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秦丽林
一、课前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与分析”三大内容。
其中“酶具有高效性”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学生已自我构建。
有关“酶具有专一性”的内容,隐含着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和不同的酶对同一种底物的作用的内容,对于这一内容,只要引导学生对前一节所学实验就底物和酶进行改变,通过亲自实验及分析,很容易突破。
因此,“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心所在,而这一内容所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前面所学的“酶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非常好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2. 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
②探究H2O2酶对H2O2分解的实验技能,即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
然而,有关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此采取后述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突破这一困难。
3.课时分配: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条件的知识体系。
能力目标:进行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养成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构酶的特性知识体系,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难点: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酶的特性的讨论探究活动,亲身体会科学发现过程,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把酶的特性探究实验演示出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系统的知识结构。
3. 实验操作法: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并通过大家一起评价实验来达到探究的目的,帮组学生熟悉实验的操作,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体积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斐林试剂,试管,量筒,小烧杯,大烧杯,滴管,试管夹,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火柴。
实验小问题、知识应用题及教学流程的演示文稿(PPT)。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提出新问题,并制作了一级导学,如下: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___________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
称为_______,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_______。
3.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这体现了酶
的_______性。
4.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说明酶具有性。
5.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___________的条件进行的。
由此引出了本节新课题,酶的特性的探究。
(二)、酶的特性的探究活动
1.酶的高效性
观看实验动画,回忆实验内容: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2 min)
[教师活动]提问:通过Fe3+、H2O2酶催化H2O2分解速率比较的实验探究,同学们已经建构出酶具有什么特性?
[学生活动]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