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抽痰包产品试生产(中试)方案受控状态:受控___________________ 版本号:A/0 __________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人: 日期:一次性使用抽痰包试生产(中试)方案1. 编制目的为了全面检测生产工艺、设备、人员等的相互配合关系,验证工业放大生产是否能否满足工艺设计要求,检查产品质量的可靠性,设备的可靠性,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安全顺利而又最经济的生产设施,特制定本试生产(中试)方案。
2. 生产准备工作2.1 人员组织准备实行目标责任制,由总经理葛盼军全面负责试生产工作。
组织成立生产科、质检科、技术科、供应科、办公室和销售部,安排各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抓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以设计定员和岗位技术标准安排操作人员,以有组织管理经验的干部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工人为骨干。
生产科科长陈晓霖负责设计审查、施工监督和生产准备工作,搞好人员安排,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保证用电用水安全。
技术科科长王家星负责相关技术资料,确保生产工艺可靠性、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建立工艺查证制度,编制风险管理方案和风险管理报告,预防生产质量事故的发生。
质检科科长安素丽,负责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的检测工作,确保检测用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满足生产需求。
2.2 技术准备技术准备的任务是使生产人员掌握所有生产操作的技术,主要是工艺操作、工艺控制,设备维护使用和生产消防安全四个方面,达到能独立指导和处理各种技术问题的要求。
编制所有生产(检验)设备的工艺操作保养规程,洁净室净化流程,清洁消毒操作规程,所有检验操作规程等一系列相关技术规程。
2.2.1 职工培训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使操作人员掌握工艺操作、掌握工艺控制、掌握设备维护使用、掌握生产消防安全。
对设备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和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简单故障。
2.2.2 消防安全准备建立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并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专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生产线进行全面的检查。
(1)按照车间面积配备足够消灭初期火灾所需数量的灭火器,消防设施合格。
(2)防雷、防静电设施和所有设备、管架的接地线应安装完善,测试合格。
(3)安全防护设施、走梯、护栏、安全锤要坚固齐全。
(4)设备标志、管道流向标志齐全,洁净室应单独设计安全疏散图,厂区消火栓、安全门等标志齐全醒目。
(5)如意外失火,及时扑灭火源,并拨打119 火警电话。
2.3 物资及外部条件准备供应科、生产科和质检科应保证原辅材料和设施配件准备完毕,以满足以下生产要求。
(1)所有原材料已按试生产用量订购到齐,并检验合格,存放在指定位置。
(2)所有设备及配套设施,按设计(包括设计变更)要求全部安装到指定位置,对逐台设备、逐个管道线路检查核对,发现问题应生产前及时安排专业机修、水电工人员进行维修。
(3)洁净区所有设备、工艺管道和工位器具都已经过清洁验证,并合格。
(4)水、气管道均已经过气密试验,确认无漏水无漏气现象,发现问题应生产前及时安排电焊工进行编修。
(5)确保蒸汽输送管道通畅,确保注射用水制备及洁净室温湿度满足技术要求。
(6)所有电气设备的继电调整和绝缘试验已经完成,具备正常投运条件。
(7)所有检验分析仪器设备已备妥待用,并附有出厂计量合格证明。
(8)厂区所有安全消防设施都已安装完毕,经检查试验合格,并有专人负责。
(9)原材料仓库、货架、冰柜、成品库已经清洁,具备贮存存放能力,并有计量仪器监测环境。
(10)生产车间、制水车间、空调净化车间、配电室、检验室已经清洁,符合清场规定检测合格。
(11)洁净车间已经清洁消毒,经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12)工艺规程、仪器设备操作维修规程已经齐备,悬挂在墙上。
(13)各试生产车间指挥人员已经到位,操作人员业已齐备,职责分明,且都经过培训,掌握了操作技能,达到了“四懂三会”,已考核合格。
(14 )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制度已经建立,各种挂图、挂表齐全。
(15)生产原始记录和生产过程相关表格、考核记录等均已准备齐全。
(16)易损易耗的辅料、备用品、设备配件、清洁器具以及专用工器具准备齐全。
(17)经过试生产前大检查,确认已具备生产和监测条件,生产准备工作已经结束。
2.4 管理准备制定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在试生产中严格执行。
2.5 应急准备试生产前查询试生产期间是否有临时停电、限电、停气和停水通知,根据实际情况对生产日期进行调整或错开。
3. 试生产实施安排3.1 生产计划试生产共计生产3 批。
试生产过程还用于首次设备验证、清洁验证和工艺验证,因此每一批生产前召开生产筹备会议,安排人员,生产结束后留有充足的时间整理相关记录,并召开总结会议,并为下一批生产做好充分的准备。
4.试生产工艺方法与注意事项4.1 试生产工艺和检验要求说明生产工艺严格按照技术科制定的《一次性使用抽痰包生产工艺规程》进行,关键工步按照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执行。
