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3doc -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3doc -

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王星卓(安康学院化学化工系,陕西安康,725000)摘要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主要来源有两种:室内污染与室外污染。

在分析现阶段室内空气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对室内空气污染中甲醛、氨、氡、苯和TVOC 的成因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行了分析,从装修、施工、入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通过检测工作来进行室内空气污染评估与控制。

[关键词] 室内;空气污染;危害;防治对策The damage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the indoor air pollution ABSTRACTIndoor pollution become a danger to people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health of body and mind. There are two main sources : Indoor pollution and outdoor pollu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door air pollution, the indoor air formaldehyde pollution, ammonia, radon, benzene and TVOC cause of formation and damage to human body health are analyzed .W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from decorate, construction, stay.We also evaluate and control the indoor air pollution through the test .[Key words]indoor, air pollution,damage,control measures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居室的美观和舒适,室内装修热不断升温,豪华装修越来越普遍。

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日用化学品进入了居民住宅,加之空调的普及,室内通风率比以前明显下降,这就造成了室内污染物的积累,受污染的空气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据健康时报报道,我国每年因氡气致癌的就达5 万人,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人数已达11.1万人,每天约304人,这些数据可谓是触目惊心[1]。

而现代日常生活60% — 80% 以上时间在室内度过[2],室内污染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问题。

下面就居室中化学污染的种类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进行些浅显的分析,并对其防治方法作些初步探讨。

1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日用化学品进入了居民住宅,加之空调的普及,室内通风率比以前明显下降,这就造成了室内污染物的累积,受污染的空气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室内污染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如何防治室内空气污染,就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之一。

下面就室内空气中化学污染的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进行些浅显的分析,并对其防治方法作些初步探讨。

1.1 室内来源主要有消费品和化学品的使用、建筑和装饰材料以及个人活动。

如各种燃烧、烹调油烟及吸烟产生的CO、NO2、SO2 、可吸入颗粒物、甲醛、多环芳烃等;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和家用化学品释放的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氡及其子体等;家用电器和某些办公用具导致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污染和臭氧等化学污染;通过人体呼出气、汗液、大小便等排出的CO2、氨类化学物、硫化氢等内源性化学污染物, 呼出气中排出的苯、甲苯、苯乙烯、氯仿等外源性污染物;通过咳嗽、打喷嚏等喷出的流感病毒、结核杆菌、链球菌等生物污染物;室内用具产品的生物性污染, 如在床褥、地毯中孳生的尘螨等。

空气微生物数量与人员密度和活动情况、空气流通程度关系很大, 也与室内卫生状况有关。

1.2 室外来源室外空气中的污染物是通过房屋的门、窗进入到室内的。

它主要来源3个方、面: 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

所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是M10、SO2 NO、CO 等。

在我国, 这些污染物中的70% 产生于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 而在2美国, 56%的污染物来源于交通运输[3]。

2 室内空气污染的分类及危害2.1 甲醛甲醛是毒性较高的原浆毒物, 能与蛋白质结合, 人吸入高浓度甲醛后, 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哮喘等。

经常吸入少量甲醛, 能引起慢性中毒, 污染严重时,可引起恶心、呕吐、胃肠功能紊乱, 还可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我国新装修的房屋中, 室内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甲醛。

我国室内空气质量的卫生标准规定, 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每立方米0.08 毫克[4]。

2.2 苯类苯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有毒物质, 可致癌、致突变, 更是近年来造成儿童白血病患者增多的一大诱因。

主要来源于建筑装饰中大量使用的化工原料, 如油漆( 涂料) 。

在涂料的成膜和固化过程中, 其中所含有的苯类等可挥发成分会从涂料中释放,造成污染。

2.3氡氡是一种放射性的惰性气体, 无色无味, 比空气重, 常悬浮于室内一米以下空气中, 儿童因身高等因素, 比成年人吸入氡的机会更多。

氡的α射线对人体形成辐射, 破坏细胞结构而致癌,WHO认定的19 种致癌因素中, 氡为其中之一, 仅次于吸烟[5]。

2.4氨气氨是一种碱性物质, 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氨的溶解度极高, 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肤粘膜和眼结膜上, 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

