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中试管理流
程
1
2020年4月19日
标准文件
一.目的
明确各部门在新产品中试过程中的职责,规范工作流程,保证新产品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使新产品在获得药品注册批件后能够顺利生产、销售,并保证产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
1.适用于集团内所有在公司内的原料药品种中试。
2.新产品中试指拟申报品种在报批前完成的批量适中的试生产,进
一步优化新产品的处方、生产过程和参数、质量标准等,确定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
新药的中试在报临床前进行,已有国家药品标准药品的中试在报生产前进行。
3.中试方,指集团新品部、各子公司新品部课题组人员;第三技术
方,系参与各原料药品种中试的外公司技术人员;中试人员,参与中试过程的操作人员。
三、责任者
中试方、集团供应部、研发部、制造部、质管部。
四.工作程序
1.新产品中试要求。
1.1.实验室小试工艺进行中试至少要具备下列的条件:
1.1.1.小试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可靠。
1.1.
2.造作条件已经确定,产品,中间体和原料的分析检验方
法已确定。
1.1.3.某些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实验已经进行,并有所需
的一般设备。
标准文件
1.1.4.进行了物料衡算。
三废问题已有初步的处理方法。
1.1.5.已提出原材料的规格和单耗数量。
1.1.6.已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
2.新产品中试
2.1.原料药中试工作由中试方牵头,研发部负责协助。
2.1.1.一般在中试车间进行,中试车间不具备条件的,在相应的生产车间进行;
2.1.2.至少中试三批,工艺简单且中试成本过高的品种,经主
管副总经理批准后可减少中试批次;
2.1.
3.中试批量根据中试所用生产设备的最小生产能力决定,并
保证中间产品、成品检验和稳定性试验所需要的量。
特殊
情况由供产销协调会议决定。
原料药中试批量一般为单剂
量的10000倍以上,要保证中间产品、成品检验及稳定性
试验所需要的量,用中试合成的原料进行相应制剂的中试
时,还要保证相应制剂生产所需要的量。
2.2.因制剂报批需要才报批而报批后可能不生产的原料药,由中试
方负责组织各中试方研发部、质管部相关人员进行评价,决定
是否进行中试,若中试报主管副总经理批准。
2.3.中试工艺文件制定和下发
2.3.1.新品品种中试分:中试放大研究、中试工艺交接或中试工艺验证。
a.仅做中试放大工艺文件的下发版本能够以中试方的中试文
件版本,包括工艺规程和批生产记录。
b.仅做中试工艺交接的文件下发可依照中试方的版本,须做
中试工艺验证的版本,须经研发部依照生物药业的工艺文
件版本修订审定后,交由质管部审核下发。
2.3.2.中试方直接负责产品的中试生产规程,由中试方制定后直
接交中试方部门审核。
每个新产品中试前,中试方应参照
现行的生产工艺规程格式编
标准文件
写该产品的中试生产工艺规程,经中试方修订审核后,质
管部、研发部批准。
复印分发到研发部中试车间、质量管
理部。
中试生产规程内容包括:
2.3.2.1.产品概述(应注明产品类别);
2.3.2.2.处方和生产工艺;
2.3..2.4.岗位质量监控要点;
2.3.2.5.原辅料、对照品、内包装材料来源及其质量标准(公
司日常生产中所用的且无特殊要求的除外,如淀粉
等);
2.3.2.6.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2.3.2.7.成品质量标准;
2.3.2.8.注意事项(包括环保、职工安卫等)。
备注:发给供应部的新产品中试生产工艺规程应将“2.3.2.2.
项中的生产工艺”、“2.3.2.4.项岗位质量监控要点”省
略。
2.4.药业收到该产品的新产品中试的联系函、中试生产计划和生产工
艺规程后,对中试条件进行评估,并在20个工作日内书面答
复新品中试方。
2.4.1.对于具备中试条件的新产品,研发部应考虑集团供应
部、仓库、研发部中试车间、新品中试方、质管部的中
试条件和工作进展,确认中试条件。
对于具备中试条件
的,制定该产品具体的中试生产计划,填写“新产品中
试计划表”和“新产品中试通知单”,报主管副总经理
批准后,分发至各部门执行;对于不具备中试条件的新
产品,其存在的问题由供产销协调会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