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精品模拟试卷生物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70分)1.下列关于炭疽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内没有核糖体B.代谢类型属于异养性和需氧性C.一种传染病的病原体D.有细胞壁和细胞膜2.下面是一组探究生物体内主要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数字顺序下列各选项表示正确的是()A.葡萄糖、苏丹Ⅲ、紫色、二苯胺B.蔗糖、苏丹Ⅳ、紫红色、碘液C.还原糖、苏丹Ⅳ、蓝紫色、硫酸铜]D.果糖、苏丹Ⅳ、紫色、二苯胺3.下面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都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都能产生ATPC.是真核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D.都含有少量DNA、RNA4.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是()A.扩大细胞内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D.参与细胞内的代谢反应5.城市的绿化地带安置了不少绿光照射灯,入夜把树木照射得格外青翠,这是为了()CO B.增加空气中的氧的含量A.吸收2C.提高空气的湿度D.营造绿色环境氛围6.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都不存在的一组结构是()A.染色体、中心体、纺锤体B.核膜、叶绿体、细胞板C.赤道板、线粒体、核仁D.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7.把小球藻培养液放在明亮处一段时间后,向其中滴加酚红pH指示剂(遇碱变红),培养液变为红色,将此培养液分为两份,一份放在明处,一份放在暗处。
结果放在明处的仍为红色,放在暗处的又恢复为原色,其原因是()①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②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③光合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④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下图所示的曲线为表示呼吸强度与根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数量关系(横轴表示呼吸的强度,纵轴表示离子吸收量),其中正确的是()CO含量进行24h 9.某学生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试验,为此他对室内空气中的2CO的浓度)()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h,纵坐标为210.在同量的下列营养物质中,前者体外燃烧和体内氧化产热量相等,且总耗氧量较少,后者体外燃烧和体内氧化产热量不同,符合上述条件的一组物质是()A.蛋白质、糖类B.脂肪、糖类C.糖类、蛋白质D.脂肪、蛋白质NH)较多的土壤中耕松土,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其原因是()11.给含氨(3A.改善土壤肥力,根呼吸作用加强O的含量B.增加土壤中2C.改善土壤通气,硝化细菌繁殖快,有利于土壤中硝酸盐增加D.促进氨的扩散12.图6-1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你认为表示鲜重的曲线是哪一条?其光合作用开始于哪一点()图6-1A.Y、M B.X、OC.Y、O D.X、Q13.已知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如果以基因型ggyy 的豌豆为母本,与基因型GgYy 的豌豆杂交,则母本植株所结籽粒的表 现型为( )A .全为灰种皮黄子叶B .灰种皮黄子叶、灰种皮绿子叶、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C .全为白种皮黄子叶D .白种皮黄子叶和白种皮绿子叶14.甲性状和乙性状为细胞质遗传,下列四种组合中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甲×♂乙→1F 呈甲性状 ②♀甲×♂乙→1F 呈乙性状③♀乙×♂甲→1F 呈甲性状 ④♀乙×♂甲→1F 呈乙性状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1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考察被严重污染的地表水体时发现两种现象:有机型污 染的水体一般变黑、发臭,无机型污染的水体一般是变绿,在这两种环境下生活的主要生物 依次是( )A .异养厌氧生物、光能自养生物B .光能自养生物、异养厌氧生物C .异养需氧生物、化能自养生物D .化能自养生物、异养需氧生物16.在光合作用中,不在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薄膜上进行的是( )A .ADP 转变成ATPB .氧气的产生C .2CO 固定和还原D .[H]的产生17.一般用禽畜粪便作肥料时,必须先经过发酵除臭(主要是氨)后再施用,才能提高 其肥效,在发酵过程中起除臭作用的细菌和过程分别是( )A .硝化细菌,3NH →-2NO →-3NOB .硝化细菌,-2NO →-3NO →2NC .固氮菌,2N →-2NO →-3NOD .固氮菌,3NH →-3NO →-2NO18.清晨,在树林中锻炼的人感到空气新鲜,这时空气中成分的特点是( )A .含氧量更多B .含2CO 量更多C .空气中灰尘多D .空气中细菌多19.图6-2为植物在不同气候中的蒸腾作用曲线,可表示炎热夏季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 变化曲线的是( )图6-2A .曲线AB .曲线BC .曲线CD .曲线D20.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食量大、身体消瘦、精神亢奋B .花粉引起人体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造成局部水肿C .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促进血糖浓度上升的激素不止一种D .青霉素可用于“非典型性肺炎”的治疗,因为青霉素可抑制所有微生物的繁殖21.如果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这种状况属于( )A .过敏反应B .自身免疫病C .免疫缺陷病D .细胞免疫22.《水浒》中描写的武大郎所患的疾病和相关激素是( )A .呆小症、甲状腺激素B .侏儒症、生长激素C .侏儒症、甲状腺激素D .呆小症、生长激素23.据称为“熊猫教授”的潘文石研究,现存的熊猫总数量在1200~1500只左右,它 们仍然繁衍生息的原因是( )A .栖息地竹子多,食量少B .人类供给了充足的肉类食物C .自然条件下种群外交配D .一般不发生近亲繁殖24.图6-3是某家族黑尿症的系谱图,已知控制该对性状基因是A 和a ,则( )图6-3①预计6Ⅲ是患病男孩的几率②若6Ⅲ是患病男孩,则4Ⅱ和5Ⅱ又生7Ⅲ,预计7Ⅲ是患病男孩的几率A .①1/3,②1/2B .①1/6,②1/6C .①1/6,②1/4D .①1/4,②1/625.某学生做了如下实验:他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深蓝色。
