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生活主观题练习20题

经济生活主观题练习20题

《经济生活》主观题练习2012-8-14:学号: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2011年省A市GDP与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注:该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7年的34.24%上升到2011年的38.97%,而省提出了2012年达到45%的全省目标。

材料二:过去,A市利用全球资金、技术、原材料与国其他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大力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外源型经济”。

但这一模式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动荡、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的影响而举步维艰。

为此,该市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利用本地生产要素,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并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和信用担保协会。

针对该市发展“源型经济”,专家指出,A市不缺生性市场资源,关键是政府要善待市场资源,尊重市场主体的选择,让市场通过优胜劣汰以及经济周期自动完成产业升级过程。

问题:(1)结合材料一,描述该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2)运用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分析政府为什么要“善待市场资源、尊重市场主体的选择”?16分《经济生活》精选题答案一、答案:(1)2008年起,该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超过GDP增速,已经成为该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再要力量;但增速总体放缓,而且距离全省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2)①我国实行礼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能够通过价格的涨落比较准确、及时、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所以,政府必须善待市场资源。

③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经营者作为市场主体,能够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主动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所以,政府必须尊重市场主体的选择。

二.(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一:材料二我国某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已经完全掌握了发动机、变速器、底盘三大核心部件的生产和制造技术,创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的两大发动机品牌。

截止2009年9月,该企业累计申请专利4003件,获得授权专利2412件,在国汽车行业中遥遥领先。

该企业先后通过ISO9001、ISO/TSI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9年该企业整车销售达50万辆,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冠军,连续7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10多年来,该企业已经让100多万消费者实现了轿车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假设你是企业的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14分)(2)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2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量;(2分)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活动;通过奖金、股权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合作;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

(答出1项得2分,答出任意4项可得8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三.材料一以各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计算。

材料二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

“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

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根据上述材料解释为什么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2分)三.(31分)(1)①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②科研投入不足,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③环境压力较大,影响可持续发展;④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高,制约增长速度。

四.(25分)“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施调研。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省委认真听取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材料二:图9是省“十五”末、“十一五”末、“十二五”末(发展目标)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图。

材料三: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3)材料二反映了那些经济信息?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省政府的各项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11分)五.(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0年l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材料一:《建议》指出,要坚持扩大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为此,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渊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

(1)结合材料,运用“收入与消费关系”的知识,说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对扩大消费的意义.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有利于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扩大消费4分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增加政府支出,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有助于居民形成良好消费预期,提升消费信心,促进消费4分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提高总体消费水平4分六.(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生产总值的比率。

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需,出口为外需)。

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为23%,消费率约75%。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对“促消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材料三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某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行为。

(l)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提高消费率有何重要意义?(5分)六.(32分)答案要点(1)(10分)①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率呈上升趋势,消费率呈下降趋势;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投资率明显偏高,消费率明显偏低。

反映出我国投资与消费不协调、不平衡。

(3分)②国家采取促进消费的系列政策措施,是针对我国经济中投资与消费不平衡的状况,目的是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2分)③有利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民生;有利于拉动与消费相关的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经济结构。

(5分)七.(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改革50多年来,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

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

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过12%。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8分)(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9.材料三市位置见图9。

市土地面积约370万公顷,人均约1.7公顷,且土层深厚,适生作物众多;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地下矿藏10多种,其中石油储量7.5亿吨,煤炭71亿吨。

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目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如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宝塔山等。

(5)根据地区的资源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就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10分)(5)发展以林果业为代表的特色农业。

土地资源丰富,土壤、光照等自然条件适宜林果业等特色农业发展。

大力发展以石油、煤炭等工业为支柱的第二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石油、煤炭等储量丰富,为发展相应的工业提供了基础。

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

该地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潜力。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八、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核心。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怎样实现自身发展。

(12分)【答案】①企业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

②企业需要制定准确的经营战略,在生产经营中注重节能减排③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掌握自我知识产权,形成竞争优势。

④企业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⑤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九、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