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石油钻采设备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一、石油钻采设备的国际竞争格局石油钻采专用设备,指用于对陆地和海洋的石油、天然气等开采所需的专用设备的制造。
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石油钻采,但只有20多个国家能够制造石油钻采设备,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和罗马尼亚等少数国家的竞争能力较强,能够生产技术水平较高、质量较好的石油(天然气)勘采所需要的成套石油钻采设备产品。
就陆地钻机而言,国际美国和中国石油机械公司是市场的主导,同时还存在德国、罗马尼亚和俄罗斯的小型制造企业,美国石油钻机的年声场能力在400—500台左右,产品出口到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俄罗斯(包括原苏联的其他成员国)石油钻机年产量在200台左右,主要供应国内使用;罗马尼亚的石油机械制造历史较短,和我国基本相同,但发展很快,能够年产系列化的陆地和海洋石油钻机100多台,除自用外,还想20多个国家出口,石油机械成为罗马尼亚的主要支柱产业。
我国石油钻机制造晚于才有历史,起步也晚于国外钻机制造业,但经过多年发展,产能迅速扩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年产钻机能力200台左右,约占世界的1/3,现在我国钻机制造水平已经领先于俄罗斯,与欧美先进厂家水平相当,但成本低20—30%左右。
国外主要钻采设备企业- 主要企业1 美国国民油井(National Oil Well)2 美国Varco3 美国钻井系统公司(MSP/DRILEXINC)4 ABB美国维高格雷石油设备有限公司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宏华集团是世界第二大、国内最大的陆地钻机生产企业,主要市场在俄罗斯、北美和中东地区;宝鸡石油机械是国内第二大陆地钻机制造企业;德国Bentec公司是Abbot Group PLC的下属,市场主要集中在俄罗斯。
美国的Nov 是世界最大的钻机和钻采设备制造企业,产品服务全球石油钻采设备承包商;除本图文本土,在加拿大、阿联酋、挪威、荷兰和中国等地设立制造企业,Nov在钻机设备上占有绝对垄断份额。
二、石油钻采设备的国内竞争格局我国石油钻采设备电控自动化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充分,国资、民营、外资各种主体均可参与竞争,并且随着石油钻采设备的全球采购、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国际市场的大力开拓,民营石油钻采设备电控自动化系统方案提供商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挖掘市场需求,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取得了更好更快的发展。
目前,我国石油钻采设备电控自我国石油钻采设备电控自动化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充分,国资、民营、外资各种主体均可参与竞争,并且随着石油钻采设备的全球采购、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国际市场的大力开拓,民营石油钻采设备电控自动化系统方案提供商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挖掘市场需求,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取得了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石油专用装备行业重点企业一览企业名称主要业务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石油采钻专用设备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石油采钻专用设备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机械厂石油采钻专用设备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石油采钻专用设备大庆油田装备制造公司石油采钻专用设备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石油采钻专用设备兰州兰石国民油井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石油采钻专用设备辽河石油勘探局总机厂石油采钻专用设备上海神开石油化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石油采钻专用设备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石油采钻专用设备中原特种车辆有限公司石油采钻专用设备兰州通用机器制造有限公司石油采钻专用设备山东三田临眗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石油采钻专用设备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石油采钻专用设备濮阳市信宇石油机械化工有限公司石油采钻专用设备内蒙一机集团大地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石油采钻专用设备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第三机厂石油采钻专用设备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石油井口设备和钻采专用工具江苏金石机械集团石油井口设备和钻采专用工具河北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石油井口设备和钻采专用工具建湖县鸿达筏件管件有限公司石油井口设备和钻采专用工具天津立林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石油井口设备和钻采专用工具天合石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石油井口设备和钻采专用工具江苏双鑫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石油井口设备和钻采专用工具江苏如东通用机械有限公司石油井口设备和钻采专用工具贵州高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石油井口设备和钻采专用工具泰兴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石油井口设备和钻采专用工具德州联合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石油井口设备和钻采专用工具江苏如石机械有限公司石油井口设备和钻采专用工具盐城特达钻采设备有限公司石油井口设备和钻采专用工具江苏新象股份有限公司石油井口设备和钻采专用工具江苏信得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石油井口设备和钻采专用工具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三、石油钻采设备的技术竞争分析1.常规钻井装备的现状(1)钻机形成系列,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要根据GB1806—86《钻机型式与基本参数》形成的钻机系列包括了钻深从1500m 至 6000m 的钻机,基本满足了国内钻井需要。
但这种钻机系列存在基本参数与国外钻机不相符合的问题。
国外钻机的钻深是按照φ73~127mm(~5 英寸)钻杆尺寸给出的,国标则是统一按φ127mm 钻杆标称钻深。
现在各厂家已经仿照国外规定标明钻深,国标也将作出相应修改。