氨气被吸入肺后, 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 与血红蛋白结合, 破坏运氧功能。

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对呼吸道、眼黏膜及皮肤的损害, 出现流泪、头疼、头晕症等症状。

2.5TVOC这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种类达百余种, 其组成极其复杂, 其中除醛和苯类外, 常见的还有三氯乙烯、三氯甲烷、萘、二异氰酸酯类等。

TVOC 对人体安全健康有巨大影响: 当居室中的TVOC 达到一定浓度时, 短时间内人们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 若不及时离开现场, 严重时会抽搐、昏迷、记忆力减退, 伤害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是造成儿童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后天心脏疾患的重要原因[6]。

3 室内空气污染的治理方法在分析现阶段室内空气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对室内空气污染中甲醛、氨、氡、苯和TVOC的成因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行了分析,从装修、施工、入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通过检测工作来进行室内空气污染评估与控制。

3.1装修设计防治在装修前要科学地确定装修设计方案,对房间的整体结构,用材和布局进行设计。

3.2选材防治国家对装修材料制定了严格的有害物质控制标准[7],必须按照国标来严把材料关,做到慎选装饰材料,拒毒于门外。

3.3通风防治预防室内空气污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自然通风,保证室内有一定的新风量[8]。

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切忌长时间的封闭,尤其是新建和新装修的住房一定要坚持长期开窗,增加室内空气的流动。

3.4植物防治在居室中摆上几盆植物,不仅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也能净化室内空气。

在诸多植物中,吊兰吸附有毒气体效果特别好,芦荟有一定的吸收异味作用还能美化居室,绿色带果植物盆景既环保又有益健康,仙人掌、虎皮兰、景天、芦荟和吊兰等可以一直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9]。

3.5推广应用现代治理技术3.5.1掩蔽法。

利用环保涂料的吸收、掩蔽作用来抑制污染源释放污染物的数量。

3.5.2吸附法。

利用污染物分子与吸附分子之间的物理作用,使得污染物在吸附剂表面富集,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3.5.3吸收法。

将空气通入液相溶液中,以达到除去相应污染物的目的。

最常用的是水溶液,其价格便宜且能吸收很多污染物。

3.5.4 过滤法。

过滤是利用空气净化设备过滤介质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截留, 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3.5.5光催化氧化法。

纳米TiO2在水和空气的体系中受到波长小于388nm 的紫外光照射时,生成活性氧和氢氧自由基, 特别是活性氧能与多数有机物反应,同时能与细菌内的有机物反应,生成CO2 和H2O,从而在短时间内就能杀死细菌,消除恶臭、烟臭和油污等[10]。

3.5.6常温催化氧化法。

这种方法又称冷触媒法,主要是利用一些贵金属特殊的催化氧化性能,使空气污染物变为CO2和H2O。

3.5.7 组合技术。

将活性炭吸附与光催化氧化技术组合应用,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使VOCS 浓集,减少传质限制,提高了光催化氧化反应速率。

被吸附污染物在光催化剂作用下参与氧化反应, 活性炭可以吸附中间副产物,使其进一步催化氧化,以达到完全净化。

参考文献[1]朱能,王侃红,田哲.空调系统在病态建筑中的特性分析.暖通空调.1999.29(2).11.15.[2] 徐鸿儒.居家市内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18580-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4]许智,梅全婷.室内装饰材料有害气体污染的防治对策[J].住宅科技,2005,(01).[5] 陈群玉. 室内甲醛污染的来源及控制技术[ J] .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8 (6): 20- 22.[6] 吕阳、姜安玺、刘京、马放.室内装修污染与防治研究进展[J].技术交流.2004(5):32 — 35.[7] 冯芳,张占恩,张丽君. 建筑和装饰材料导致室内污染的研究[J]. 装饰装修材料,2001,(12): 39-41.[8] 杨帅,张吉光,任万辉,等.自然通风对装修材料污染物散发的影响[J]. 洁净与空调技术,2007(3).[9] 罗军. 室内装饰环境装饰装修材料污染控制监测评价方法及技术[ S] . 武汉: 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 2002,1- 13.[10]王万力.减少建筑涂料室内污染的对策[J].中国建材,1999,(1):47-4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