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教学教材

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教学教材

ftk 0 .8 8 0 .39 c(2 1 5 1 .64 )0 .45 f5 c 0k u .5 , 5
ft ftkcftk1.4
材料强度和弹性模量 (2)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c
10 5 2.2 34 .7
f cu, k
2.2 承载力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无震组合下的设计表达式 ✓ γ0S≤R
在程序具体实现中,把连续的直线墙肢作为一个墙肢, 计算其轴压比,没有考虑L形、T形和十字形剪力墙等复 杂连接情况。
1.3 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1)
混凝土规范11.7.14条: 一、二级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的墙肢 ,剪力墙的两端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一、二级剪力墙的其它部位以及三、四级和非抗震设 计的剪力墙墙肢均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fyAstls 1.0
fyvAst1ucor
钢筋混凝土构件斜截面配筋计算(2)
2.6 钢筋混凝土构件斜截面配筋计算
斜截面承载力最小截面要求
(bV0h0.8TWt)cccfc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的一般表达式
b V 0h (1 .5t) cfttNb N 0h s
A s v fyv vbs
Tt 0 .3ft5 NN A W t 1 .2 fyv A s1 s tA cor
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1. 轴压比和边缘构件
柱的轴压比 剪力墙轴压比 剪力墙的边缘构件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
1.1 柱的轴压比
新抗震规范6.3.7条、高规的6.4.2条和混凝 土规范的11.4.16条,都规定了柱轴压比的限 值。但这几本规范对柱轴压限值的附注说明 并不完全一致。
软件是按包络三本规范所有说明条款情况执 行的。
说明
▪ 柱轴压比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 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可不进行地震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 压力设计值;
▪ 表内的数值只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高于C60的柱。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C70时,柱 轴压比限值应比表中数值降低0.05;当混凝土强度等 级为C75~C80时,柱轴压比限值应比表中数值降低0.1 ;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 (2)
新高规的7.1.9条规定,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 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二层高度二者 的较大值,当剪力墙高度超过150m时,其底部加强 部位的范围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10。
新高规的10.2.5条规定,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 ,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可取框支层加上框支层 以上两层的高度及墙肢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
▪ 本附注的第5、6两款之放宽措施也适用于框支柱 ;
▪ 柱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1.05。
1.2 剪力墙轴压比
新抗震规范6.4.6条、高规的7.2.14条和混凝土规范的 11.7.13条,都规定了剪力墙轴压比的限值。一、二级 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 设计值作用下墙肢轴压比不宜超过给定的限值。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 (3)
在 软 件 具 体 实 现 中 , 按 照 新 高 规 第 7.1.9 条 和 第 10.2.5规定执行,但为了避免不连续情况,对于高 度在120m到150m的一般剪力墙结构,取底部加强部 位高度为15m。 对于有地下室的结构,程序增加了一个控制参数, 由设计人员决定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起算层号。
有震作用组合下的设计表达式 ✓ S≤R/γRE
2.3 梁正截面配筋计算
当无轴力向拉力时,按纯弯构件进行配筋计算; 否则,按拉弯构件进行配筋计算。 首先按单筋方式计算,若超限,程序自动按双筋 再次进行计算。 当拉筋的配筋率小于1%时,按单排配筋考虑;否 则,拉筋按双排配筋考虑,钢筋合力点:
aS= Cover+12.5+25(mm)
2.4 柱正截面配筋计算
柱计算长度系数有两种计算方法,对于一般情况 ,可采用第一种方法——简化方法;若水平力起 控制作用,应采用第二种方法。 提供单偏压和双偏压两种配筋计算方式。 柱配筋时仅考虑了单排布筋方式。 对于单偏压,角筋仅供参考。而对于双偏压情况 ,实配角筋不应小于计算结果。
2.5 剪力墙正截面配筋计算
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2)
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3)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 (1)
新抗震规范和新高规对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 定义略有不同,分别定义如下:
新抗震规范6.1.10条规定,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 抗震墙,其第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上框 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 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其它结构的抗震墙, 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 部二层高度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
2. 构件截面设计计算
材料强度和弹性模量 承载力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梁正截面配筋计算 柱正截面配筋计算 墙正截面配筋计算 钢筋混凝土构件斜截面配筋计算
2.1 材料强度和弹性模量 (1)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与设计值:
fck0.88c1c2fcuk,
fcfck cfck1.4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与设计值 :
墙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采用正截面中沿截面腹部均 匀配置纵向钢筋的偏心受力构件承载力计算原则 进行配筋计算。取钢筋合力点为1.0倍墙厚。
若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截面高度与截面宽度之比 不大于3时,按高规第7.2.5条规定,程序按柱的 要求进行配筋计算。取钢筋合力点为40mm。
高规第7.2.7条规定,抗震设计的双肢剪力墙中, 墙肢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当任一墙肢大偏心受 拉时,另一墙肢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应乘 以增大系数1.25。软件暂时未执行这一条规定。
▪ 剪跨比小于2但不小于1.5的各类结构柱轴压比限值 应比表中数值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 可参考框支柱的数值,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 位于IV类场地的高层建筑,当基本自振周期大于场 地特征周期时,其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 沿柱全高采用符合箍……,柱轴压比限值可提高 0.1;
▪ 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