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幼儿日常护理:处理伤口的正确方法
孩子受伤后我们一般会先用双氧水、酒精或生理盐水清创伤口,之后会给宝宝贴上创可贴,红药水或者是碘伏等等,但这些外用的药物一般会在什么情况用?一起往下了解。
一、红药水。
即2%汞溴红容易,能杀菌、消毒、防腐和促进伤口愈合,但抑菌率较低,而且对人体有毒,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二、紫药水。
即2%的紫溶液,可以加快伤口愈合,一般用于浅表皮肤、粘膜感染伤口。
缺点是杀菌率较低,现在也很少使用。
三、双氧水。
它能杀菌消毒,不过浓度大,很容易灼伤伤口。
双氧水主要用于污染重、窄、深的伤口。
四、硼酸水。
3%的硼酸溶液,有清洗、收敛和抑菌的作用,一般用来清洁皮肤、黏膜和伤口,其杀菌作用较弱,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五、酒精。
主要用于皮肤消毒,有刺激性,用的时候避免接触眼睛,另外酒精不能用于破损皮肤以及糜烂有渗液的部
位。
六、碘酒。
由碘、碘化钾溶液溶解于酒精制成的2%溶液,主要用于非黏膜伤口表面的消毒。
后来逐渐被碘伏取代。
七、碘伏。
是碘和聚醇醚复合而成,能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对于擦伤、裂烧烫伤等一般外伤效果好。
与酒精、碘酒相比,碘伏的刺激性较小,孩子更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