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与劣势分析魏志红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与劣势分析魏志红

The Industrial Study| 产业研究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与劣势分析魏志红 河南省周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河南周口 466000摘要:伴随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国际服务外包获得了高速的发展。

目前中国企业开始积极主动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然而中国尚未确立自身在全球市场激烈竞争中的战略地位。

本文通过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与劣势分析,提出了今后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服务外包;比较优势;服务贸易一、国际服务外包概述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按照发生的国家和公司范围分为四种:在岸内包、离岸内包、在岸外包、离岸外包。

根据外包的形式分为三种:即商业流程外包、信息技术外包、知识流程外包。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数量,人均GDP 增速和劳动生产率都比较高,具有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优势和实力。

中国应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发现并弥补自身不足与劣势,争取在未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中占有更多的份额。

二、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分析(一)良好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国政治环境较为稳定,不会出现大的动荡或政策的剧烈变化为服务外包提供了宏观优势。

而且,近年来,我国注重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发展也在不断加快,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为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氛围。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平稳发展增添了世界对中国的信心,也为我国服务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撑。

(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进为了加速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增强外包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006年《商务部关于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的通知》中确立了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多项目标;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中将北京、天津、上海等20个城市确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三)丰富优秀的人力资源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供给十分丰富。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阶段,随着城市化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经过再培训,有很多劳动者掌握了服务外包所需的业务知识。

加上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走出校门,进入人才市场,这就为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四)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从市场主体看,中国具有数目庞大颇具实力的传统国有企业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飞速成长的民营企业,这些都是服务外包的潜在客户。

此外,中国是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从产业结构看,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被称为“世界工厂”。

事实上,大量的服务外包产生于制造企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而我国的制造业基础雄厚,我国在大力吸引国际服务外包的同时,更可以利用自身的制造业优势积极发展我国本土制造企业的服务外包。

较强的本地制造业实力成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有力支撑,也将为服务外包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三、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劣势分析(一)服务外包企业竞争力弱服务外包早已成为国际服务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起步晚,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方面,中国企业的步伐显得有些缓慢。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主要采用传统的承包方式,仍以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为主,主要承接低端外包业务。

在中高端市场上与世界一些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较好的城市和地区相比,存在着差距。

二是中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没有形成集聚效应。

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主要从事传统行业,层次较低,缺乏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外包服务企业,只能承接服务外包产业中的低端业务,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竞争中并未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没有形成集聚效应。

规模化、集团化程度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外包企业对国际外包业务的承接。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既懂技术又懂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的高精尖人才匮乏,特别是行业领军人物。

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呈现“金字塔”形状,即从事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缺乏,综合能力、应用能力较强的软件人才不足,中间技术人才也相对不足,而对技术要求不高的低端普通软件人才数量充足。

当前发展服务外包对于人力资源结构的需求呈现“橄榄球”形状,这表明我国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存在严重不符。

人才供应紧张、结构不合理、培养机制有待完善成为行业发展瓶颈。

(三)缺乏有效的服务外包行业中介组织印度有强大的“印度软件与服务公司联合协会(NASSCOM)”,它是一个以公司形式注册的非盈利协会,因为它向全球发包方展示了“印度办公室”这个品牌,其职能就相当于印度外包行业这个“公司”在国际上的“市场部”。

中国还没有成立类似NASSCOM的服务外包中介机构,所以各个服务外包企业只能分散发展,无法形成合力,“中国服务外包”的品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阻碍。

(四)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存在漏洞长期以来,知识产权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商业秘密、技术专利和版权一直都是发包企业关注的重点。

盗版、仿制、伪造等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层出不穷,尽管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也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及其他原因,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使得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家认为将部分业务外包会将公司的业务信息外泄,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结果就导致了企业家层面上服务外包意识的相对缺乏。

四、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对策及建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从现实国情看,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提高,将有助于实现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的战略目标。

