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必修二易错知识点总结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易错知识点总结附答案

考前不言苦与累,易错知识必须背《必修 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⑴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 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7 个周期。

⑵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8 个纵行,除了8、9、10 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故元素周期表共有16 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2.质量数定义: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关系为: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核素表示方法: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

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角标出质量数Z A X 。

符号Z A X 表示1个质子数为Z,质量数为A 的原子,其中子数为A-Z 。

4.同位素⑴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氢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11 H、12H、31 H 互为同位素。

⑵同位素的特点:①各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②天然存在的各同位素原子,他们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保持不变5.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例】已知金属A 可与冷水反应,金属B 和热水才能反应,金属C 和水不能反应,判断金属A、B、C 金属性强弱A>B>C②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例】已知NaOH 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 为两性氢氧化物,则Na、Mg 、Al 的金属性强弱Na>Mg>Al③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越强。

【例】氧化性Al 3+﹥Mg 2+﹥Na+,则元素金属性顺序为Na>Mg>Al6.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根据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判断,越容易与氢气反应或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②根据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判断,酸性越强,则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③可以根据相互置换反应判断。

7.易形成离子化合物的元素①活泼的金属元素(IA ,IIA )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VIA ,VIIA )之间的化合物。

②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离子形成的盐③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盐。

大多数的盐、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8.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这样,就启发了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

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里的元素进行充分的研究,有助于找出新品种的农药。

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找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如 _______________ 等;在___________________ 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二、化学键1.定义①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②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③原子间强烈的相互的作用叫做化学键。

2.化学键的存在:①稀有气体单质中不存在化学键;6,化学反应的快慢是有决定的,但是可以通过改变,,,等条件来控制反应速率。

(1)反应无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2)升高温度,反应速率;(3)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4)使用催化剂可以化学反应速率,(5)其他影响因素对一些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反应,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光波,电磁波,超声波,溶剂等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7,称为可逆反应。

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8,说明化学平衡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理由是。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的催化剂(1)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2)二氧化硫氧化制三氧化硫10,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11,即发生了化学平衡的移动。

影响因素为1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制取装置中的主要玻璃仪器有,采取法收集气体,尾气有毒,应该用吸收,吸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13,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法制去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14,画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图(包括气体发生装置,气体进化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尾气收集装置)15,原电池的定义电子流出的电极叫做 ,电子流入的电极叫做 16,常见的气体干燥剂按酸碱性分类A ,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

酸性干燥剂能够干燥显酸性或 中性的气体,如B ,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

能够干燥显碱性或中性的 气体,如C ,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可以干燥中性,酸性,碱性气体,如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1.甲烷是 天然气 、 沼气 、 油田气 和 煤矿坑道气 的主要成分。

甲烷分子式为通常情况下, 甲烷比较稳定, 与 高锰酸钾 等强氧化剂不反应, 与 强酸 、 强碱 也 不反应。

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H 4 + 2O 2--点燃→ CO 2 + 2H 2O ;天然气是 一种高效、低耗、污染小的清洁能源,也是重要化工原料;煤矿中的瓦斯爆炸多数与甲 烷气体爆炸有关。

2.P61 “科学探究中 ”图 3-3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其原因是什么? ①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原因是氯气反应,其浓度逐渐减小) ; ②有油状液体出现(原因是生成了不溶于水的有机物) ; ③试管中有少量白雾(原因是反应生成的 HCl 与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 ; ④试管内液面上升(原因是反应后气体的分子数减少,气压降低) 。

写出反应方程式、指出反应类型。

CH 4 + Cl 2 光照 → CH 3Cl + HCl取代反应 CH 3Cl + Cl 2 光照 → CH 2Cl 2 + HCl取代反应 CH 2Cl 2 + Cl 2 光照 → CHCl 3 + HCl取代反应 CHCl 3 + Cl 2 光照 → CCl 4 + HCl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甲烷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C ) A .氯气 B .溴水 C .氧气 D .酸性高锰酸钾CH 4 、电子式 、结构式 、甲烷分子空间构型为 正四面体 结构,取代反应4.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CA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B .氯气与甲烷的反应C.氧气与甲烷的反应D.次氯酸的分解5.城市居民使用的管道气体燃料中,有天然气和煤气。

