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级财务管理第二章考点整理
在上一期给大家整理了中级财管第一章的有关考点,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关于中级财务管理第二章章节常见的考点。
本章教材与2017年教材相比,本章重新做了表述,但实质内容的变化主要有三点:一、删除了风险偏好和风险回避者;二、删除了有关单项资产贝塔系数的计算;三、删除了证券市场线和证券资产组合的必要收益率的有关表述。
整体来说难度有所降低。
第一节货币时间价值
(一)货币市价价值的概念
1、货币时间价值=社会平均报酬率-风险报酬率-通货膨胀率
(二)复利终值和现值
1、F=P ×(F/P,i,n),其中(F/P,i,n)称为复利终值系数
2、P=F ×(P/F,i,n),其中(P/F,i,n)称为复利现值系数
3、(F/P,i,n)×(P/F,i,n)=1,复利终值系数与复利现值系数两者互为倒数
4、一年内多次计息,基本公式不变,只需将年利率调整为期利率(r/m),将年数调整为期数
(三)年金的终值与现值
1、普通年金:F=A×(F/A,i,n) P=A×(P/A, i, n)
2、偿债基金:A=F/(F/A,i,n),偿债基金系数和年金终值系数是互为倒数
资本回收额:A=P/(P/A,i,n),资本回收系数与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互为倒数
预付年金:终值=普通年金终值×(1+i) F=Ax[(F/A,i,n+1)-1]
预付年金现值=普通年金现值×(1+i)P=Ax[(P/A,i,n-1)+1]
3、递延年金:P=A×(P/A,i,n)×(P/F,i,m)或P=A×[(P/A,i,m+n)-(P/A,i,m)]
4、永续年金:P=A/i,没有终值
(四)利率的计算
1、插值法计算利率:(I0-I1)/(I2-I1)=(B0-B1)/(B2-B1)则有I0=I1+(B0-B1)/(B2-B1)×(I2-I1)。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
①实际利率=[1+(r/m)]m-1
②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
第二节 风险与收益
(一)资产的收益与收益率
1、资产收益率=利(股)息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
2、预期收益率=∑Pi ×Ri
3、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4、方差:()i 2
1P Xi n i ⨯E -∑=,方差越大,风险越大,但平方会使差异变形
5、标准差:()∑E -=∙n i Pi Xi 12,标准差越大,风险越大。
6、标准差率:%100⨯E =
σν,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
(二)风险应对 1、规避风险(放弃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投资项目);减少风险(充分进行市场调研; 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多品种的经营或投资以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业务外包等实现风险转移);接受风险(风险自担、风险自保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
(三)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1、资产组合的收益是各个资产收益的加权平均数;资产组合的风险却不一定是加权平均风险,当相关系数小于1,存在风险抵消效应。
2、组合收益率=∑投资比重×个别资产的收益率
3、组合收益率的方差=σσρσσ211221222221212w w w w ++,类似于平方和公式
4、在证券资产组合中,能够随着资产种类增加而降低直至消除的风险,被称为非系统性风险;不能随着资产种类增加而分散的风险,被称为系统性风险。
5、系统风险是市场风险、不可分散风险(战争、宏观经济形势变动)非系统风险(公司风险、可分散风险)
6、市场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
∑=n
i i w i 1β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R=Rf+β×(Rm-Rf ),其中Rf 是无风险收益率,通常用短期国库券利率表示,等于纯粹利率(资金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补偿率;β×(Rm-Rf )代表风险收益率,取决于:
一是风险的大小;二是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其中Rm代表市场组合收益率;(常考)第三节成本性态
(一)固定成本
1、约束性固定成本: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不能改变其具体数额的固定成本。
例:保险费、房屋租金、折旧
2、酌量性固定成本特点: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例:广告费、职工培训费。
(二)变动成本
1、技术性变动成本:短期(经营)决策行动不能改变,与产量有明确的技术或实物关系的变动成本。
只要生产就必然会发生
2、酌量性变动成本:通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可以改变的变动成本。
例:按销售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支付的销售佣金。
3、混合成本: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曲线变动成本。
4、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1)高低点法
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成本-最低点业务量成本)/(最高点业务量-最低点业务量)
注意: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业务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对新产品不具有足够的历史数据。
(2)回归直线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
(3)账户分析法:简便易行,但比较粗糙且带有主观判断。
(4)技术测定法:该方法通常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