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PPT课件
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PPT课件
第四章 第五节 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回顾世界近现代历史上的民族解放运动
1、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北美和拉美的独立运动 2、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4、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5、20世纪30年代欧亚反法西斯斗争
二战后初期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关注当今国际关系热点问题:
1、印巴问题 2、巴以问题(又称中东问题、 巴勒斯坦问题)
阅读、思考并讨论:
(1)印巴问题和巴以问题的历史由来。
(2)谈谈你认为解决当今国与国之 间或地区与地区之间冲突、争端的 有效途径。
1、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通过 外交途径和平解决冲突
2、反对大国干涉内政,反对任 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队伍扩大 (2)、斗争对象变化:由反对殖民主义到反对 霸权主义
(3)、斗争领域变化:由政治领域扩大深入到经 济领域,尤其是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作用:
政治:联合国的性质逐渐发生变化;中华人民共 和国恢复合法席位
经济: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国际关系: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的变化
材料一: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价格1970年比1950年下降了4%,而发达 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在同时期上涨了44%。1960年到1972年,第三世界由于这 种不等价交换而蒙受的损失总额达1034亿美元。
材料四:1973年,中东国家实行石油“禁运政策”,使得90%以上的石油靠中 东进口的日本遭受重大打击。日本派遣三本副总理访问阿拉伯各国,表示要“靠 近阿拉伯”。日本还发表公开声明,要求以色列军队“撤出占领的全部领土”、 “承认和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表示了与美国支持以色列政策不同的
立问场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四说明其作用 问3: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国际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2)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矛 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促进会议取得成 功。
(3)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 工作新局面。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阅读思考2:第三世界的发展表现怎样的特 点?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特点:
纳米比亚独立、 南非摆脱种族
殖民体系最
隔离制度
终崩溃
第三世界的崛起
阅读思考1:什么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崛 起的主要表现有哪三件大事?
1、概念: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的亚非拉
广大发展中国家。 2、崛起的表现: (1) 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奠定基础
(2) 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崛起标志
(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 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4分)
(1)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同: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 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3、尊重联合国宪章,在联合 国框架下解决冲突。
二
战 后 非
45年—50 年代中期
埃及收回苏 伊士运河
斗争的中 心在北非
洲
的 独 立
50年代中期— 60年代末
32个国家独立 展快 (1962年阿尔 1960年—非 及利亚的独立) 洲独立年
运 动
70年代
莫桑比克 安哥拉
葡属殖民 地独立
80—90年代
3、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开始起重要作用;西欧和日 本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说明两极格局正逐渐瓦解,世 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思考并讨论
当今世界上的殖民主义残余势力有何突出特 点?结合500年来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 义斗争的经验教训,谈谈你对扫除殖民主义残余 势力的设想。
(1)突出特点: 政治上用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代替旧的占领、控制的殖 民政策,到处干涉别国内政,并辅以军事恐吓与军事打击 等措施;经济上极力维护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剥削 和掠夺广大发展中国家。 (2)设想举例: 1、发扬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致力于经济建设,增强 本国综合国力。 2、加强对外交流,在立足发展本国科技、经济基础上 ,努力借鉴世界科技成果、以缩短本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 差距。 3、团结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加强南南合作和南 北对话,努力改变国际经济旧格局,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 序而努力。
课后作业:研究性小论文
《巴以冲突何时了》
要求:从巴以冲突的原因入手,联系实际,展 开想象,设计解决冲突、实现和平的可行性方 案。
材料二: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的经济政策”,决 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 国家的强烈反抗,在联合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 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
材料三: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立即把对美 国等支持以色列进行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量逐月减少5%,还决定单方面把原 油标价提高70%,不久,又相继宣布对美国等国家实行禁运。
(3) 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经济表现
2005年全国高考文综第39题: 1955年,在这里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 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 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 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 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 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0分)
巴以冲突背景资料
1、1993年11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在美国白 宫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加沙一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 巴勒斯坦问题迈出了重要的、实质性的一步。
2、2000年9月沙龙强闯圣殿山激起巴勒斯坦人民再次起义。巴以 局势再次恶化 ,2001年2月沙龙在以色列总理选举中高票当选总 理后,开始镇压巴勒斯坦人民起义,大大发展铁拳政策。
3、2003年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公布,但随着针对以色列目标的自 杀性爆炸事件不断,以军加强了哈马斯激进组织的打击力度。中东 和平“路线图”也流产了。 4、2004年3月22日,以色列定点清除了哈马斯领导人亚辛,极大的刺 激了哈马斯组织,也激起了巴勒斯坦人民复仇的激情。
5、2004年11月11日巴勒斯坦“立国之父”阿拉法特病逝法国,人们 担忧,没有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将向何处去?中东和平进程将走向何 方?上述种种问题最终导致中东局势的现状依然处于动荡中。
1、材料一反映了发达国家操纵国家市场,压低初级产 品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使第三世界损失惨重。说明 了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是第三世界贫 穷落后的根源。
材料二反映了西欧和日本联合反对美国的经济霸权政策, 说明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永恒的规律。
2、材料三反映了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石油为武器开展反 帝斗争。它分化了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孤立了美国和以 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