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间脑结构及功能(各个丘脑知识总结)
间脑结构及功能(各个丘脑知识总结)
背侧丘脑
中脑
脑岛 上丘脑
板内核
枕核
后外 背外 侧核 侧核
腹前核
内侧膝状体 腹后内侧核
外侧膝状体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
丘脑和后丘脑 外髓板 网状核
外侧核 内髓板 背内侧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前核(A) 中线核
网状核
丘脑主要核群
背前 核
侧 丘
外侧核
脑 内侧核
背侧核 腹前核 腹侧核 腹外侧核
腹后核
背侧丘脑 特异性中继核团的纤维联系
背侧丘脑和后丘脑核团的纤维联系
齿状核 苍白球 黑质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躯体运动中枢
内侧 脊髓 丘系 丘系
腹后外 侧核
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三叉丘系 味觉纤维
腹后内 侧核
中央后回下1/3
3.联络性核团 新丘脑 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组
后外侧核
背内侧核 丘脑前核
背侧丘脑核团分类
非特异性核团(古丘脑) 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 联络性核团(新丘脑)
非特异性核团(古丘脑)
中线核 板内核
网状核
脑干网状结构 网状纤维
网状丘脑纤维
古丘脑
广泛大脑皮质维持机体觉醒状态
丘脑网状核
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
外侧膝状体
腹前核
腹外侧核 内侧核 腹后核 外侧核
内侧膝状体
三、上丘脑
上丘脑是间脑背侧部向 尾侧与中脑顶盖前区相 移行的部分
丘脑髓纹 缰三角—缰核 缰连合 松果体—内分泌腺 后连合 连合下器 后连合的腹侧一室周器 官
上丘脑
丘脑髓纹 缰三角 松果体
缰连合
缰 核:嗅觉、内脏躯体传入的一个汇聚点
松果体:为颅内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可产生褪 黑素等多种激素样物质,具有抑制生殖器官发育, 防止性早熟等功能。
褪黑激素(抑制性腺、调节生物钟)
上丘脑的病变常见于松果体肿瘤,松果体肿瘤压迫四叠体和中脑导水 引起帕里诺综合征:
1.瞳孔对光反射的消失(上丘受损); 2.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特别是向上的凝视麻痹; 3.神经性聋(下丘受损) 4.小脑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
松 果 体
•借松果体柄连于第三脑室顶的后部,柄 分为上、下两脚,中间夹松果体隐窝, 上脚连于僵连合,下肢连于后连合
间脑的结构与功能 (各个丘脑知识总结)
张雁山 重离子医院
间脑 diencephalon
间脑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 连接两侧大脑半球和中脑。 左、右间脑之间为第三脑室。
分为五部分 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间脑(diencephalon)位于脑干之上,尾状核 和内囊的内侧。间脑一般被分成背侧丘脑 (又称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 丘脑五个部分。两侧丘脑和下丘脑相互接 合,中间夹一矢状腔隙称第三脑室。第三 脑室经其两侧的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向 下通过中脑导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四、底丘脑
底丘脑是丘脑和中脑被盖之间的过度区, 只能在脑切片上辨认其范围
㈣ 底丘脑
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
是中脑和间脑的移行区
又称腹侧丘脑。外观上 看不见,居于背侧丘脑 的后下方与中脑被盖之 间。 主要核团是丘脑底核, 还有部分红核和黑质。 它们与纹状体有着密切 联系,属于锥体外系结 构。脑的病变累及底丘 脑核时,患者可出现
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及内分泌 活动的中枢。
第三脑室
两背侧丘脑和下丘 脑之间的狭窄腔隙
前借室间孔与端脑 内的侧脑室相连,
后借中脑水管与第 四脑室相通。
一、背侧丘脑
终沟(终纹、终静脉) 丘脑带(丘脑髓纹) 附着板 脉络裂(侧脑室脉
络丛、脉络带) 第三脑室侧壁 下丘脑沟
背侧丘脑
尾状核 终纹
组成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功能 内侧膝状体是听觉 传导路的中继核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 传导路的中继核
外 侧 膝 状 内体 侧 膝 状 体
内侧膝状体:听觉冲动传导路上的中继核 听觉纤维→下丘臂→内侧膝状体核→听辐射→听觉 中枢
外侧膝状体:视觉冲动传导路上的中继核 听觉纤维→视 束→外侧膝状体核→视辐射→视觉中 枢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分别接受头部和躯干四肢的感觉纤维。
背侧丘脑 内部结构和功能分群
前核群
• 背侧丘脑 内侧核群
(Y形内髓板)
板内核群
外侧核群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
中线核群
背侧组
背外侧核 后外侧核 枕
联络性核群
腹侧组
腹前核 腹外侧核(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 特异性中继核团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
后丘脑:内、外侧膝状体核团
②对侧半身自发性疼痛(丘脑痛): 疼痛部位不准确、不固定、较弥散; 疼痛性质不定; 疼痛常受情绪影响; 常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压、血糖升高; 止痛剂无效、抗癫药有一定疗效。
③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分离性运动障碍。 ④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意向性震颤或共济运动失调。 ⑤情感障碍。
后丘脑
位置 位于背侧丘脑后 下方
偏身投掷症:对侧肢体近 端大而快速的连续不能控 制的投掷运动,上肢重, 清醒时出现,入睡后消失。
终板、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
五、下丘脑
背侧丘脑的腹侧,组成第三脑室的 下半和底壁。
下丘脑沟、室间孔、终板、视交叉、漏斗、 垂体、灰结节、乳头体
下丘脑分区及主要核团
1. 室周带
室 旁
2. 内侧带
后丘脑
下丘脑丘脑)
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 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左、右丘脑借 灰质团块(称中间块)相连。
左右间脑之间的腔隙为第三脑室,其 底部与脑下垂体连接,后上部有松果 腺。背侧丘脑不仅是感觉的转换站, 也是一个复杂的分析整合中枢;
背 外 侧 核
皮质丘脑的联系
丘脑的感觉是情感性的 皮质的感觉是分辨性的 皮质对刺激的分辨有赖与丘脑对刺激的整
合,而丘脑的情感性感觉受到皮质的修正 和节制。
丘脑综合征(Dejerine―Roussy)
①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所有感觉皆有障碍; 深、精细触觉重于浅感觉; 肢体、躯干重于面; 严重深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亦可出现感觉异常。
核
3. 外侧带
1 .视前区
视前内侧核 室前外侧核
视上核
2 .视上区
视上核 室旁核
下丘脑前核
3 .结节区 漏斗核
腹内侧核
背内侧核
4 .乳头体区 乳头体核
下丘脑后核
垂体
乳
头
漏 斗
体 核
核
1. 视上区:包括三核二区:视交叉上核:在视交叉中央上方,接受 视网膜视束的纤维,来自对侧的多于同侧,光照射,可使此核兴 奋,调节昼夜内分泌的节律。破坏此核,内分泌昼夜节律消失。 人的此核不明显。视上核:在视交叉外侧,视束上方,横跨内外 侧带。室旁核:在视上核的背内侧,靠近第三脑室侧壁。下丘脑 前区:介于视上核室旁核之间。下丘脑外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