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23卷 第1期 2021 年 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3 No. 1 Jan .,2021的应用,减少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在疾病治疗中起治本的作用。
中土得镇,肺肾充养,脾、肺、肾气充足,则一身正气渐充,全身虚损得以改善。
5 结语肺间质纤维化慢性、迁延性的病程特点往往使机体气血阴阳,痰湿血瘀郁而生热化火,火伏阴络为肺间质纤维化的基本病机演变。
在“火伏阴络”病机指导下,针对气络与血络不同的生理特点与肺脾不同的生理特性,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辨证采用不同的方法论治,往往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 黄丽娜,张伟.从毒损肺络辨治肺间质纤维化[ J ] .时珍国医国药,2018,29 ( 5 ):1150-1151.[ 2 ] 田丽,刘学,张伟.从气虚血瘀论治肺纤维化[ J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 ( 6 ):1217-1219.[ 3 ] 刘凌云.由中医“从化”理论谈体质辨证的重要性[ J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 ( 1 ):117-119.[ 4 ] 李经纬,区永欣.中医大辞典[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95.[ 5 ] 胡向洁.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 D ]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6 ] 亓鹏浩.基于络病理论的中风“气络失调,血络不通,络伤毒浸”病机刍议[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 ( 7 ):162-164.[ 7 ] 冉维正,陈志刚.从“久病入络”看络脉层次分类的必要性 [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 ( 7 ):883-884.[ 8 ] 吴以岭,魏聪,赵珊珊.气与气络学说探讨[ J ] .中医杂志,2017,58 ( 21 ):1801-1807.[ 9 ] 张心月.血瘀贯穿间质性肺疾病始终探析[ J ] .中医研究,2013,26 ( 2 ):1.[ 10 ] 张伟,卢绪香.浅析“肺毒”[ J ] .中医学报,2012,27 ( 12 ):1556-1559.[ 11 ] 刘晓明,张伟.从毒、虚论述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 J ]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 ( 4 ):306-308.[ 12 ] 朱振刚,张玉萱,刘超武,等.试论下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J ] .天津中医药,2020,37 ( 4 ):365-367.[ 13 ] 刘桂荣.中医各家学说[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08-108.[ 14 ] 田丽,张伟.从“络以通为用”论治肺间质纤维化[ J ] .中医杂志,2018,59 ( 19 ):1644-1646.[ 15 ] 张兰坤,过伟峰,肖婧,等.从叶天士“络以通为用”学说谈通络药物的临床应用[ J ] .中医杂志,2014,55 ( 9 ):804-808.[ 16 ] 李斐然,王英,张伟.基于“肺络理论”探析虫类药在肺痹治疗中的应用[ J ] .四川中医,2019,37 ( 5 ):27-30.[ 17 ] 刘庆银,张伟.张伟教授运用风药经验[ J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 ( 5 ):932-934.[ 18 ] 黄丽娜,张伟.从“肺为血脏”探讨血瘀与肺间质纤维化关系[ J ]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 ( 9 ):3859-3861.[ 19 ] 徐年年,熊秀萍.缪希雍降气思想简介[ J ] .中医药导报,2016,22 ( 10 ):117-118.[ 20 ] 刘芬芬,羊维,黄琳,等.中医学对糖皮质激素主治功效的药性认识[ J ]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 ( 4 ):1268-1270.[ 21 ] 吴斌.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J ]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 ( 3 ):719-721.[ 22 ]李燕村,刘庆银,张伟.健脾养阴法在结缔组织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J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 ( 3 ):393-395.摘要:脑性瘫痪是导致儿童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不早发现、早治疗,可致患儿终身残疾和寿命缩短。
单纯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药物、康复运动疗法等,但治疗效果不理想。
中医治疗中的针灸、推拿、中药等疗法辨证施治调整人体气血功能,以求达到阴阳平衡,弥补了西医康复训练的不足。
近几年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脑瘫取得显著疗效,可大大提高脑瘫患儿康复的可能性。
该文拟整合近年来中西医对小儿脑瘫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方法并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方向。
关键词:小儿脑瘫;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21) 01- 0066- 04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WANG Jia 1,ZHANG Di 1,HUANG Chengcheng 1,LIU Lujia 2,WANG Youpeng 2,3(1.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Heilongjiang,China;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01,Heilongjiang,China;3.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of Northern Medicine,Harbin 150040,Heilongjiang,China)Abstract:Cerebral pals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disability in children. If not detected earlyand treated early,it can lead to lifelong disability and shortened life span.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mainly uses drugs,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herapy,etc.,but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not satisfactory. Acupuncture,massag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other therapies in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gulate the Qi and blood functions of the human bod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and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Western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小儿脑性瘫痪中西医研究进展王佳1,张迪1,黄程程1,刘璐佳2,王有鹏2,3(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基金项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2015xy03)作者简介:王佳(199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
通讯作者:王有鹏(196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
E-mail:wangyp8899@。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1.01.01623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各种原因所致从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及智力发育障碍,是导致儿童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1],有研究显示我国大陆地区小儿脑瘫的患病率为1.92‰[2]。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抢救技术的提高、围产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虽然新生儿存活率大幅度提高,但全世界范围内脑瘫的发病率却逐年升高。
据调查,目前我国的脑瘫患儿总数已突破600万[3]。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日益精湛,治疗小儿脑瘫的方式方法也逐渐增多,目前西医治疗小儿脑瘫以早期干预、药物和康复训练为主,中医则以针灸、推拿,辅以中药治疗为主,或可进行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且多种方法联合应用近期显示出较好的优势,可大大提高脑瘫患儿康复的可能性。
本文拟整合近年来中西医对小儿脑瘫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方法并进行综述,现总结如下。
1 中医研究新进展1.1中医对脑瘫的认识影响脑瘫发生的因素种类繁多,大多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关系密切。
先天因素多与禀赋不足、宫内感染或早产等因素相关,后天因素涵盖了后天调养不当、孕期调护失宜、产伤窒息及新生儿染邪疾患等。
如《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阐释其病因系“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
另外,还如《保婴撮要·五软》所言:“五软者,皆因五脏之气虚弱,不能滋养充达。
”其病位虽在脑,但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
其中先天肾气不足为根本,后天脾胃虚弱为促发因素。
肾为作强之官,藏精,主骨生髓,故肾气足则髓海充、智力如常;脾为仓廪之官,主肌肉四肢,故脾气健运则肌肉强健、关节活动自如;肝藏血,主一身之筋,若肝气不足,则筋脉拘急,爪甲不荣。
故而若脑、肝、脾、肾功能不足,便会出现“五迟”状态。
除上述病因为“正虚”外,或痰湿、瘀血阻滞,也可发为本病。
故有医家从虚实夹杂入手,发现在瘀阻脑络、痰湿内蒙、肝风亢盛或外感邪毒等基础上,兼气血阴阳不足也成为脑瘫的病因病机。
1.2中医治疗新进展中医治疗如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拔罐及中药等,在治疗脑瘫方面均有一定疗效,且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目前越来越多学者善于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其优势在于将各种手段进行重组和整合,让其共同发挥作用,很多研究也表明,这比任意一种单纯治疗方法都具有疗效快、远期效果佳、不良反应小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