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8年至2010年北京市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分析

2008年至2010年北京市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分析

参考文献
Eli俞铮,何丽萍,左瑛,等.上海市危重孕产妇抢救报告调查制度 建立及实施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1):4379—
4381.
E2]Lale S,Joao
ard tool
P,Robert
c Maternal
near
mlss-towards

stand—
for monitoring quality of maternal health care[J]。Best Clinical Obstetrics&Gynaecology。
作者单位:100026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幼保健院 (王慧霞、沈汝桐、杨惠娟、李禾、于莹、刘凤洁、潘迎、赵娟);北京市 卫生局(陈云、郄淑艳、吕瑶、邓小虹) 通信作者:沈汝桐,Email:weichanbaojian@sina.corn
万方数据
・588・
主堡匡睦篁堡盈查垫!;至!旦箜;!鲞箜!翅曼堕望』望!望垒鱼迪!垒璺匹坠;!12 1y!!:!!!堕!:!
maternal and perinatal
h&dth[J].Bull World
Health
Or—
gan,2010。88(2):113-119.
(收稿日期:2012-03—26)
万方数据
2008年至2010年北京市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分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王慧霞, 沈汝, 杨惠娟, 李禾, 于莹, 刘凤洁, 潘迎, 赵娟, 陈云, 郄淑艳, 吕璠, 邓 小虹 王慧霞,沈汝,杨惠娟,李禾,于莹,刘凤洁,潘迎,赵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幼保健院,北京 ,100026), 陈云,郄淑艳,吕璠,邓小虹(北京市卫生局)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2012,28(8)
表2
病种分布 直接产科因素 ①子痫前期 ②产后出血 ③前置胎盘 ④胎盘早剥 ⑤宫外孕 ⑥羊水栓塞 ⑦其他 间接产科因素 ①心血管系统 ②血液系统 ③感染性疾病 ④神经系统 ⑤消化系统 ⑥其他
2008年至2010年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病种分布
2008年 所占比例(%)
9 0 5 5 6 5
2009年
型li
所一占一
%一
所占比例(%)
8 3
弧缄m
比一弧卵&乙4

