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项目三 手工皂课件
手工皂的制作
手工皂制作的四个阶段 : 阶段一 充分混合 阶段二 持续搅拌 阶段三 完成入模 阶段四 等待成熟
阶段一 充分混合
冷制手工皂需混合氢氧化钠和水,使其形 成碱液,然后与油脂类混合搅拌。
因为油与碱液无法溶合,且碱液的比重高于油, 所以如果在混合试没有持续搅拌,碱液就会沉到皂液底部。 混合初期的皂化反应比较慢,只在少油与碱液的接触面进 行反应,所以制作时可将碱液以少量多次的方式逐渐倒入 油中,持续搅拌以加快皂化过程,使皂液变成皂。在皂化 过程中,整体的透明度会慢慢降低而变浑浊,此时一定不 能停止搅拌,否则皂化速度又会减缓.停滞。搅拌需持续 15~20分钟,而且应向同一方向搅拌,以保证碱液与油脂充 分混合。
再生制皂法
又称研磨皂(Rebatching) 如果使用冷制法后对成品不满意或想再制成想要的形状,这
时可以把香皂切成小块状或刨丝再加入适量水再次加热,从 新入模。
液体皂法
液体皂主要是使用氢氧化钾为皂化原料,与冷制皂不同的是 冷制皂经由 钠的结晶化而形成较硬的固体皂,而钾比钠更 容易溶解,也较不易形成结晶,因此成皂所形成的液体看起 来是清澈透明的。
阶段二 持续搅拌
经过初期油碱不相混合的阶段之后,持续搅 拌的作用是由原来已生成的皂来加速剩余油脂与碱液的皂 化。
此阶段,皂液的整体反应速度会 不断加快,油 脂与碱液的接触面积也会迅速加大,皂液逐渐变成浓稠的 乳液状。当搅拌过程中出现搅拌痕迹,且皂液残留在搅拌 器上不易滑落时,即表明搅拌完成了。此阶段的搅拌速可 悄悄减缓,只要持续搅拌,不需过度用力,以面混入过多 的空气,导致制作完成的手工皂中有太多的小气泡。此阶 段,皂化反应已经完成约久成。
冷制法 (Cold Process 简称 CP)
利用油脂中三酸甘油脂成份与碱液进行皂化,就是一般所称 冷制皂。冷制皂为最古老的制造方法,自己制作冷制皂可以 完全掌控制造原料,也可为自己的需求订做一块手工皂,但 因刚制做成的皂属强碱性水分含量也较高,所以需经3~4星 期的熟成期才可使用。
手工皂的发展史
公元前—3000年
另外,公元前3000年,美索布达米亚人发现, 植物燃烧后的灰烬类的碱性物质,与油混合 后,具有去污力,这亦是肥皂的来源之一。 不过高卢人应该是尝试去制做香皂且成功的 第一人,他们当时称香皂为“sapo”,当时 的皂类是一种含有动物油脂和植物灰烬混和 而成的软膏状物质。
市面上买的现成皂基经加热溶化后注入喜欢的模子,经一段 时间冷却干硬后即可脱模,一块随心所欲独一无二的香皂即 可完成。完成后为避免与空气接触建议立刻用保鲜膜或皂用 PE膜仔细包裹。
因为不需使用氢氧化钠,操作过程就像上烹饪课一样有趣, 所以连小朋友都可在大人的监督下轻松完成。
皂基的基本特点就是颜色鲜艳,带透明效果,造型可爱,主 要添加各种香精和色素。
从油脂配方到一块香皂在手里搓揉出柔细的泡沫,那种欣喜 若狂的成就感是没做过手工皂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一般冷制皂含油酸丰富的情况下都会具有拉丝效果。
热制法
(Hot Process 简称 HP)
热制法就是利用加热让它加快皂化,优点是不用3~4星期的 熟成期,其缺点是成皂不如冷制法细致,经高温制作容易把 油脂的精华成分流失。
手工皂的发展史
宋代时期 明朝----李时珍 西方古希腊----4000年前 公元前3000年 十八世纪后 二十世纪
宋代时期
手工皂的发展史
我国宋代时就出现了一种人工合成的洗涤剂, 是将天然皂荚(又名皂角、悬刀、肥皂荚,通
称皂角)捣碎细研,加上香料等物,制成桔子
大小的球状,专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称“肥
手工皂的发展史
手工皂的特性
手工皂的原料多数为天然 素材
使用后可自然分解,较不 易造成环境负担。
手工皂中含有的大量经由 皂化反应产生的甘油未被 移除。
手研机 肥 工磨械 皂 皂皂制 的
皂分
类
二、制作方法
融化再制法 (Melt&Pour 简称MP) 在手工皂里最简单的就是“融化再制法”,它是利用我们在
手工皂的发展史
十八世纪后
当sapo的制作手法渐渐地被传入到地中海地 区时,阿拉伯人就将sapo加以改良成橄榄油 及苏达制成的硬质肥皂。这时,肥皂开始被 大量制造。而真正普遍使用肥皂还是18世纪 和19世纪的事。
手工皂的发展史
二十世纪
到了20世纪中期,合成化学和石油化工的发展为洗 涤剂提供了廉价的化工原料,促使了合成洗涤剂的 兴起,使得肥皂工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 近年环保意识抬头己被忽略的手工皂才又兴起,由 于手工皂有其天然特有的性能,各种组成极易被生 物降解且易于被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分解,因 此不会引起河流、湖泊和水道的污染问题。
认识手工皂后应基油来自可的本脂用结上与来果是碱
洗 涤 、 清 洁 。
, 经 固 化 、 熟 成 程 序
油 脂 和 碱 液 起 皂 化 反
液 , 人 工 制 作 而 成 。
手 工 皂 是 使 用 天 然
价值
不再只是用来清 手工香皂既可用作洗面, 洁,更是护肤品 卸妆,又可用作沐浴用。
手工香皂的泡沫细腻丰 富,能彻底清除毛孔深 处的油污。使肌肤滋润 光泽,富有弹性。
手工皂的发展史
古希腊—4000年前
在西方,可能要追溯到4000年前古希腊的一个叫勒斯波斯的 小岛。当地人用动物祭天,由于焚烧动物时要用木材,木材 的灰烬和动物脂肪混合产生了肥皂样的黄色物质。大雨把这 些东西冲刷到当地妇女经常洗衣的河流中,她们发现因此衣 服洗的更干净。
虽然从古希腊开始,就可以发现使用类似肥皂的痕迹, 历史上记载有一个叫萨佛(Sappho,aponification)的女诗人, 记载了这些故事。后来的人为了纪念她,就把这个过程叫作 皂化,化学名称是制皂(SoapMaking)。
皂团”。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录了“肥皂团”的 制造方法:肥皂荚生高山中,树高大,叶如檀及皂 荚叶,五六月开花,结荚三四寸,肥厚多肉,内有 黑子数颗,大如指头,不正圆,中有白仁,可食。 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 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除了天然皂荚,如无患 子等类的植物,也流传于民间,成为一种很好的洗 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