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杂环胺类化合物及其预防.
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杂环胺类化合物及其预防.
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杂环胺类化合物 及其预防
1. 杂环胺概况
杂环胺(Heteroc调过程中由于蛋白质、氨基酸热解产生的一类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具有强烈的致突变作用,在多种动物的不同组织或器
官可以诱发肿瘤。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HCAs有20多种,其中对动物致
IQ和MeIQx对细菌的致突变性较强,PhIP 对哺乳动物细
胞具有较强的致突变性。
5.预防杂环胺危害的措施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尽量少采用烧、烤、煎、炸等烹调方式; 制定食品中HCAs的限量标准。
癌的有10种。
杂环胺种类
2大类: 氨基咪唑氮杂芳烃(amino-imidazoazaarenes, AIAs): 喹啉类(IQ)、喹喔啉类(IQX)、吡啶类(PhIP);
氨基咔啉 (amino-carbolines):
α-咔啉(AαC);δ-咔啉;γ-咔啉;
杂环胺种类
5小组: 吡啶并咪唑或吲哚类:如:Trp-P-1 咪唑并喹啉 咪唑并喹啉类 咪唑并喹喔啉类 咪唑吡啶类 苯并恶嗪类
• (2) 影响因素:烹调方式、食物成份
关键因素:烹调温度和时间
温度>200 ℃;时间:最初 5 min 达最高
一些烹调食品中杂环胺的含量(ng/g)
食品种类 牛排 鱼 烹调方法 烤或煎 烤或烧烤 PhIP 39 69 MeIQx 5.9 1.7 DiMeIQx 1.8 5.4
鱼
猪肉 猪肉
煎
烤或烧烤 煎
2. 杂环胺的形成
食物蛋白质或某些氨基酸成分在高温下,合成HCAs,是
膳食中产生的HCAs的主要来源。
烹调时间和温度是杂环胺形成的关键因素。 PhIP在烹调的肉类食品中普遍存在,含量最高。
不同温度、时间对油炸牛排中PhIp、MelQx含量的影响
杂环胺的生成
• (1)前体物 : 肌肉组织中肌酸 肌酸酐 氨基酸
35
6.6 4.4
5.2
0.63 1.3
0.1
0.16 0.59
3. 杂环胺的致癌性及其作用机制
对多种器官具有致癌性; 间接致癌物,致癌机理:N-羟基化活化后的HCAs带正
电荷与DNA形成加合物。
4. 杂环胺的致突变性
具有强烈的致突变作用,比PAHs的致突变作用强,间接
致突变物;代谢活化后才有致突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