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
《天然产物化学》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一、名词解释
1、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常连接有酚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官能团。
2、倍半萜:是指分子中含15个碳原子的天然萜类化合物。
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碳链形成的萜。
倍半萜的大多数成员是单环、二环和三环化合物。
3、生物碱: 是存在于自然界(主要为植物,但有的也存在于动物)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有似碱的性质,所以过去又称为赝碱。
大多数有复杂的环状结构,氮素多包含在环内,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是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4、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失水而成,是一类分子机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
凡符合高分子化合物概念的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均称为多糖。
5、皂甙:又称皂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特殊的甙类,它的水溶液振摇后可生产持久的肥皂样的泡沫,因而得名。
6、挥发油:挥发油又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
挥发油为一混合物,其组份较为复杂。
主要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和压榨法制取精油.挥发油成分中以萜类成分多见,另外,尚含有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和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7、显色反应:将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叫显色反应。
8、NMR :核磁共振,可以预测物质分子结构。
9、盐析:向含有待测组分的粗提取液中加入高浓度中性盐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使待测组分沉淀析出的过程。
10、透析:是膜分离的一种,用于分离大小不同的分子,透析膜只允许小分子通过,而阻止大分子通过的一种技术
二、判断题
1.13C-NMR全氢去偶谱中,化合物分子中有几个碳就出现几个峰。
(× )
2.多羟基化合物与硼酸络合后,原来中性的可以变成酸性,因此可进行酸碱中和滴定。
(√ )3.D-甘露糖苷,可以用1H-NMR中偶合常数的大小确定苷键构型。
(√ )
4.反相柱层析分离皂苷,以甲醇—水为洗脱剂时,甲醇的比例增大,洗脱能力增强。
(√ )5.蒽醌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中均有两个羰基吸收峰。
(× )
6.挥发油系指能被水蒸气蒸馏出来,具有香味液体的总称。
(√ )
7.卓酚酮类成分的特点是属中性物、无酸碱性、不能与金属离子络合,多有毒性。
(× )8.判断一个化合物的纯度,一般可采用检查有无均匀一致的晶形,有无明确、尖锐的熔点及选择一种适当的展开系统,在TLC或PC上样品呈现单一斑点时,即可确认为单一化合物。
(× )
9.有少数生物碱如麻黄碱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不反应。
(√ )
10.三萜皂苷与甾醇形成的分子复合物不及甾体皂苷稳定。
(√ )
三、选择题
1.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为醋酸-丙二酸途径(D )。
A甾体皂苷B三萜皂苷C生物碱类D蒽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