(1)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消耗氧气体积较大的是天然气;若将用于管道煤气的炉具改为用于天然气时,进风口应改大(大或小)。

6.一般情况下,1—4个碳原子烷烃为_气_态,5—16个碳原子为_液_态,16 个碳原子以上为_固_态。

烷烃都_难_溶于水,_易_溶于有机溶剂。

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_升高_,密度逐渐__增大_。

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_低_,如三种戊烷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__。

7.“从石油或煤焦油中蒸馏获得乙烯和苯”的说法对吗?不对8.P67 页石蜡油分解实验实验现象和结论。

(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现象褪色结论石蜡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现象褪色结论石蜡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3)点燃分解气体的现象可燃、火焰呈黄色、有黑烟。

实验表明: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石蜡油的成分以C16H 34表示)_ C16H34 –催化剂,△→ C8H18 + C8H16_。

①试管中碎瓷片的作用是催化剂②酒精灯加热位置为试管中部碎瓷片下方。

③为防止倒吸,实验结束后应怎样操作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9.乙烯的分子构型为平面键角120 o ,电子式,结构简式10.P68 乙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中,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

怎样证明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分析产物的结构分别写出乙烯与溴、氢气、氯化氢、水以及乙烯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2=CH2 + Br2 → CH2Br—CH2BrCH2=CH2 + H2 Ni→ CH3—CH3CH2=CH2 + HCl 一定条件→ CH3—CH2ClCH2=CH2 + H2O 一定条件→ CH3—CH2OHnCH2=CH2 催化剂→ -[-CH2—CH2-]n-11.苯是无色有毒有特殊气味液体,不于水,密度比水小。

1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观察到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无色、上层为黄色;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稀硫酸与高锰酸钾混合液,振荡后,观察到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色、上层为无色。

13.写出苯的两个取代反应和一个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加成:14.为什么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p75, 实验3-4,写出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CH 3 COOH+HOC 2H5 CH 3COOC 2H 5+H 2O乙酸乙酯是_无_色、有__水果香__气味、__不__溶于水、比水的密度_小_的液体。

除去乙酸乙酯中乙醇和乙酸杂质的方法是__将含杂质的乙酸乙酯加入到分液漏斗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静置,分液,上层为乙酸乙酯___。

1.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1)写出常见的高级脂肪酸的结构简式:软脂酸(十六酸、棕榈酸)C15H31COOH 、硬脂酸(十八酸)C 17H 35COOH 、油酸(9-十八碳烯酸)C17H33COOH 、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C17H31COOH 、(2)油脂水解得到的醇为丙三醇。

油脂是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叫___皂化反应(3)用植物油生产人造黄油的过程实际上发生的是 __加成 _____ 反应。

(4)硬肥皂和软肥皂有何差异? __硬肥皂称钠肥皂,即普通肥皂;软肥皂称钾肥皂,是常 用的液体皂 _ ( 5)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油和脂肪物理性质方面的主要差异是 _油为液态,脂肪为固态 ______ ,这是由其组成与结构上的不饱和度差异导致的,油比脂的不饱和度 _______________ 高 __。

2.阅读《必修 2》P79实验 3-5,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实验3-6 蔗糖的水解反应 3.常见的还原性糖有 葡萄糖 、 麦芽糖 ;非还原性糖有 蔗糖 、 淀粉 维素 等。

葡 萄 糖 的 结 构 简 式 是 CH 2OH (CHOH ) 4CHO , 果 糖 的 结 构 简 式 是__CH 2OH (CHOH ) 3COCH 2OH_。

4.下列糖中,水解前后均可发生银镜反应的是A .蔗糖B .麦芽糖C .淀粉D .纤维素5.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不是 6.木糖醇的结构简式是 HOCH 2CHOHCHOHCHOHCH 2OH ,它实际上属于 _醇___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