然后他嚼碎 了另一块干面包,并用本尼迪克溶液(一种用来检验麦芽糖的试剂)检验之,嚼碎的面包变 成了红色,(麦芽糖与本尼迪克试剂反应的颜色)。
因此,他得出结论,认为当面包被嚼碎时,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这位学生的实验设计不正确之处在于( )A .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B .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C .未对干面包做麦芽糖的检验D .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26.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3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以下 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①果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④人类的色盲 ⑤玉米的高茎皱叶 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④⑥D .①②⑤27.最早生活在同一区域的种群,后来出于水的阻碍分为甲和乙两个群体。
如果甲群体中生活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剧烈变化,而乙群体的环境没有这种变化,群体甲进化的速率 很可能是( )A .最初比乙慢B .最初比乙快C .与乙相同D .开始比乙慢然后比乙快28.生物固氮是指( )A .生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B .豆科植物根瘤菌将含氮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C .将氨转变成硝酸及其他氮的化合物D .某些生物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含氮化合物29.有两种植物共同生活在一个盆中,当两种植物被分开种植时,一种死掉,另一种生 长要好得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 .竞争B .互利共生C .寄生D .种内互助30.给健康儿童接种卡介苗,目的是( )A .使儿童体内产生效应B 细胞 B .使儿童体内产生效应T 细胞C .使儿童体内产生记忆细胞D .使儿童体内具有抗体31.在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提取获得的含DNA 粘稠物(还含有较多其他 杂质)分别处理如下:①放入0.14 mol/L 的NaCl 溶液中,搅拌过滤,得滤液1A 和粘稠物2A②放入2 mol/L 的NaCl 溶液中,搅拌过滤,得滤液1B 和粘稠物2B③放入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酒精中,搅拌过滤,得滤液1C 和粘稠物2C以上过程获得的滤液和粘稠物中,因含有DNA 少而可以丢弃的是( )A .1A 、1B 、1C B .2A 、2B 、2CC .1A 、2B 、1CD .2A 、1B 、2C32.下列曲线分别表示:A 图表示光合作用中光照强度与2CO 吸收量的关系,B 图表 示温度与酶的催化效率的关系,C 图表示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除去水稻田中的双子 叶植物杂草,D 图表示环境温度与动物耗2O 量的关系。
其中不正确的图是( )33.《科技大观园》杂志曾报导: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研制了一项化学干扰 技术,有望使人体的致病基因“沉默下来”。
这项干扰技术很有可能是干扰了细胞的什么过 程( )A .ATP 分解过程B .某些信使RNA 的合成C.许多DNA的复制过程D.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转氨基作用34.图6-4是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突触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图6-4①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导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导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神经递质A.①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⑤35.已知每克淀粉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水的量分别是0.55g和1.05g。
现有A、B 两种小型哺乳动物体重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分成数量相等的2组,每天每只消耗100g大麦种子(含65%淀粉和35%脂肪),两者在相同环境下持续实验10天,数据如下表所示:为维持水分代谢平衡每天应给两组动物中的每个动物至少各提供多少水分()A.物种A为2.5g,B为47.5g B.物种A为4.5g,B为7.5gC.物种A为2.5g,B为7.5g D.物种A为12.5g,B为4.5g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二、简答题(共80分)36.(本题4分)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回答:(1)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呈刺状,肉质茎肥厚,具有贮水功能,这表明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只有地球上出现了能进行光合(2)科学工作者分析,原始大气中不存在游离的2作用的生物之后,大气中才有游离的氧,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