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的识字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一年级,认识600多个字,会写200多个常用汉字。
这样大的识字量,对教师是一个考验,一个挑战。
在我们的识字课上,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老师口干舌燥,学生却兴趣索然;老师面面俱到,识字效果却不如人意;老师反复强调,学生却分辨不清。
这样的教学令人头疼,我们期待有效的识字课堂。
怎样才能收获扎实、有效、乐学的识字教学呢?一、认真钻研文本,梳理识字信息。
语文姓“语”。
阅读教学是这样,识字教学更是如此。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没有对文本这个例子的反复认识、诵读、感知,就没有日后的积累成诵。
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文本研读空间,需要老师沉下心,细细研读文本。
作为低段识字课,我们在钻研文本时一定要关注:1、文本的字音困难。
识字、把课文读正确,是学生初读课文的“拦路虎”,也是低段学习的重要任务。
本学期,我经历了一次难忘的磨课,一年级上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在反复诵读《一次比一次进步》一文时,我发现,本文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篇幅长,很难读。
1)句子难读。
文中有很多长句,如:“朋友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
”“鸭先生推来一辆小车,拿来一把扫帚,认真地清扫小路上的垃圾。
”2)词语难读。
如“鹅卵石、洒水壶、一辆小车、一把扫帚”等。
3)有很多带“啊”的变音的句子。
如“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咦,美丽的小路哪儿去了”“天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呢”“啊,多美的小路啊!”“美丽的小路好香啊!”“美丽的小路好亮啊!”等大量感叹句、问句的出现。
2、文本的字形特点中国汉字蕴藏着巨大的智慧,根据构字特点,识记字形,是有效的识字方法。
第二册《识字4》中的字形就很有特点,有形声字:蜻蜓、蝴、蚯、蚓、蚂、蚁、运、蝌、蚪、蜘、蛛等,还有会意字:网。
一位老师就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环节如下:师:(课件出示图和动物名字)你找到了哪些小动物生认读动物的名字。
师:请你们再看看这些有趣的名字,你有什么发现?生1:都是“虫”字旁的字。
生2:都是动物。
生3:都是左右结构。
师:观察得真仔细。
虫字旁的字大都跟昆虫、小动物有关。
观察一下“蚂、蚁”二字,因为是昆虫,所以左边是虫字旁,右边呢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马和蚂的读音相同,义和蚁的读音相近。
师:对了,像这样,在一个字当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
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些字。
生开火车读形声字。
3、文本的构词特色反复朗读课文,发现文本特点,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特有的语文现象,才能创造性地运用文本。
在钻研《美丽的小路》一课时,我发现课文的词语极有特色。
文本中有很多轻声的词语,而这些词语又有各自的结构特点,如:干干净净、花花绿绿(AABB式,重叠的第二个字为轻声。
)捂上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都是动作,表示人身上器官的词语,末尾一个字为轻声。
)散散步、说说话、浇浇水、洗洗澡(AAB 式,第2个字为轻声。
)鹿先生、兔姑娘、鸭先生(表示称呼的二个字为轻声。
)一把扫帚、一辆小车(一组量词的运用。
)二、强化目标意识,确定识字力点。
整体决定成败,细节彰显精彩。
一堂好课需要有明确的目标预设,首先老师要有较强的目标意识。
黄永敏老师认为,在备课时,老师要问自己两个问题:1、学什么一堂课,必须要知道到底学什么是语言上的规范是阅读中的感悟是识字、写字、学词、学句,还是其他的什么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2、练什么对于低段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落实词句的理解,这些基本的技能必须要掌握。
对于识字课,老师更要从字的音、形、义上明确任务,有所侧重,而不是平均用力。
有了这样明确的目标意识,课堂才不至于上成大杂烩,大锅烧,才能扎实地植根于语言文字,促进学生的语文发展。
因此,对于文本中挖掘呈现的丰富的原始材料,要筛选、梳理、加工、整合,而不是一股脑儿的搬运。
《美丽的小路》一课,词语教学就经过3次较大的变动。
第一次试教,我把它们一块儿集中出现的:第一组:堆积推车奇怪赶来不久鹿先生慢慢地干干净净?第二组:鹅卵石洒水壶一辆小车捂上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第三组:散散步说说话浇浇水洗洗澡第二次试教时,我作了这样的修改:第一组:堆积推车奇怪赶来不久? ?? ?? ?? ?? ?? ?? ?? ?? ?? ?慢慢地鹅卵石洒水壶一辆小车一把扫帚第二组:鹿先生?捂上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花花绿绿干干净净散散步说说话浇浇水洗洗澡经过反复修改,我将词语这一块的教学内容确定为:第一组:堆积??推车??奇怪??赶来??不久??慢慢地鹅卵石??洒水壶一辆小车??干干净净第二组:皱起了眉头??捂上了鼻子??一拍脑袋散散步??说说话??浇浇水??洗洗澡?我认为:本课词语教学一块可以轻声词语的练读、积累为主。
目标预设为:读正确文中的轻声词语,感受轻声词语的朗读美。
第一次教学时,识字教学有特点,但特点不明显,词语很多且杂。
经过修改,第二次语教学有了明显的教学特色,也比较系统,但给人的感觉是一大串词语的堆砌。
什么都想抓,肯定什么都抓不好。
对于教学目标应有所选择,有主有次,然后举一反三。
第三次教学时,第一组词语以学习文中出现的生字为主目标,在读中读准字音,认识自形,对字意有所了解。
第二组词以练习轻声为主目标,读准字音,了解字意。
