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制造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研究一、前言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现代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的强调以企业内部价值消耗为基础的成本管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管理环境的变化,不能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有效的成本信息。
因此,各国企业界一直在致力寻找一种能使企业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生存下去的成本管理模式。
而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相融合,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能创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因此它愈来愈受到现代企业的重视。
战略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
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以战略的眼光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即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为战略管理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提供战略性成本信息,以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创造。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对制造业企业中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进行分析,找出其管理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的战略成本管理分析,了解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及优势,并对制造业中成本管理中的战略成本管理研究的前景进行研究,使成本管理研究更加科学性。
二、主体部分(一)国外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米切尔·马赫(1999)什么是战略成本管理?可以定义为建立他们的基本长期目标,必须采取必要的行动计划和资源配置,来引导整体计划。
所谓的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从战略角度提出了成本控制。
在确定的原则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战略选择和设计将会导致最后的交货的商业产品和服务降低成本,但是并不是每一个部分都追求最低的成本。
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从成本角度来看,选择及优化经营战略的实施;第二,成本控制策略。
丽莎(2002)提出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的发展目标,成本也必须考虑各方面的目标会在团队和企事业单位、单位中得到的支持。
其次,每个组织利用成本管理专家来为一个主要部分或全部的工作做成本分析,帮助发展模式,确保完整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基于战略成本管理流程,他们的目标是达到一个较好的供应基地,定义为一个已较低的成本(有时只有一个较低的价),与以前战略成本管理过程表现相同。
该过程也应该是在相同或更低的价格的情况下支持客户满意度做出更好的质量和服务。
这应该反过来导致适度底线积蓄,应该转化为为该商行争取更高的利润,更高的经济增值和更高的每股收益。
(二)国内对于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1、战略成本管理运用的背景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须采用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具有长期性、竞争性和变通性的特点,其实施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发展战略的实现,有利于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
杨清河(2005)认为成本理论总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必须不断加强战略成本管理,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获利水平。
随着战略成本动因理论的提出,成本理论被推进到更深层次的研究领域。
战略成本动因的控制研究将更有助于企业进行战略管理。
夏宽云(2000)指出:传统成本管理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使得陈本管理陷入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最终不仅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甚至出现连编制成本报表的人,也难以解释自己“产品”涵义的尴尬局面,从而误导企业战略的定制。
另外,由于创痛的成本管理过分强调财务方面的信息而忽略了非财务方面的信息。
陈淑梅(2007)指出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其产牛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践以及经济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战略成本管理作为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它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行为及结果进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运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制定战略,从而努力寻求并创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弥补了传统成本管理在新环境下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2、战略成本管理的优势战略成本管理是在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同时进行的成本管理。
它是指管理会计人员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
战略成本管理的精髓在于借助会计功能编制成本管理计划并实施之,已使企业能更有效地适应其外部环境。
何瑛(2004)指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将成本管理置身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从战略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为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概括起来包括下面三个要点:其一,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其二,战略成本管理是全方位、多角度和突破单个企业本身的成本管理;其三,战略成本管理重在成本避免,立足预防,从宏观上控制成本的源头。
战略成本管理具有下列属性:环境或市场导向、对竞争对手的关注、长期的面向未来的导向。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新型成本管理模式,它是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相融合的产物,是传统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是当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陈仕萍(2010)指出: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全局性。
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把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当作其主要任务。
战略成本管理是在全方位层次上管理成本。
二是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前瞻性。
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是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指导和规范,目的在于降低成本,而战略成本管理着眼点放在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上,关注如何使企业获得长远的经济利益并保持长期竞争优势。
三是战略成本管理具有竞争性。
战略成本管理不是以降低成本为根本目标,而是服从于企业为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采取的经营策略。
四是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动态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根据不同的经营战略选择不同的成本管理方式”。
五是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市场导向性。
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变化,改变了管理者的管理方法,产生了对成本管理新的战略方法需求,从而突出了成本动因的市场导向分析,以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3、制造业战略成本管理的运用我国制造业企业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对成本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进行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许多成本管理经验,通过成功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企业必须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对企业现行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功能进行扩展,建立新的成本管理体系。
将战略管理与战术安排结合起来,从战略的角度思虑成本管理系统,才能使企业自身更好的壮大。
张贺玲(2009)中指出:整个战略成本管理过程的一个大致框架:首先在对内部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对各价值作业进行成本动因分析,进行价值链的优化。
其次,在价值链进行优化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成本动因分析。
然后在对行业价值链竞争对手价值链自身成本动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竞争战略。
最后,为了更好地贯彻竞争战略,可能需要企业进行外部价值链的优化,比如前向.后横向一体化,以及战略联盟的建立。
杨萍(2007)指出:战略成本分析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影响企业成本的环境分析,该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和产业环境分析,其主要目的是揭示企业在成本方面面临的机会与威胁。
第二,企业内部条件分析,该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企业成本方面的优势与弱点。
第三,竞争对手成本分析,该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竞争对手的成本及其战略,以确定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相对成本地位,以便企业采取相应的竞争措施。
张玉英,张兴武(2009)认为,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它不仅本身的发生受到企业各种因素的影响。
按照成本的战略管理要求,现代成本管理思维必须关注两个基本分析。
第一,成本性态分析。
现代企业是一个最终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
作业成本的计算过程实际上是成本动因分析过程,企业成本是多重成本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控制成本不是控制成本本身,而是控制引起成本发生和变化的原因,识别和分析成本动因有助于认识企业相对成本地位及其形成和变化的原因,为强化成本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
第二,成本空间分析。
现代成本管理目标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制定的。
成本管理不应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而应该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寻求旨在获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优势。
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更强调其全局性和长远性,其实质是不断寻求企业战略成本优势。
黄康(2010)提出:我国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第一,实行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
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必须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和成本管理观念。
第二,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不应只局限于生产领域,在设计阶段乃至开发策划阶段,即在事物的最初始点开始实行充分透彻的分析,以避免后面制造过程中大量无效的作业耗费无谓的成本。
第三,完善战略成本管理技术,支持体系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还需要有良好的技术体系来支持。
第四,建立战略成本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为了保证战略成本管理实施的有效性,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绩效评价体系。
三、总结部分总之,从以上众多学者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成果来看,世界各国对企业成本管理方式的运用非常关注。
对此,我们要有一定深度的认识。
本综述根据国内外各位学者对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描述,对战略成本管理的企业的发展的看法,使大家对于目前国内在这个战略成本管理领域的研究及其成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通过阅读、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技术方法融合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
它将使企业管理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使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并努力通过改变企业自身状况来减少外部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
在当前新的经营环境下,继续探寻战略管理理论对成本管理理论的指导是必要的,但战略成本管理不应该仅仅是战略管理理论指导下的一系列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集合,战略成本管理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系统的、严谨带的理论框架。
在现阶段开展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的研究,对于完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体系,理清战略成本管理和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有着更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只有这样,战略成本管理才能更好的,更广泛的运用在各个企业成本管理中。
主要参考文献[1] 杨清河.战略成本动因控制研究.北方经贸,2005(2):P34-35.[2] 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P1-3.[3] 陈淑梅.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的运用.山东大学学报,2007:P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