现一些可笑或难懂的中式英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hinglish。

如: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
a questionof greatimportance
一个可以辩论的题目 a debatable subject
a subject whichcan be debated
英语借助形态变化,丰富的关系词和其他连接手段,定语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后置的短语和从句可以很长,有时可以远离名词,借助语法关系前后一致原则,中间插者一些别的词语。

这种情况若不细加分析,往往导致误译。

例:Many sketches are in existence of peasants seated by the roadside and men and women at work in the fields.
至今仍保存着许多速写,画的是坐在路边的农民和在田里劳动的男男女女。

在表达多层逻辑思维时,英语常用包孕许多修饰成分或从句的复合句或长句,句中各部分的顺序比较灵活。

汉语表达同样的意思时,常用短语、分句、流水句,按照一定的时间和顺序,有先有后,有主有次,逐层叙述。

这些英汉句子里的语序,常常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试比较:
Category II contains only four items, and I shall say no more
about them except that , since
1 2
they are under consideration, we should not let the grass grow under feet, but attempt, as early as
3 4
possible, to arrive at a common understanding in the interest of humanity.
5
这是一个并列复合句,包孕多个修饰语和从句,表达五层意思,汉语要表达同样的意思,必须按照逻辑顺序重新安排,拆成七个部分,组成三个句子,顺序是1-3-5-4-2
译文:第二类只包括四项,而且都已在审议之中。

为了人类的利益,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力图尽快求得共同的认识。

除此之外,别的我就不多说了。

以上例子都很明显的表现出英汉的不同之处,让一个一头雾水,完全没有理论上概念的人去死记硬背一些枯燥的变化规则、语法规则是不切实际,也是达不到良好效果的。

近几年,英汉对比研究在国内语言界已兴起了一股热潮,这一条有理论价值,又有实用意义的路,用于英语教学有未尝不是一条新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