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 试管苗移栽

实验 试管苗移栽

实验五试管苗移栽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试管苗移栽的目的,掌握其原理及操作流程;
2. 熟悉试管苗移栽后的管理方法,能够进行正确的植株管理。

二、实验原理:
试管苗是在无菌、恒温、适宜光照和相对湿度近100%的优越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并一直培养在富有营养成份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内,因此在生理、形态等方面都与自然条件生长的正常小苗有着很大的差异,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在移栽过程中很容易死亡,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从叶片上看,试管苗叶片表面的角质层不发达或没有,叶片通常没有表皮毛,或仅有较少的表皮毛,叶片上甚至出现了大量的水孔,且气孔的数量、大小也往往超过普通苗。

由此可知,试管苗更适合于在高湿的环境中生长,当将它们移栽到试管外正常的环境中时,试管苗失水率很高,非常容易死亡。

因此,为了要改善试管苗的上述不良生理、形态特点,则必须要经过与外界相适应的驯化处理,常采取的措施为:对外界要增加湿度、减弱光照;对试管内要通透气体、增施二氧化碳肥料、逐步降低空气湿度等。

此外,当试管苗移出培养容器后,首先遇到的是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同时,试管苗也需由异养转为自养。

因此,在移栽过程中必须创造一定的环境条件,使试管苗逐渐过渡,以利于根系的发育及植株的成活。

另外,因为试管苗在无菌的环境中生长形成,对外界细菌、真菌的抵御能力极差,为了提高其成活率,需对栽培驯化基质进行灭菌,在培养基质中可掺入 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0~500倍液进行灭菌处理。

总体而言,试管苗在移栽过程中经历了由无菌到有菌、由恒温到变温、由弱光到强光、由高湿到低湿、由自养到异养的急剧变化,因此必须通过炼苗,例如通过灭菌、降温、增光、控水、减肥等措施,使它们逐渐地适应外界环境,从而使生理、形态、组织上发生相应的变化,使之更适合于自然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试管苗顺利地移栽成功。

试管苗是否能够移栽成功,除要求试管苗生长健壮,既有发育完整良好的根系、其根的维管束又与茎相连之外,移栽后的养护管理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试管苗移栽后的养护管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小苗的水分供需平衡、防止菌类滋生、保持一定的光、温条
件、保持基质适当的通气性、防止风雨的影响等。

总而言之,就是在光、温、水、气、肥各方面对小苗的整体生长环境进行调控。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1. 实验仪器:盆,塑料袋,标记牌,直尺,筛盘,小棍,竹签等;
2. 实验药品:百菌清,泥炭,珍珠岩,树皮等;
3.实验材料:‘中国先生’试管苗,蝴蝶兰试管苗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 炼苗:提前几天,将试管苗拿出培养室拿到常温下放置,待试管苗逐步适应外界的光照、温度和湿度后再进行移栽,即可提高移栽成活率;
2. 取出瓶苗并清洗:将试管苗从所培养的瓶中取出,放入水盆中,取时要小心地操作,切勿把根系损坏,然后把根部粘附的琼脂漂洗掉,要求全部除去,而且动作要轻,以减少伤根伤苗。

3. 灭菌浸泡:在百菌清1000倍液中浸泡3-4分钟后,用清水洗涤干净,在操作过程中一定切勿伤根伤苗;
4. 配制种苗基质:将泥炭、树皮按泥炭:树皮=1:1比例进行混合拌匀,均匀装入筛盘中;将水苔浸泡在水中充分吸水后,挤干水分备用。

5. 移植小苗:①泥炭树皮基质:移栽前,先将基质浇透水,并用竹签或小棍在基质中开一穴,然后再将植株种植下去,最好让根能够舒展开,且不要弄伤幼苗。

种植时幼苗深度应适中,不能过深或过浅,覆土后需把苗周围基质压实。

移栽时,要将标记牌放好。

②水苔:略微挤干水分,轻轻将小苗的根系包裹起来,一起放入小盆中,轻轻压实。

种植完成后,再将苗移入大棚中;
7. 养护管理:
①刚种下去的小苗暂时不用浇水,因为基质在种之前已经浸泡过水,种下后先喷一遍
杀菌剂,之后每天喷雾保湿,待过5天后再浇水;
②5天后,每隔10天来对小苗进行观察,捡出死亡的小苗,并统计死亡数量,用以计
算成活率。

②小苗刚种下去也以干养为宜,促进长根,故浇水不宜过勤。

新根长出来之前不用施
肥,预计种后一个月施肥即可。

五、实验结果:
1. 定期进行管理,拿走死亡的小苗等,死亡的小苗要计数,并于30d后统计成活率[成活率=(移栽的总苗数-死亡的苗数)/移栽的总苗数]
3. 每次管理时要进行观察,记录小苗的生长状况等。

六、思考题:
1. 试管苗移栽难以成活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 简述试管苗提高移栽成活率的技术和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