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幼健康管理培训试题答案

妇幼健康管理培训试题答案

永安镇中心卫生院妇幼健康管理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 2.5 分,共50 分)
1. 纯母乳喂养应该坚持到生后的( C )
A.1 个月
B. 3 个月
C.6 个月
D. 8 个月 E 、12 个月
2. 为儿童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 C )
A.儿保手册 B. 儿童记录表
C.健康档案
D. 儿童记录薄
3.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中医诊法以( A )为主。

望诊 B. 闻诊 C. 问诊 D. 切诊
4、社区儿童保健的实施原则不包括( C )。

A.个体保健与群体保健相结合
B.宣传教育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C.重视改善社区环境与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相结合
D.促进社区儿童保健服务与社区其他职能工作相结合
E.建立三级预防体系,实行防治结合
5、幼儿期进行健康检查时间间隔( B )。

A.3 个月 B .6 个月 C .9 个月 D .12 个月 E .15 个月
6、儿童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是( B )。

A.消化道感染B.呼吸道感染C.泌尿系感染D.皮肤感染E.口腔感染
7、婴儿期保健内容不包括哪一项( C )。

A.合理喂养B.定期健康检查C.预防事故D.预防接种E.加强体格锻炼
8、新生儿保健的重点在(C )
A. 出生后1 小时
B. 出生后第 1 天
C. 出生后1 周内
D. 出生后2 周内
E. 出生后1 个月内
9、新生儿,生后7d 体检正常,到家中做健康指导应告知家长预防意外事故的
重点是:(D )
A、坠床 B 、玩锐利器 C 、相互打闹
D、喂奶后窒息 E 、开水烫伤
10、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满 6 岁儿童应至少接受( B ) 中医健康指导。

A.2 次
B.3 次
C.4 次
D.5 次 E 、6 次
11、新生儿家庭访视时间为,出院后( C ) 。

A. 28 天内
B. 2 周内;
C. 1 周内
D. 3 个月内
12、新生儿筛查的内容包括哪些?( C )
A.新生儿疾病筛查 B. 新生儿听力筛查
C.A+B
D. 以上均不是
13、婴幼儿健康管理随访服务的次数是( A )。

A.8 次 B. 6 次 C. 12 次 D. 4 次
14、0-36 个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指辖区内居住的0-36 个月儿童。

( C )
A.常住
B. 非常住
C. A+B
15、儿童中医保健方法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的是( B )
A、摩腹 B 、迎香穴 C 、捏脊 D 、四神聪穴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儿童健康管理内容的是( C )
A、定期为儿童测量身高、体重 B 、指导家长科学喂养
C、为儿童提供生活空间 D 、宣传防病知识
17、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在儿童( C )月龄给家长传授足三里穴的方法。

A、6、12 B 、12、18 C 、18、24 D 、24、30
18、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与( C )相结合。

A、随访 B 、就诊 C 、预防接种程序时间
19、以下不属于3-6 岁儿童健康项目的是( A )
A、脉率 B 、体重 C 、身高 D 、血红蛋白
20、母亲是HIV 感染患者时应( C )
A.提倡人工喂养B.提倡母乳喂养C.避免母乳喂养D.避免人工喂养
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50 分)
1、中医摩腹主要适用于哪些症状?(ABCD)
A. 消化不良
B. 腹痛
C. 腹胀
D. 恶心、呕吐
2、新生儿家庭访视应询问哪些情况?(ABCD)
A.出生时体重和身长
B. 黄疸、脐带
C. 睡眠、二便
D. 疫苗接种
3、婴幼儿辅食添加的原则是(ACD)
A.从少量到多量
B. 从两种到多种
C.由稀到稠
D. 由细到粗
4、下列哪些属于儿童常用的推拿方法?(ABCD)
A、揉脾经 B 、揉板门 C 、揉肺经 D 、捏脊
5、基层医生应该对早产儿护理给予特殊指导,包括(ABCD)
A、喂养指导 B 、保温指导
C、护理指导 D 、A+B+C
6、新生儿家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ABCD )
A.了解出生时情况
B. 预防接种情况
C.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
D. 进行体格检查和预防指导
7、0-6 岁儿童健康指导内容包括哪些?( ABCD )
A.科学喂养
B. 营养膳食
C. 生长发育
D. 疾病预防
8、0-6 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哪些?(ABC)
A.新生儿家庭访视
B. 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C.婴幼儿健康管理
D. 学龄儿童健康管理。

9、4-6 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哪些?(ABCD)
A、体格检查 B 、发育评估 C 、血常规检测 D 、视力筛查
10、产后家庭访视的内容包括(ABCD)
A、了解产妇一般情况(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等)
B、指导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
C、发现有产褥期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
应及时转诊
D、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