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局部解剖学问答题

局部解剖学问答题

2.试述网膜孔的组成。

前界:肝十二指肠游离缘;后界:覆盖于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上界:肝尾叶;下界:十二指肠上部。

(4分)4.试述胃的动脉供应。

胃上动脉弓:胃左动脉和胃右动脉沿胃小弯吻合成。

胃下动脉弓:胃网膜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沿胃大弯吻合而成。

(2分)胃短动脉:供应胃底部。

胃后动脉:出现率70%,供应胃体上部的后面。

胃左动脉由腹腔干发出,胃右动脉由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发出,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和胃后动脉均发自脾动脉,胃网膜右动脉由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

胃的动脉均来自腹腔干,但通过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吻合,与肠系膜上动脉有交通。

(4分)5.试述胃的淋巴引流。

沿胃左、右血管排列的胃上淋巴结收纳胃小弯侧的淋巴;(1分)沿胃网膜左、右血管排列的胃下淋巴结收纳胃大弯侧的淋巴;(1分)在幽门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幽门淋巴结收纳胃幽门部和胃大弯近侧部分的淋巴。

(1分)这4组淋巴结的输出管最终到腹腔淋巴结,经肠干汇入乳糜池。

(1分)6.试述十二指肠上部的毗邻。

前上方:肝方叶、胆囊。

后方:胆总管、门静脉、胃十二指肠血管、下腔静脉。

下方:胰头和胰颈。

(4分)7.试述十二指肠降部的毗邻。

前方:横结肠及其系膜。

后方:右肾门及右输尿管。

外侧:升结肠。

内侧:胰头和胆总管。

(4分)8.试述肝门静脉的合成,属支及与上、下腔静脉系的交通。

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颈后方汇合而成。

(1分)属支有7条: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和附脐静脉。

(2分)与腔静脉的吻合有4处:1、通过附脐静脉经脐周静脉网与上、下腔静脉吻合。

2、通过胃左静脉经食管下端的静脉丛与上腔静脉吻合。

3、通过直肠上静脉经直肠静脉丛与属于下腔静脉的髂内静脉吻合。

4、通过腹后壁的小血管与上、下腔静脉吻合。

(3分)9.下腹部的阑尾切口,由浅入深经过哪些层次?需注意保护什么结构?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腹膜壁层。

(3分)需注意保护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及肋下神经。

(1分)12.简述腹腔丛的位置和组成。

位于腹腔干和腹主动脉、肾动脉周围。

(1分)由内脏大神经和内脏小神经、迷走神经的腹腔支、腰交感干的分支、腹腔神经节和主动脉肾节以及他们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

(2分)腹腔丛的分支分布到腹腔内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以及腹腔脏器。

(1分)14.试述网膜囊的组成和通连。

网膜囊的前界为小网膜、胃后壁的腹膜、大网膜前两层;(1分)后界为大网膜后两层、横结肠及其系膜、覆盖于左肾、左肾上腺和胰前面的腹膜;(1分)上界为覆盖于膈下面、肝后方及肝尾状叶下方的腹膜。

(1分)左界到脾门,有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封闭;(1分)右界有网膜孔通腹膜腔。

(1分)15.何谓“腹膜内位器官”、“腹膜间位器官”、“腹膜外位器官”?各有哪些?腹膜内位器官:四周均为腹膜包绕的器官称之,有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和输卵管。

(2分)腹膜间位器官:三面或大部分被腹膜包绕的器官称之,有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子宫、膀胱和直肠上段。

(2分)腹膜外位器官:仅一面被腹膜包绕的器官称之。

多位于腹后壁,又称腹膜后位器官。

有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和升部、胰、肾、肾上腺、输尿管以及直肠下段。

(2分)16.试述腹股沟管的位置、内容和组成。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1.5cm处,与之平行。

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2分)有二口四壁:内口即深环,又称腹环,是腹横筋膜的一个卵圆形裂隙,相当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外口即浅环,又称皮下环,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一个三角形裂隙,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

(1分)前壁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的下部纤维组成,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联合腱,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2分) 18.腹前外侧壁深层血管和神经有哪些?其行程、分布各有何异同?动脉:分布于腹壁深层的动脉有下5对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4对腰动脉、腹壁上动脉、腹壁下动脉和旋髂深动脉、下5对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和腰动脉皆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

(2分) 腹壁上、下动脉分别发自胸廓内动脉及髂外动脉,走行于腹直肌与腹直肌鞘后层之间,在脐平面两动脉相吻合。

(2分) 旋髂深动脉发自髂外动脉,向外上斜行,在髂前上棘附近发出一大支,在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上行,阑尾切除术如需向外侧延伸切口时,需注意勿伤此动脉.(1分)腹壁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

(1分) 神经:通行于腹壁深层的神经有下5对肋间神经、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

(2分)但没有与腹壁上、下动脉、旋髂深动脉相当的神经,其分布区域由上述神经管理。

下5对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走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有肋间后血管伴行,至腹直肌外缘处进入腹直肌鞘中,沿途发出肌支,支配腹前外侧壁诸肌。

终支向前穿过腹直肌和腹直肌鞘前层成为前皮支,分布于腹前壁的皮肤。

上述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于腹外侧壁的皮肤。

(1分) 髂腹下神经走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在髂前上棘内上方约2.5cm处穿过腹内斜肌,走行于腹外斜肌腱膜的深面,沿途发肌支,支配腹壁扁肌。

终支在浅环上方约2.5cm处穿过腹外斜肌腱膜成为前皮支,分布于耻骨上方的皮肤。

(2分) 髂腹股沟神经在髂腹下神经下方与其平行,穿过腹内斜肌进入腹股沟管,位于精索的前方,沿途发肌支支配腹壁扁肌。

其终支穿出浅环,分布于阴囊(或大阴唇)前部的皮肤。

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经深环进入腹股沟管,沿精索后面下行,出浅环分布于提睾肌及阴囊肉膜。

