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女权主义在中国

女权主义在中国


中国女权主义
缠足与婚姻
儒释道合流,多 重文化的构设
传统背景
被奉为女教经 典的“女四书”
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
近现代发展
维新和 新文化 运动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 中提出的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个性 解放等观念已被引 入中国最先提出男 女平等思想的康有 为在他变法前写的 《大同书》中用大 量篇幅论述了妇女 问题。
中国女权主义 何去何从?
当前优势和不足
优势:
1)首先在思想观念上,“男女平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拥有合法的意识形态背景 2)在法律上,“男女平等”的立法实现超前于广大妇女的公民觉悟和基本社会素质 3)在行动上,由国家直接出面,通过政治运动和行政手段推进男女平等,使得妇女 的权力获得
不足:
1)女性双重角色冲突问题——角色的变化,带来了妇女权利的复归,但同时也给妇 女带来了双重角色的烦恼和新旧角色协调上的重重困惑,妇女既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和 义务,同时又要同男人一样承担社会责任。 2)女性解放的出路问题——中国的女性主义在全世界女权主义思想阵营当中大约也 被当作一种新女性主义,因为它的短期目标也是就问题解决问题,如女童失学、女大 学生比例偏低,女性劳动报酬问题。
文革
新中国
“男女都一样”实 际上是“女人男性 化”,“女性雄 化”,即把“男女 平等”理解为“等 同男子”。这种畸 形的平等,实际上 忽略了女性自身特 殊的自然本性与社 会本性。
改革开 放
共和国政府颁布的 第一部重要法律— —婚姻法(1950 年4月13日,5月1 日实行);《劳动 保护条例》 (1951);《选举 法》;《宪法》
女权主义被认 为是“无病呻 吟”,中国妇 女地位已经普 遍高于西方世 界,搞什么阶段:
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女权主义兴起和发展,当时的女权运 动是与反封建运动结合。——早期的女权主义对理论层面上的差 异性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自然性别来展开。

第二阶段:
女权主义在20世纪 60-70年代,兴起于美国,基调是消除两性 差别。这一时期女权主义理论研究的基调是注重社会性属的考察, 分析性属所造就的两性性格的差别,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差别 等。

反对意见
犯了两个错误:将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与 作品的价值取向等同;将作品塑造的艺术 形象等同于春晚的价值坐标。
女权主义
概念:
它主要可以被理解为基于妇女因其性别遭受痛苦这种认识
而对妇女在过去和现代社会中与男人的关系方面的社会作
用的一种关注。——英国学者戴维·米勒等主编的《布来克 维尔政治思想百科词典》中的定义
看女权主义在中国

Contents

男生:爱逛贴吧的小明 女生:话特别多的谷歌娘
回顾春晚风波

女权主义者
从外貌歧视、就业歧视到剩女歧视,再到 整个对女性认知的歧视——质疑春晚把歧 视当作幽默——《关于提请国家新闻出版 广电总局停止播放央视春晚歧视性节目的 建议信》

支持意见
这些节目会加强一些不应有的“刻板印 象”、“刻板思维”,把女神和女汉子对 比,拿“剩女”开涮,以及对矮个子的嘲 讽,长期占据春晚这样的舞台,使多数人 潜意识里认为这种做法没什么不妥。

第三阶段:
女权主义发展在20世纪80-90年代,注重对作为人的女性权力和 发展的普遍性的考察。这一时期的研究注重关于女性更加重大的 紧要问题和其解决方法,并对出现的各种女权主义理论做了一个 综合的考察,从而发展成为有着众多流派分支的理论体系。
中方VS西方
日前,国内一家公益机构发布的一份“高 校招生性别歧视报告”显示,全国112所 211工程高校中,近七成在2013年的高招 中存在性别歧视,其中34所高校违反教育 部政策规定。 “建议女生报考”、“女生比 例不超过15%”、“仅限男 生”、“建议女生慎报”…… 这些都是高校招生中个别专业 1996年,美联邦法院判决了美国 的限制,也是被报告认为的 诉弗吉尼亚州拒收女子特警案。 “性别歧视”所在。 一个想申请特级军校的高中女生提出指控, 认为它歧视女生,违反宪法平等保护条例。 结果联邦最高法院支持了该女生。 法院认为,法律或官方把女子排斥在完整的公民之外时,违 反了平等保护原则。
女性应该是 “我选择,我 喜欢”、“我 喜欢,我愿意”
“阴阳思想” 对策思路
绝对的平 等就是对 自由的侵 犯。
未来展望
THANKS
谢 谢 聆 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