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
摘要: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

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集物质与精神两种文化于一身的特殊文化,对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民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中国酒文化酒文化与礼仪酒文化与文学艺术
一、中国酒文化
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学名乙醇)是其主要成分。

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

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

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温阳祛寒。

另外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

酒不仅是一种特殊的食品,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

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酒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给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

几千年来,酒的作用远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

中国古代酒器以瓷器、青铜器和漆器闻名。

中国酒器以形象优美,装饰众多而著称。

二、酒文化与礼仪
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

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顺序。

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

礼仪被认为来源于酒文化,同时又严格约束饮食活动。

在普通老百姓家里,酒桌上的规矩(即食文化中的礼仪)也雷厉风行、冥顽不化。

我们只要稍加观察,就可以看出来,与其说礼仪来源于酒,酒丰富了礼仪,还不如说,酒的礼仪折射、演绎和尊崇着尘世间的游戏规则。

在敬酒过程中,也有一套繁文缛节。

食文化中的礼仪总的原则可以用《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训诫来概括:“……杯杯都敬有钱(权)人”。

人在社会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和酒有关系。

这种关系的物化表现就是酒趣。

酒趣富于酒令之中,酒令则纯是以文化入酒的,是酒文化中的文化精粹。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酒令就在黄河流域的宴席上出现了。

酒令分俗令和雅令。

猜拳是俗令的代表,雅令即文字令,通常是在具有较丰富文化知识的人士间流行。

白居易曰:“闲徵雅令穷经吏,醉听新吟胜管弦。

”认为酒宴中的雅令要比乐曲佐酒更有意趣。

文字令又包括字词令、谜语令、筹令等。

酒令是酒与游戏的结合物。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游戏,秦汉之间的“即席唱和”等都是一种酒令。

但是游戏的发展成了一种带有强制性与结束性的游戏后,就成了既轻松又严肃的—种文化现象了。

唐宋是中国古代最会玩的朝代,酒令当然也丰富多彩。

白居易便有“筹插红螺碗,觥飞白玉卮”之咏。

酒令在明清两代更步上层楼,发展到了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三、酒文化与文学艺术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

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

”“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兀然而醉,豁尔而醒。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泰山之形。

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

”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
典型体现。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亦在《独酌成诗》中曰:“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苏轼的《和陶渊明〈饮酒〉》写道:“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

从《诗经》到《楚辞》,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诗宋词,无不飘逸着酒的芬芳。

没有酒的魏晋风度更是无从谈起,瑰丽奇峻缠绵悱恻的唐诗宋词更是以酒为媒介所促生出来的产物。

因此可以说,酒是一种媒介,在酒的半醉中,使得作为个体的人回归本真自我,达到对美与自由统一,魏晋名士有“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说,更极端的曹操,一面颁布禁酒令,一面却在诗歌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可以说中国历史因为有酒的催化而变得不再呆板,不再教条,而是充满色彩斑斓,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参考文献:
【1】《中国饮酒习俗》郭泮溪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
【2】《宋明理学史》侯外庐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
【3】浅谈中国酒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