对此,我们要The Industrial Study产业研究 |营利性远程教育收益的服务经济学分析雷雯雯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100083摘要:远程教育隶属于服务业,文章从服务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远程教育服务收益的构成(组织收益、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进行了分析,进而归纳了远程教育收益所具有的显著特征,如长效性、外溢性、即时性等,从而指出管理者不仅要注意经济效益,更应关注远程教育的对学生及社会的潜在价值和影响。

关键词:远程教育;收益;营利性2012年在美国一季度有80家教育类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二季度有85家。

近两年,多家在线教育网站都得到了融资。

随着互联网不断的渗透到普通人生活的各个层面,而教育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利用网络来实现远程教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远程教育一个班级可以有无限量的学生。

如果课程采用录播的形式,在培训时所需要的硬件成本,比如场地费用,网络教育是完全没有的,只需要做到带宽足够大就可以。

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互联网带宽的费用在逐步降低。

实现起来也是非常容易的,于是涉足远程教育行业的营利性企业越来越多。

这样的远程教育机构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传统的远程教育经济学一般直接从投入和产出着手,进而分析招生规模、生均成本和利润等经济效率问题。

忽略了远程教育作为教育的社会效益性,本文着重从这一方面来对远程教育收益进行分析。

一、远程教育隶属于服务行业远程教育的服务观认为:远程教育隶属于服务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态,其产品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属于“准公共产品”,因此,远程教育收益兼具有个人受益和社会受益的特征。

根据服务产品生产目的不同,服务产业可以划分为非营利性服务业与营利性服务业。

远程教育隶属于服务业,便分为非营利性远程教育机构和营利性远程教育机构。

非营利远程教育机构常见的有,一些大学组织办理的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或者政府机构办理的党务知识学习的远程机构等。

而社会机构、民营资本办理的远程教育机构,一般是营利性远程教育机构,主要由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以企业方式经营的服务部门、单位组成,他们向市场提供包含利润的服务产品(培训课程、书籍等)。

二、远程教育的成本效益将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较来分析起成本效益。

(一)远程教育的固定成本方面:与传统教育相比远程教通过以下几点努力。

(一)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针对我国服务外包市场上从事外包业务的企业规模小、实力薄弱等问题,我们应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靠创新驱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快行业整合速度,培育领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的服务外包机构。

其次,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服务供应商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强强联合,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整合彼此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增强企业自身实力,以便增强国际竞争力。

再次,可以借助外资力量,通过引入外商直接外资,成立中外合资外包企业。

(二)培养服务外包产业亟需人才针对目前中国的服务外包人才呈现出的结构性失衡状态,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措施,通过产学研结合,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一要引导和推进各类研究院设计院转型升级,将其作为平台,对大学毕业生开展实地训练,并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二是根据我国服务外包主要市场要求,加强对在校生英语、日语或其他语言的培训,大力培养掌握较高外语水平、文化交流能力及熟练业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借鉴国外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适合外包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更多可满足其标准的合格业务人才。

(三)扶植服务外包龙头企业首先,选择和锁定一批规模效益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管理技术水平高、产品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的本地外包企业,实施重点扶持,给予政策、资金、发展机会等方面的优先支持。

其次,重视服务外包的“工厂化”趋势,大力推广和实施严格的项目过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再次,真正把服务外包业务产业化,把小外包公司集中起来,先规模化,再规范化,最后产业化,形成地区和城市服务外包产业化。

将服务外包业有秩序地推向国际市场。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首先,建立与国际接轨并能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法律体系。

中国2010年2月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第二次修正,但修正后的著作权法仍与TRIPS在超国民待遇问题、著作权的限制和例外、执法措施等方面存在缝隙。

其次,应注重提高公众与企业保护和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

最后,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软件盗版屡屡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对侵权处罚过于轻微,罚款金额远低于盗版收益,而且不追究刑事责任,从而无法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参考文献:[1]李志群,朱晓明.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7[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34.[2]刘重.中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6,(4):10—12.[3]张丽.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贸易的思考[J].发展研究,2007,(8):45—47.[4]李俊冲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策略思考[J].内江科技,2006,(1):41.作者简介:魏志红 女 出生于1968年12月,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经济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