5 5 O 1 8 2 1
{吾n吼屯&t=j
1 8 1 3 7
m弱玛勰孔毖蝎匏n

o驼¨9

m&色置强¨地m
o,筋例一心巧■门卫凡■口:■怕■口:∞
l 1
型纵墨;。鹊∞拍诣弘n鸲毖坫铊

n他m坛&强

n弱
型粥挑缸趴们M蛎诣勰%加M驼
L纸

五、2008年至2010年北京市为危重孕产妇抢救病 例发生时间分布 近3年来北京市的危重孕妇抢救发生在夜班的概 率很大。2008年29例孕死病例中12例发生在夜班, 2009年25例孕死病例中有16例抢救发生在夜班, 2010年24例孕死病例中17例抢救发生在夜班。 讨论 2008年至2010年北京市的分娩量逐年增加,危重 孕产妇抢救病例随之增加,占当年孕产妇的比例亦逐年 增加,给北京市有限的产科资源带来不小压力。在发达 国家,产科危重症评审是孕产妇死亡调查和评审的补充 或替代手段,通过评审得出的结论,可制定相关疾病规 范的治疗指南,并作为以后评审的依据陪3|。北京市通 过2008年至2010年3年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评审,加 强了医疗机构之间转会诊工作及内部各相关科室在高 危孕产妇诊治及危重孕产妇抢救时的有效配合,同时也 提高了助产机构医务人员识别和处理严重产科合并症 和并发症的知识与技能。以此推广防治危重症的有效 办法,提高医疗保健机构产科诊治水平和服务质量,防 止危重孕产妇发展为孕产妇死亡。 通过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评审发现直接产科因素 比例大,其中子痫前期和产后出血始终位居前两位,宫 外孕发生抢救的数量有上升趋势。间接产科因素中以 心血管系统居多。为此北京市开展了各种培训,进一步 规范和加强产科高危门诊的管理,规范了产后出血和子 痫前期的处理流程,对各助产机构尽早识别官外孕并对 其实施规范化处理做了具体要求。明确了下一步培训 和学习的重点是间接产科因素中妊娠合并心血管系统 疾病。通过定期对有严重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病例 进行严格评审,分析孕期保健和疾病诊疗过程中不合理
的医疗服务行为产生的原因,总结抢救成功的经验,并及 时当面反馈给当地医务人员,强化了医务人员的专业知 识,提高了产科危重症的抢救技能,加强了严重产科合并 症和并发症的规范化管理,使抢救成功率逐年上升。 为配合北京市危重孕产妇的抢救,北京市建立了规 范的危重孕产妇抢救转会诊网络,通过转诊网络,超出 基层医院接诊能力范围的危重孕产妇,无论直接产科因 素还是间接产科因素都要及时转上级医院,我们的分析 发现北京市孕产妇抢救主要由三级医院完成,增加了抢 救成功的机会。 分析中发现北京市的危重孕妇抢救产后出血主要 集中在远郊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抢救主要发生在城近 郊,而且抢救发生在夜班的概率很大,而夜班的工作人 员安排通常又不够充足,为产科医疗安全埋下隐患。因 此,加强远郊区县产后出血高危孕产妇孕期管理及处理 技能,保障远郊区县产科用血,加强各助产机构夜班人 员的配备力量,畅通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可能会 进一步控制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主堡医瞳笪堡苤圭垫!;生!旦筮垫鲞筮!塑堡bi墨』旦!望趔翌!垒坠g竺坠;!!;!y!!:;!!垒塑:!
・587・
・调查研究・
2008年至2010年北京市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分析
王慧霞 沈汝桐 杨惠娟 云
郄淑艳
吕皤邓小虹
孕产妇死亡率是反映国民健康和社会发展水平的 重要指标之一,北京地区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仍是以产科 直接因素为主,如产后出血、子痫前期、羊水栓塞等,为 了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就必须以提高产科质量为 突破口[1]。为了切实加强北京市产科质量管理,2008 年北京市卫生局建立了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评审制度, 并设立危重孕产妇抢救专项经费,以期将控制孕产妇死 亡的关口前移。实施3年以来,北京市的孕产妇死亡率 稳步下降,已经连续两年降到了15/10万以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上报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的标准 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危重孕产妇定义为患有危 急生命的产科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孕产妇。北京市经专 家论证,确定以下范围为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各种原 因引起的重度休克、DIC、心脏骤停、各种心力衰竭、慢性 高血压合并脏器功能不全、妊娠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 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妊娠合并重症肝病(肝衰竭)、成 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肾功能衰 竭、急性肺水肿、昏迷、脑血管意外、癫痫持续状态、羊水 栓塞、脐带脱垂、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子宫破裂、输卵 管妊娠破裂内出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产科大出血伴 休克、子痫、Hdlp综合征、麻醉意外等重大抢救。 二、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评审程序 北京妇幼保健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重孕产妇病 历的三级评审工作,依次为院级、区(县)级、市级,为了 更好地规范上报,提高上报质量,制定了统一规范的危 重孕产妇抢救病历模板。 三、分析方法 对经过区级评审上报的符合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 标准的病历进行汇总,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卡方检 验进行率的比较。 结果 一、2008年至2010年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发生情况
表1 2008年至2010年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地区分布
三、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病种分布 直接产科因素病例2024份,占79.9%,子痫前期和 产后出血依次居前两位,之后依次为前置胎盘、胎盘早 剥、宫外孕、羊水栓塞及其他。非直接产科因素病例511 份,占20.1%。 由表2看出,2008年至2010年3年间,每年的危 重孕产妇抢救病例中直接产科因素都以子痫前期和产 后出血居前两位,而且宫外孕发生抢救的数量有上升趋 势,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中间接产科因素以心血管系 统、血液系统以及感染性疾病居多。 四、2008年至2010年北京市为危重孕产妇抢救病 例发生医院级别分布 自2008年以来,北京市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在三 级医院发生的数量逐年攀升。2008年、2009年和2010 年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发生数一级医院均为5例,二级 医院分别为273例、251例和271例,三级医院分别为 482例、552例和695例。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yygl201208010.aspx
DOI:10.3760/cma.j.issm
1000—6672.2012.08.010
2008年至2010年各区县共上报北京市产科质量管 理办公室各类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2535份,其中2008 年760例,抢救成功率96.2%,2009年806例,抢救成功 率96.9%,2010年969例,抢救成功率97.5%。3年间 年北京市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逐年增加,占当年孕产妇 的比例分别为0.44%、0.46%、0.55%。2008年至2010 年北京市的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在逐年上升,由2008 年的96.2%升至2010年的97.5%,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 降,由2008年的16.9/10万降至2010年的13.8/10万。 二、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地区分布 危重孕产妇抢救主要发生在市级指定危重孕产妇 抢救中心所在的城近郊区,远郊区县直接产科因素中产 后出血抢救比例大于城近郊(z2=3.739,P=O.031),间 接产科因素中产后出血的抢救危重孕产妇比例城近郊 区多于远郊区县(z2=o.877,P=o.425),具体见表1。
Practice&Research 2009,23(3):287-296.
[3]
]oao P,Jose
death in the
on
G,Anibal F.Maternal Dear miss and maternal
1%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2005 global surve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