这样,识字教学目标明确、简单,也有了特色,显得清爽、干净,达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三、依据识字要点,实施有效策略低年级识字教学要以课堂为主阵地,探究多种识字方法。
在识字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观察,自己比较,自己思考。
教会学生用眼去看,用心去记。
学生的思路是很开阔的,大多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想出记字办法。
1、调动感官,多样化识记生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
”根据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常常要借助图片、音乐、游戏等手段,以求识字更优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最近笔者听到一位老师在作课第二册《识字3》时,利用课前搜集到的大量云、雾、霞等自然现象的图片,借助一张张鲜活直接的图片认识生字,再配以老师生动形象的解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在增长见闻、在拓展生活视野中记住了生字的音、形,了解了字义。
这样的方式直观、形象,又充满生活气息。
2)识字色彩化,发展视觉空间能力儿童总是喜欢色彩鲜亮、画面感强的东西,利用这一特点组织识字教学,比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写一写汉字的笔顺;给汉字配上一幅画面等,当抽象的字符变为一个个美丽的彩色记号或图画时,儿童的无意注意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这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识记比老师直接灌输给他的要深刻得多。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
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儿歌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在识字教学中,笔者运用了大量的儿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渴”和“喝”两个极易混淆的形近字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师:口渴的时候,你最想干什么?生1:我想喝水。
生2:我想喝饮料。
师:(出示生字卡片“渴”)口渴的时候,老师也特别想喝水。
看看这个“渴”字,你能编一句顺口溜来记住它吗?生:口渴想喝水。
生2:渴,渴,渴,渴了请喝水。
师:真棒,这么一说,我就记住了“渴”是三点水旁,那谁能给它的双胞胎兄弟“喝”也来编一句顺口溜,让人一下子就能把两兄弟分清楚呢?生:“喝”是口字旁,我这么编:喝水要用口。
师:这真是记字的好方法,我们把这两句顺口溜加在一块儿就能分清“渴”和“喝”了,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口。
”4)识字游戏化,发展肢体运作能力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
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
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浓厚。
2、结合语意,在语境中多次复现。
大量的生字在课文中出现,学生回生很快。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的。
利用遗忘规律,在教学中将文中的生字词多次复现,是认识生字、理解生字、运用生字的重要途径。
笔者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有这样的一组环节:环节一师:这篇课文里有几个词老师特别喜欢,你们喜欢吗(出示第一组词):躺立蹲捧游眨展开生齐读词语。
师:这些词语可有意思了,来,我们给它加上动作读读看。
老师读词语,看谁的动作做的最棒!师读词生做动作……环节二师:同学们加上动作学习生字真有趣,下面这组词呢,谁能美美地来读一读,读出词语的意思来。
亮晶晶笑嘻嘻游涞游去放声歌唱透明的翅膀很美很美的水花……环节三学习小水珠一段:师引:让我们闭上眼睛,现在我们就是那一颗最漂亮的小水珠了,躺在这绿绿的、圆圆的荷叶上。
这时候,风姐姐轻轻一吹,我们就随着风摇啊摇啊,像躺在摇篮里一样。
什么感觉?生1:很舒服生2:像要睡着了一样。
师:难怪,小水珠会把这荷叶当作自己的摇篮(课件随机把“躺、眨、摇篮”变红。
)躺在摇篮里的小水珠,你来读一读吧!生极具灵性地朗读课文。
这样一段话的朗读和感受,因为有了环节1的识记生字、做动作理解,有了环节2的美读铺垫,显得水到渠成,情到而词发。
也因为有了环节3的情感朗读运用,使得文中的生字词语“蹲、眨”在学生的情感朗读中一次次地复现,相信这些动词已经具化为一个个具象的动作。
3、广开渠道,有效利用相关资源。
语文是母语教育,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习语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安排,恰当地运用,使之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使课堂能兼容更广阔的世界,变苦学为乐学。
我校一位老师作课第二册《识字4》,在学习理解“蚯蚓土里造宫殿”一行里的“宫殿”时,她是这样安排环节的:男女生问读“蚯蚓土里造宫殿”,男生齐问:蚯蚓土里干什么?女生齐答:蚯蚓土里造宫殿。
师:宫殿就是皇宫,蚯蚓造宫殿用我们人的话来说就是在干什么?生1:就是造房子。
生2:就是建造它们的家。
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出示图片)这就是蚯蚓的房子,你看,蚯蚓家有好几间房呢。
这间大的是他们家的客厅,左边的这一间是蚯蚓爸爸、妈妈的卧室、这间最小的呢,就是小蚯蚓的卧室,你喜欢蚯蚓造的房子吗同学们要想了解更多蚯蚓的知识,老师手中的这本《蚯蚓的日记》就会告诉你很多,小朋友可以去多看看象这样有意思的课外书。
这样的识字教学岂止仅仅是识字,它已经将喜欢汉字、喜欢阅读的根深深地植入学生的心里。
4、有效整合,努力构建科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