(2)主要部件基本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国产钻机部件,特别是按照引进技术生产的钻机部件,已能基本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
我国的“石油钻机部件可用,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尚有15~20 年差距”。
这里所谓的差距,主要是指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技术性能与国外新产品的差距。
(3)配套部件或零件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①机械传动钻机国际上钻深3000m 以浅的钻机主要是机械传动钻机。
为了简化传动,采用柴油机加阿里森传动箱结构。
国产高速柴油机和阿里森传动箱等技术较复杂的产品的综合技术性能较差,尚未达到先进水平。
②电驱动钻机国产电驱动钻机已经开始由 AC-SCR-DC 驱动向 AC 变频驱动过渡。
但目前国产电气设备不论产品规格或者产品质量,都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距离。
③传动件国产盘式离合器和气胎式离合器大都是由主机厂根据配套需要生产,并无专业化厂家,以致产品规格品种不全,产品质量很难适应钻井机械高速重载的工作条件。
其他如链条、传动胶带、橡胶件,气动件、液压件以及轴承等产品质量,也还不能适应钻机恶劣工作条件的要求,工作寿命短。
④钻井液净化系统钻井液净化系统的主要部件,我国都有产品。
但是质量差,技术水平也比较落后。
4)产品可靠性差产品可靠性差主要表现在基础件制造质量差和有的厂家不重视产品质量。
(5)钻机国产化水平有待提高钻机国产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一是配套件的生产缺乏应有的组织,已如前述;二是缺乏一种实用和完整的产品目录。
石油钻采设备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钻采设备制造和工程技术服务互相渗透,或者技术联合,各自有所侧重。
提供一体化的技术设备服务。
全球排名第一的石油钻采设备制造商美国国民油井公司可以根据某个油田区块的地质状况提供一体化的技术及装备服务,并提供石油钻井队的设备和物资的供应、运输服务。
以三大石油公司为代表的用户企业出于专业化的有效管理和降低人工成本,将包含装备、仪器和工具在内的技术服务整体或部分承包出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市场化的石油设备制造企业带来明显市场机会。
总的来看,近几年我国石油钻井装备主要呈现出以下这些趋势。
首先,形式更趋于多样化。
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对钻井装备提出越来越多的新要求,钻井装备向着多样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
要研制出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能满足不同钻井工况、不同钻井工艺、不同井深和不同井型要求的专业化特种钻机。
其次,技术更趋于先进化。
通过交流变频、液压驱动、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交叉结合,并随着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钻井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显示出了更大的优越性。
同时,设计更趋于人性化。
新型钻井装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程度地满足环保、安全等要求,设计更精细,最大程度地采用遥控设备,通过钻机的自动化设计,尽量避免人工作业和高空作业。
石油钻井装备的发展也对配套装备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为适应钻井装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遥控的要求,还应同步加快研制适应现代钻井作业的机械化设备及配套仪器仪表、井口工具等,进一步提高钻井作业效率和钻机整体的自动化水平。
四、石油钻采设备企业的竞争格局未来五年,我国石油钻采设备行业将会出现大的分化、重组和整合。
首先,对于已经在市场上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优势的我国本土钻采装备制造企业来说,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来巩固自身已有的市场份额,开拓高端市场份额,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将是这些企业的必由之路。
其次,对于中小型钻采设备制造企业来说,如果不进行技术改造和加大研发投入,那么在我国中低端石油钻采设备市场将出现恶劣的价格战现象,迫使一部分中小型企业转产、停业、淘汰出局。
再次,对已在我国拥有一部分市场的外国石油钻采设备企业来说,会面临着我国本土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企业的激烈竞争。
2011-2015年中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企业数量分析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2011-2015年中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资产规模分析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2011-2015年中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产值规模分析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2011-2015年中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分析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2011-2015年中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利润规模分析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由于油气生产流程具有环节多、技术复杂、个性化需求高等特点,在油气生产的各阶段均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市场及企业集群,在各阶段的细分领域也形成了不同的龙头企业,从而构成了规模庞大的石油工业产业链。
全球油气工业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业链分工格局。
国际上,以 Exxon Mobil、BP、Shell 等为代表的石油开发企业一般只从事油田勘探投资、油田生产管理、原油集输、石油炼化和成品油销售,把与石油开采有关的绝大部分作业环节、油田专用设备制造及维修等业务外包给石油设备制造商和油田技术服务供应商,从而形成了国民油井等超大型设备及服务提供商和大量中小型设备制造商及服务提供商。
我国从 1998 年开始推动三大石油集团“主辅分离”,众多为油气生产流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下属企业从三大石油集团分离出来,加之少数原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民营企业的兴起,逐步形成了今天油气钻采设备行业的竞争格局。
目前国际油气设备领域,已形成了以国民油井、卡麦龙等为代表的领先企业,这些企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全面的产品及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