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临产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分别检测200例临产孕妇和15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凝血四项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健康非妊娠妇女组相比,临产孕妇组的pt明显缩短、fib明显增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和tt结果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产前及时检测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变化,对防止异常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保护母婴安全等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母婴安全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79—01
为了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本文对200例临产孕妇和15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临产孕妇200例,年龄20~37岁,平均26.3岁,所有病例均无出血性、血栓性疾病及其他内科疾病;健康非妊娠妇女组150例,来自同期在
本院体检的健康成年女性,年龄20~40岁,平均27.4岁。

1.2 方法所有受检者均用标配枸橼酸钠抗凝管空腹抽取静脉血,混匀后以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后2h内完成检测,检测仪器采用德国be半自动血凝仪,试剂由武汉塞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均按说明书要求严格执行。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健康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组pt明显缩短、fib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和tt结果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凝血四项是判断出血性疾病类型的主要诊断指标,分别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系统、抗凝性系统及纤溶性系统的功能。

pt是反映凝血因子ii、v、vii、x的水平,是外源性凝血系统中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aptt是测定内源性凝血因子viii、ix、xi、xii活性的指标;tt测定主要反映凝血共同途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纤维蛋白原异常、是否发生纤溶、存在抗凝物的情况[1,2]。

pt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妊娠早期、中期至晚期pt会进行性缩短[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组p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ptt主要用于检测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功能,
其主要参与的凝血因子有xi、xii、viii和ix,其中xi因子是该途径的重要成分。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组apt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t是反映共同凝血途径的实验,也可反映血液中的fib的质和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组t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吴辉[4]报道的基本一致。

孕妇体内的fib合成通常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多,同时纤溶酶原含量增加,胎盘绒毛合成体细胞分泌的胎盘蛋白的水平增高,抑制了纤溶酶的活性,容易导致体内纤溶活力的相对减弱,从而使fib降解减少,fib含量相对增高,导致孕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5,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组fib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以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在产妇正常分娩过程中对产后的有效止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7]。

综上所述,临产孕妇血液中容易存在凝血与抗凝血的变化,及时检测其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防止临产孕妇分娩时的异常出血、dic等产科常见并发症及保护母婴安全等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托马斯.临床实验诊断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58- 559.
[2] 张春荣.临产妇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微循环学杂志,2004,14(4):77.
[3] 杨秀荣.妊娠期孕妇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391-392.
[4] 吴辉.288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9):57-58.
[5] 柳益群. 妊娠中晚期凝血功能变化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2007,18(2):31-32.
[6] 杨祝英,宋胜巧,段国和,等.孕妇妊娠晚期凝血四项的变化[j].中外妇儿健康,2010,18(12):7-8.
[7] 顾克风,刘天霞.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临床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5):596-59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