检测过程严格按照《医用生产皮片注册产品标准》、各原辅材料检验操作规程、各过程检验操作规程和各成品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附图1 一次性使用抽痰包工艺流程》图1 一次性使用抽痰包生产工艺流4.2 主要工段操作要求与注意事项(1)清洗所有的零部件必须在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下按特定参数进行清洗,烘干,备用。
(2)包装按照《套装式一次性使用双腔减压式流产吸引管注册产品标准》进行包装。
不合格产品不得包装。
(3)E0灭菌套装式一次性使用双腔减压式流产吸引管的E0灭菌属委外加工过程,按照GB18279《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进行灭菌工序,依照IS0 1 1 1 35-1-2007 《卫生保健品灭菌.环氧乙烷.第1 部分: 医疗设备消毒过程的制定、确认和常规控制的要求》进行过程监控记录。
相关人员应协调好与委外单位工作,确保产品按照工艺要求进行E0灭菌。
4.3 检测过程注意事项检测包括过程检测和成品检测两部分。
检测是眼睛,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因此,要求检测人员熟悉产品检测方法和规程,按照要求严把质量关。
在质检上从严要求,把握好“临界点”,决不让不合格的产品出厂。
检测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正常工作。
检测药品等,需要注意有效日期。
( 1 )原辅材料原材料是产品合格生产的前提,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确保产品原材料符合技术要求。
A类原材料应全项检测,B类和C类原辅材料应按相应操作规程进行检测,不合格原辅材料不得进入生产和检测环节,未粘贴检验合格证明的原辅材料不得入库。
( 2)洁净室洁净室使用前,需要进行彻底清洁、打扫。
然后开动风机和臭氧系统,通风30min 以后,进行检测,确保风量、尘埃粒子等符合规定要求。
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
每次均需要认真填写检测记录。
( 3)制水系统制水系统需要定期按要求进行维护工作。
制水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取样检测。
在制水(注射水) 过程中,要注意密切在线检测电导率的变化,确保制水系统正常工作,确保用水安全。
( 4)过程检测过程检测,要求迅速快捷,准确可靠,要求检测人员技术娴熟。
检测人员应与生产人员协调好过程控制中的取样时间,及时进行取样检测,避免耽误生产。
( 5 )成品检测成品检测严格按照《套装式一次性使用双腔减压式流产吸引管产品标准》进行,具体参照相应的检验操作规程。
特别需要注意是无菌检验区的无菌检测,规范检测,参与初检和复检的检验人员均要严格把关产品质量。
4.4 关键重要设备操作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 1 )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清洗是对零部件污染的去除,由于金属件主要的污染是油渍、粉尘等物质若对其不彻底清洗干净,将会容易滋生细菌,对人体造成感染,使产品灭菌不彻底,使产品存在重大质量问题。
按照工艺要求进行设置调整超声波清洗机操作面板上的温度控制器(控温仪) ,设定到所需规定温度;调整超声波清洗机作面版上的时间控制器,设定到所需规定温度。
开始转动后,需要注意箱内是否注水达到要求。
安全注意事项:①检查超声波清洗机内水槽,补加自来水(纯化水),使水槽水位至3/4 左右。
在长时间运转期间,亦要定时注意补加自来水(纯化水)以保证循环水加热夹层的安全。
②超声波清洗机中,操作人应按照粗洗、漂清、精细、烘干的操作程序。
③不得湿手去开启或关闭电源开关,以防触电。
④定期检修维护,做好超声波机体的清洁。
(2 )制水系统水是零部件处理的主要介质,其质量直接影响成品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水也是重要的原材料之。
试生产过程中,会用到自来水和二级纯水。
两者使用在不同的工序中,因此,操作人员务必根据生产的需要,提供合格的纯水,由于二级纯水制备速度较慢,使用时间一般为24小时内,因此制水人员应与生产科协调好制水时间和制水量,提前制备好,以免耽误生产。
纯水使用前,必须按要求进行取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填写相关检测报告。
安全注意事项:①在制作纯化水时,查过滤物质的变化情况。
②制水系统定期加药,定期进行维护。
4.5生产过程中可能的异常情况和解决措施5. 事故的应急救援按本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应急救援。
6. 试生产组织、时间及总结安排6.1成立试生产领导小组组长:陆永兴副组长:邓卫祥主要成员:陈晓霖、安素利、王家星、王天萍6.2试生产时间安排试生产时间:2014年5月。
具体时间参照生产计划表。
6.3试生产的总结与评估(1)试生产结束后,由试生产小组对试生产工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以利于试生产的顺利进行:a. 全部的安装验收记录、签证、分部试运行(试验)记录。
b. 主要设备缺陷及其修改记录或处理意见。
c. 主要设计缺陷及其修改记录或处理意见。
d. 主要施工缺陷及其处理意见。
e. 试生产过程记录。
f. 试生产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
2)试生产稳定后,由试生产领导小组对项目试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试生产能力与设计能力的评估总结。
设备安装可靠性评估总结。
安全设施有效性评估总结。
工艺方案评估总结。
岗位定员合理性评估总结。
公用工程与主生产装置的配套合理性评估总结。
检验方法评价总结。
生产与检验操作规程评估总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