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变革未来
Content
运维现状思考01
智能维保模式02
智能维保建设03
运维现状思考01
维保现状
人工成本
高
故障诊断效率低
应急处理被动
管理效率低
◆人工数据下载耗时◆人工检查耗时◆人工测量耗时◆纸质记录填写耗时
◆缺乏在途监测预警
◆人工经验为主判断标准不统一◆故障难以定位
◆轮轨、弓网、客流影响
◆运行状态、故障信息滞后或不准确,影响故障处理和应急处置◆列车可服役能力缺乏评估
◆电子履历不完整
◆各系统相对独立
◆各专业独立,协同性差◆调车排车效率低◆资源需求预测性差
大数据
5G 通讯
物联网
云计算
人工智能
数字孪生
新技术的发展和全面应用
运维模式的变革
更安全
智能化
更精准
更高效
自动化
信息化
新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运维模式的转变
促进
02
智能维保新模式
2.智能维保新模式
定义:
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的复杂环境,运用物联网、数字孪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列车及设备的互联互通,并将基于场景的车载数据、轨旁检测数据、检修业务数据有效耦合,对城市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状态特征和运行机理进行深度挖掘,形成一套具有列车状态感知与跟踪、故障诊断预警、剩余寿命预测、运维智能决策、作业自动化等能力的智慧系统,保障列车安全可靠、提效节能,实现列车运维精准管理。
e
轨旁感知车载感知设备感知数据中心
数据预处理
数据清洗
特征分析
诊断分析
预测分析
业务决策
有限能力优化
自动洗车机
安全联锁系统
终端设备
计划调整
数据层执行层
分析层业务层
感知层
2.车辆智能维保新模式
出库
临修库
诊断区域检修区域
车载数据下载车辆状态检测
结合各类数据进行分析诊断
物料配送
人工检查人工复检人工维修
1车号识别
车辆运用状态信息匹配
+
2
车载状态感知
受电弓监测走行部监测动力学监测LCU 车门状态检测蓄电池状态监测
2轨旁状态感知
受电弓检测走行部检测轮对尺寸测量轮对探伤轴承声学检测车体外观图像检测
4调度业务系统
人员调度车辆调度设备调度物料调度安全防护
3
数据分析中心
车辆健康状态分析检维修洁计划策略“适运”标准
车辆设备人员
调度
轮对镟修外皮清洗
车号匹配
初检
初诊
回段/场
复检、修理
镟轮、洗车
调度
周界防护
入库
9
自动洗车机
依据检维修洁计划策略,调度业务系统推送洗车命令,配合调车系统自动执行洗车作业
9’
不落轮镟床
依据检维修洁计划策略,调度业务系统推送镟修命令,本系统凭轮对尺寸信息进行镟修作业
7自动立体仓库
依据检维修洁计划策略,调度业务系统推送物料领用申请,本系统执行物料出库管理和配送
5自动调车系统
依据检维修洁计划策略,调度业务系统推送调车命令,本系统执行命令驶入相应列位
6
安全防护系统
依据检维修洁计划策略,调度业务系统推送防护命令,配合调车系统自动开启库门并设置车
辆防护
8
安全作业平台
依据检维修洁计划策略,调度业务系统推送登顶作业申请,本系统执行断送电及安全防护
8’辅助检修移动终端设备
依据检维修洁计划策略,调度业务系统推送人员检修工单,检修人员依据检修本次计划检修工单进行复检和维修,并通过移动终端将作业
记录等信息进行登记和反馈
车辆适运确认更新检修记录
交接出库
2.车辆智能维保新模式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列车智能检修
作业流程时间
作业方式
接收作业图像识别作业方式V1.0
目前作业方式节省时间
计划
车辆入段走
行
调度开票交票+交接
车底及两侧检查(地沟)
20分钟
30分钟2人
45分钟2人
交车
15分钟1人
接收作业计划
车辆入段走
行
若检查出故障,需领料,更换维修,调试(需要增加时间不确定)
图像采集和机器预检查
V2.0部件历史检查数据及故障趋势判断
电子化调度开票交票+交接
10分钟20分钟2人20分钟1人人工复核系统检查结果+检修报告(调度中心)
20分钟2人交车
提前领料准
车底及两侧备复查(地沟)
15分钟1人
作业时间
人*时
细节差异
110分钟
2.75
需专业检修工,岗前培训1.5
年
85分钟
1.92
图像复查工,只需1个月岗位培训(系统自带知识库)
流程总时间22.7%
工作量
30.3%
培训费工作强度作业环境提升临时领料时间作业一致性可追溯
图像检测优势
若图像识别未识别部分出现故障,需领料,更换维修,
调试
总项点可测项点
占比
整体可检率
251
160
63.75%
车底1227359.84%
车顶402050.00%
车体895966.29%
相机覆盖率22016072.73%
第一期可决策比例
25193
37.05%
2.车辆智能维保新模式
03
智能维保建设
010*******状态感知与跟踪故障诊断预警剩余寿命预测运维智能决策作业自动化
车载数据集成采集事件记录列车状态列车位置
列车实时位置
车顶
受电弓
LCU
车门
悬挂系统
走行部
牵引系统
蓄电池
车体
MVB
运行环境
线路数据
车载信号
轮对轴承电机
制动系统车底
空调
地面数据中心
实时报警预警信息
在线监测数据历史运行数据出厂数据实验数据……
受电弓与集电靴检测
制动闸瓦检测系统
轮对尺寸及故障检测系统
360度车体图像检测系统
车辆限界检测
系统
轴温、齿轮箱及电机温度检测系统
光纤传输
检查棚
数据中心
列车车号图像识别
1、车体受流、走行部、牵引、供风制动、车门车窗的故障状态诊断
2、轮对尺寸测量及踏面缺陷监测
3、受电弓/集电靴磨耗及多类突发故障诊断
4、轴箱、齿轮箱、电机温度异常预警
5、闸瓦磨耗及缺陷监测
6、车辆轮廓及动态超限偏移量监测
轨旁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复合传感器(图像、视频、红外、激光、超声等)对列车外部整体做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分析,实现:
并通过异常检测数据自学习、有效检测数据功能提炼实现:
列车部件故障分析诊断、磨耗分析与寿命预测、轮轨配合与弓网磨合关系诊断、鏇修综合管理、轨旁检测系统运行信息统计等自动化检修业务功能。
3.智能维保建设
车底部件2D图像检测车侧部件2D图像检测
关键部件定位识别
车门车窗2D检测
3D检测与2D检测融合高清车辆视频观测3D检测与2D检测综合判断部件故障结果对比
3.轨旁智能监测系统:价值点
价值一
检测效率大幅提升
✓车辆部件故障诊断、数据测量10分钟内完成
诊断结果上传
✓故障诊断稳定性高,关键数据测量精确高
价值二
检测覆盖范围全面
✓覆盖线路所有车型
✓检测频率大幅提升
✓日检/四日检修程范围
覆盖率达60%以上
价值三
人力资源投入优化
✓日检/四日检修程时间
替代率达75%以上
✓人工复核时间短
✓作业强度降低
价值四
数据信息互联互通
✓解决监测设备信息孤岛
✓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分
级报警功能
✓提供与智能运维系统完
整数据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