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盐城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范文

南京、盐城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范文

稻味
作者:于越老师
谷物的香气,是一把回家的钥匙。

东北大米,不久煮,不佐料,不掺杂粮。

就这一份厚实的谷香。

东北人有用它待客的自信,也有与它共度余生的觉悟。

但这美味,却不是旁人能尝。

我和未婚妻算是同乡。

家中有一个精致的米桶。

可说是首饰细盒以外,最重要的容器。

加盖密封,双层扣锁。

以至于每一位首次到访的朋友,都想象着能吃到何等高级的香米,可大半确是失望了。

年纪稍长不长的人,对真假格外在意,总能明白。

可我们小两口,却是吃得心宁胃暖,感慨万千,吃得流匙香满室,把酒问青天。

我的父亲早年贩过大米,作为家中的长子,十八岁出门远行,交货时,他会背着百斤的米袋,背上全家人的指望。

那里有我二叔的学费,老姑(东北叫法,即小姑)的花绣。

所以,吃米饭的时候,我就知道。

为什么小时候,我一到七点不起床,他就打我。

现在,他可打不动我了,肩周炎,胳膊只能平举。

我吃米饭,就权当他打我。

他老了,想把肩上的米袋给我抗着。

我可禁不住。

但他接下来的日子,想吃的每一口粥,我都包了。

还要端到他面前,喂给他吃。

我妈姓赵,是最后一批的知青,读过书的。

嫁给我爸的时候,除了米饭,什么菜也不会做。

后来,我出生了,她就什么都会了。

“今天,吃米饭”
——记忆中,每当父子回家,问起晚餐的菜色。

这就是她的标准答案。

也曾一直疑惑,为什么她放着上桌的鱼肉不说,偏说这一碗平淡到近乎无趣的米饭。

直到自己接下了柴米,才似乎明白,或许是她赵大小姐内心深处唯一自信,敢拿出手的菜式了。

小时候的我,以为母亲是万能的,万能的理所当然。

再吃米饭的时候,回头看,她却一直是个战战兢兢的小姑娘,尽自己的一切所能,演好一个母亲。

我的母亲,就在年前,已经往生。

愿她在天堂永享极乐。

我却不知,既是极乐,那对她来说,彼端天国,是否会有一个儿子。

我的这碗米,大概也只有些浅薄的故事,却不知,为何爱人也吃得陶醉。

她的那碗,和我的稻味,也定不相同。

这让我想起,广州的朋友,请我喝那鱼粥,在我还不知其味的时候,他就已经感怀赞叹,啧啧不绝了。

稻香自沁,稻意自清,稻味自得。

散香的记忆
作者:葛常佳老师
多年之后,当我在焕然一新的故乡小镇街道上驻足,依然会想起那个遥远的泛着爱与希望的清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