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的分类与发展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的分类与发展

课题一:计算机的分类与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分类及应用。

2、掌握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引入数据的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表示方法。

[教学手段]
采用课件播放、投影演示、多媒体电子教室同步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作业]
1、(237)10=( )2
2、(125)10=( )16=( )2
3、(11011.101)2=( )10
4、(AF2.8C)16=( )10
5、P31 第2、3题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本次课为该课程的第一讲,首先向同学们介绍学习该课程的意义、教学目标、学习要求与方法,以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与考试方式。

二、计算机发展概述
1、计算机发展简史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ENIAC(爱尼亚克),于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2)冯·诺依曼:提出三个基本思想,即
A、计算机从硬件角度分五大部分
B、程序和数据在计算机中用二进制数表示
C、计算机工作过程中,是由存储程序控制的
计算机发展所经历的五代
计算机发展至今50多年里,计算机的发展非常迅猛,从逻辑元件及软件方面来分析,它已经历了四代,正向第五代迈进: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年,主要逻辑元件为电子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主要逻辑元件为晶体管;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1年,主要逻辑元件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第四代计算机:1972年以后,主要逻辑元件为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5)第五代计算机:1982年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开始研制这一代计算机,称为智能计算机,这种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实现计算机从“做什么”到“怎么做”的功能转变,即智能化。

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应用
1、运算速度快
每秒钟几十万次到几亿次,甚至几千亿次。

2、计算精度高
在圆周率的计算上,过去经过艰苦努力只能计算到小数点后几百位,现在采用计算机可以轻而易举的计算到小数点后几千位。

3、通用性好
各个领域都能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运算和数据处理。

4、运算过程的自动化
计算机根据所存储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往下执行,中间不需人工干预。

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计算机硬件的未来发展趋势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微型化
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价格更便宜,且功能更强。

2、巨型化
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领域,如国防、百年天气预测和地震分析等,都需要功能更为强大的计算机。

3、网络化
将计算机连成网络,可实现计算机的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

4、多媒体化
使人们面对图、文、声并茂的计算机信息。

5、智能化
让计算机能够模仿人脑的功能,即对信息具有智能处理能力。

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数制及其转换
(一)数制
1、十进制
1)十进制的数值部分是用10个不同的数码表示的,这10个数码分别是:0、1、2、……、8、9。

2)数码在数据中的位置不同,所代表的数值大小也不同。

例如: (121.45)10=1×102+2×101+1×100+4×10-1+5×10-2
其中:10为十进制数的基数。

2、二进制
1)二进制数只有两个数码符号0、1。

2)其进位基数是2,即每相邻两位之间存在着“逢二进一”的关系。

例如:(10101.101)2=1×24+0×23+1×22+0×21+1×20+1×2-1 +0×2-2+1×2-3
二进制数的运算:
①加法运算规则:
0+0=0; 0+1=1;1+0=1;1+1=10(逢二进一,向高位进位)
②减法运算规则:
0-0=0;1-1=0;1-0=1;0-1=1(向高位借位,借1当2)
③乘法运算规则:
0×0=0;1×0=0;0×1=0;1×1=1;
④除法运算规则:
0/1=0 ;1/1=1( 0/0、 1/0无意义);
3、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1)八进制的数码集有8个,即0~7;其进位基数为8,即逢八进一。

2)十六进制的数码集有16个,即0~9,A、B、C、D、E、F。

其中A~F分别代表10~15;十六进制的基数为16,即逢十六进一。

例如:八进制数(476.667)8
十六进制数(B5A.E3)16
(二)转换
1、二--十进制数的互相转换
二-->十的转换:
任何一个二进制数总可以写成上节式(*)的形式.例如:
(111.01)2=(1x22+1x21+1x20+0x2-1+1x2-2)10
将上式的右端按十进制数算出来,就是二进制数101.11对应的十进制数.
十-->二的转换:
我们知道,用"除二取余"的法则可以将十进制数的整数部分化为二进制数的整数部分;用"乘二取整"的法则可以将十进制数的小数部分化成二进制数的小数部分.
例1、将十进制数(139)10转换成二进制数。

(139)10=(10001011)2
2、二--十六进制数的互相转换
二-->十六的转换
从小数点开始,分别向左、向右每四位二进制数为一组,用十六进制数来书写。

如果小数点左侧的位数不是4的倍数则在最左侧用0补足;同样如果小数点右侧位数不足4的倍数,则在最右侧用0补足。

例如、将二进制数(10101.101)2转换成十六进制(15.A)16。

二进制数: 0001 0101 . 1010
十六进制数: 1 5 . A
十六-->二的转换
十六进制到二进制数的转换是二进制到十六进制数转换的逆运算,所以,只要将一个十六进制数的每一位均以四位二进制数来表示就好了。

数据的单位
1、位(Bit)
二进制的位(0或1)是数据的最小单位,又称为比特。

2、字节(Byte)
8个二进制位为一个字节,字节是构成信息的基本单位。

3、字及字长(Word)
①计算机处理信息通常是成批处理,字是这个信息整体的单位。

②字长是一个字中二进制的位数。

③一个字由若干个字节组成。

4、存储容量单位
1字节=8位
1K=1024B
1M=1024KB
1G=1024MB
5、数据的传输单位
Bps 每秒传输的二进制位
Kbps 1Kbps=1000bps
Mbps 1Mbps=1000Kbps
Gbps 1Gbps=1000Mbps
字符型数据的表示方法
ASCII码
数字、字母和符号被计算机处理时都是以二进制码的形式出现的。

这种二进制码的集合就是所谓的ASCII码。

基本的ASCII码有128个,每一个ASCII码与一个8位(bit)二进制数对应,其最高位是0。

相应的十进制数是0-127。

如数字“0”的编码用十进制数表示就是48。

另有128个扩展的ASCII码,最高位都是1,用于表示一些图形符号。

汉字的编码
在汉字处理流程的不同阶段,汉字采用不同的编码。

输入时汉字转化为输入码,计算机处理汉字时采用机内码,显示汉字时转化为显示字型码,交换汉字时又采用交换码。

之所以要用各种不同的编码,主要原因在于为了适应汉字在其处理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1.汉字输入码
输入码也叫做外部码或外码。

不同的输入法对同一个汉字有不同的编码。

2.汉字机内码
机内码也叫做内码。

时一种用于存贮和处理汉字的代码。

输入码到机内码的转换依赖于输入码表。

每一种输入码都有其各自的转换码表。

3.国标码
国标码是1981年由国家标准局颁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简称,代号是GB2312-80。

共收录了6763个汉字(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3008个)。

4.汉字字型码和汉字库
字型码也叫字模点阵码,是确定一个汉字字型和字体的代码。

规格的字型码有7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