19.腹前外侧壁的浅血管、浅淋巴管及皮神经分布有何特点?腹前外侧壁的浅血管、浅淋巴管及皮神经都通行于浅筋膜内,浅血管、浅淋巴管分布于浅筋膜和皮肤,(1分)皮神经分布于皮肤司感觉。

(1分) 浅动脉:腹前壁上半部的浅动脉细小,是肋间后动脉的分支,与胸神经的外侧皮支伴行。

腹前壁下半部有两条较大的浅动脉(腹壁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分布于腹下部。

(1分) 浅静脉大致与浅动脉相当,此外,还有胸腹壁静脉,连接腹壁浅静脉与腋静脉。

浅静脉较为丰富,互相吻合成网,尤其在脐区更为丰富。

(1分)脐以上的浅静脉经胸膜壁静脉汇入腋静脉。

脐以下的浅静脉经腹壁浅静脉汇人大隐静脉。

(2分)从而构成上、下腔静脉系统之间的联系,当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一侧髂总静脉或髂外静脉某段阻塞时,可经此途径沟通部分血流。

(1分) 脐区浅静脉还通过附脐静脉连接门静脉,构成门静脉与腔静脉问的侧支循环。

(1分) 浅淋巴管:与浅血管伴行,脐平面以上者汇人腋淋巴结;脐平面以下者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1分) 皮神经:腹外侧壁皮肤主要由下5对肋间神经、肋下神经及髂腹下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分布,有明显节段性。

(1分) 20.经腹直肌切口、阑尾斜切口进入腹膜腔,各需经过哪些结构层次?经腹直肌切口:经过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和壁腹膜。

(2分) 阑尾交错切口:是通过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的斜切口,经过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

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和壁腹膜。

(2分)21.在身体表面如何划出幽门平面,有哪些重要结构以此平面为标志?在脐至剑胸结合连线的中点(亦即由耻骨联合上缘至胸骨上切迹连线的中点),为幽门平面。

(1分)位于此平面上的结构,有第9肋软骨前端、胆囊底、幽门(腹前正中线右侧约4cm)、胰体大致的行程、肾门(腹前正中线旁约6cm、右肾门拾低于此平面;左侧者恰高于此平面)等。

(2分)腹腔动脉起始点位于幽门平面上方约2.5Cm;肠系膜上动脉及肾上腺中动脉起始点,紧位于腹腔动脉起始点的稍下方。

(2分)肾动脉的起始点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点的下方约1.2cm处。

(1分)22.试述腹部、腹腔和腹膜腔的区别。

腹部是指上方为肋弓,下方为髂嵴、腹股沟、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之间的部分。

(2分)腹腔是指小骨盆上口以上,由腹壁和膈围成的腔,其范围比腹部体表境界为大,它包括了左、右季肋区和左、右髂区。

(2分)腹膜腔则是壁腹膜与脏腹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其内仅含有少量浆液,也就是说腹腔内所有脏器实际上均位于腹膜腔之外。

(2分)18.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切口需经哪些层次?根据所学的解剖知识,术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切口所经层次: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假被膜)。

(2分)术中注意的问题:①结扎甲状腺上动脉要紧贴上极进行,以免伤及喉上神经外支;(2分)②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要远离下极进行,以免伤及喉返神经。

(2分)③甲状腺中静脉的结扎;④甲状腺最下动脉(出现率l 0%)的结扎;⑤保留甲状旁腺。

(2分)19.气管切开需经哪些层次?术中应注意哪些解剖学问题?气管切开的层次: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

(2分)术中应注意:在第2~4气管软骨前方有甲状腺峡,峡的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和可能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脉。

(2分)23.试述Hunter管的构成、内容、毗邻及其交通。

前内侧壁是缝匠肌及大收肌腱板;前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及大收肌。

(2分)上口为股三角尖,下口为收肌腱裂孔。

(1分)收肌管内的结构由前向后有隐神经、股动脉及股静脉。

收肌管向上通股三角,向后通腘窝。

(2分)24.试述股动脉的体表投影、行程、毗邻及分支,如要寻找股动脉,应在何处切开?经过哪些层次?屈髋稍外展、外旋位,由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与收肌结节连线的上2/3段,即为股动脉的投影。

(2分)在股三角内股动脉的内侧为股静脉,外侧为股神经,下行至股三角尖处进入收肌管。

在收肌管内由前向后为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穿收肌管裂孔至腘窝移行为腘动脉。

(2分)其分支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阴部外动脉、股深动脉及膝降动脉。

(2分)为寻找股动脉,应在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处开始向下切开皮肤、浅筋膜、阔筋膜、股鞘前壁。

(2分)27.试述股鞘的构成、分部及容纳结构。

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伸的筋膜鞘。

(1分)由两个纵向的纤维隔将鞘分为外、中、内三部份。

(1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容纳股静脉,内侧部即股管,容纳腹股沟深淋巴结(2分)33.某学生因患阑尾炎,而行青霉素右侧臀部肌肉注射。

在恢复期间,病人觉得右小腿的前面和外侧直到足背有麻木和刺痛感,同时也感到右小腿沉重,上楼时右足常碰到阶梯的边缘。

踝不能背屈,足不能外翻,伴有明显的足下垂,足趾伸直困难。

行走时见患者拖着右足的前部和外侧缘。

试以解剖学知识解释病人所发生的症状,在做臀部肌肉注射时,应注意哪些解剖学问题?患者右侧腓总神经受损,结果是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浅神经所支配的皮肤感觉丧失,小腿前区及小腿外侧区肌内麻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