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属于脊椎动物中的鸟纲,都是由爬行动物演化而来的,是高等脊椎动物中,适应于飞行而特化了的一支。
我国现有的鸟类计有1186种,约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4%共有21目81科。
与鸟类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条例》;4、《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6、《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7、《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与鸟类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1、《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
我们怎样保护鸟类1. 保护鸟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保护鸟类最根本、最重要的措施。
包括鸟在内,任何动物的生存发展都少不了食物的来源、栖息场所和繁殖条件。
“北美水禽计划”在过去的10年耗资15亿美元,为野生动物恢复提供了上百万公顷的栖息地,成功地恢复了大草原的鸭类种群。
北京郊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先后修建了官厅、密云、怀柔等水库,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些人工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不断提高,雁鸭类等游禽、鹭、鹳、鹬、鹤等涉禽在这些地区明显增多。
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对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使某些鸟类失去了必要的取食条件和繁殖场所。
因此,这些鸟会减少,甚至在那个地区消失。
秃鼻乌鸦是北京地区的常见鸟,1956年11月中旬在女三中院内,有2千多只栖息。
1961年11月8日~12月7日平均每小时见到234只秃鼻乌鸦,一棵树上聚集百只以上,归宿时排粪如雨,倾刻间复满地表。
1973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普查秃鼻乌鸦时仅见40余只。
90年代以后在城区基本见不到秃鼻乌鸦了。
这是因为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和市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的结果。
2. 就地保护与易地保护,以就地保护为主。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有效措施。
陕西洋县对朱鹮的就地保护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1981年发现时的7只,到现在自然种群已经增长到数百只。
野生鸟类在人工驯养繁殖,易地保护情况下,繁殖大量个体,然后放归自然环境,使濒临灭绝的物种恢复种群数量。
但很难成功,如美国曾试图人工饲养繁殖旅鸽,没能成功,最后还是灭绝了;日本的朱鹮在野外只剩4只的情况下,捕捉起来,也试图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恢复种群,也告失败。
所以,我们要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鸟类,应该就地保护,恢复和改善原栖息地的环境,再加强其他保护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原有的鸟类,使它们延缓灭绝的时间。
3. 对鸟类的救助一般情况下在自然界遇到伤病的普通的鸟,如果不是特别珍稀、国家重点保护的鸟,就不要管它。
因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都会有生老病死,而且,生物间有复杂的食物网,每个个体都要进入自然循环中去。
弱势个体最终会被自然淘汰,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和营养。
1999年冬天,北京在潮白河畔成功地救助了4只濒危物种东方白鹳。
那是因为当时当地的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使东方白鹳失去了迁徙时机,又缺少食物的情况下,人为投喂食物。
用1个多月时间使它们恢复体质,顺利返回北方的繁殖地。
4. 提高保护鸟类的意识,加强保护措施是保护鸟类的重要保障。
加强保护环境意识,积极参与绿化、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动,不捕捉野鸟,不吃包括野鸟在内的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
自觉遵守国家有关保护环境、水、森林、野生动物的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
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包括鸟类在内的一切生命,是高度文明的表现,让我们从自我做起共创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文明奥运。
鸟儿救护知识首先观察是离巢的幼鸟还是伤鸟。
看见有小鸟在地上不飞,先躲起来等一等,观察有没有鸟妈妈回来再说。
千万别把还不太会飞的幼鸟当成伤鸟带回家。
分辨的要点是:幼鸟离巢通常是在春末夏初,这个季节要格外注意。
仔细看,幼鸟的嘴基多数还有一些黄色,身上还残留着一些胎羽。
3.、如果鸟儿蹲着不动,羽毛膨松,粪便异常,呼吸变化,抽搐痉挛等可确定是感染、中毒。
那么怎样把伤鸟捧在手心里才不会伤害它呢。
将鸟的双翼贴住身体,轻轻握住鸟的背部。
如果是小鸟,用食指轻轻压住头部,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双脚。
大一些的鸟,用手轻轻捉住双翼,然后用布把眼睛蒙住,或用吸管套住嘴尖以免被啄伤。
注意,千万不要堵住它的鼻孔了。
提醒哦:鸟被抓住会很紧张,尽量少用手抓它,抓的力量要适中,以免小鸟窒息受伤。
然后对待受伤鸟儿的简单、基本的应急处理。
止血·用绒毛将皮肤粘住·用手压迫止血·用碘酒消毒·包扎2、骨折·如果是翅膀骨折,将翅膀固定在收翼的状态,用布把身体包裹起来·如果是脚骨折,用牙签、火柴棒、硬纸板、木棍、细竹片等适当大小的东西作夹板,包扎最后给鸟儿一个家伤鸟安静下来以后,给它补充一些水份,可以加入浓度5%~10%的葡萄糖液一滴一滴沾在嘴尖喂饮。
然后给它搭建一个临时宿舍。
最好选用纸箱,空间不要太大,以鸟身体的2倍左右为宜,纸箱底部铺上报纸,经常更换,以保持鸟儿宿舍的清洁。
为让宿舍变得温暖。
可以用电灯泡、热水袋、怀炉等,温度尽量保持在30°C左右,但要保持距离,莫烫到小鸟了。
放飞回家鸟儿完全康复以后,当然要放飞回归自然。
先检查检查水鸟羽毛有没有拨水性,选择一个好天气,观察附近是否有它的天敌。
如果是鸱类,黄昏放飞。
如果鸟儿不动,就要把它再领回家,等待下一次的放飞。
野放以后,留心鸟有没有又飞回家里来,如果回来了,哈哈,你就要再去送它一次什么是爱鸟周1981年,我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迁徙、栖息于中日两国都有的200多种侯鸟以及进行有关的科技交流,经过友好协商在1981年3月3日正式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侯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并于当年6月8日正式生效。
同年9月,林业部等8个部门联名提出报告——《关于加强鸟类保护,执行中日侯鸟保护协定的请示》,其内容之一是向国务院建议,在每年的4月~5月初(具体时间由各省、市、自治区规定)确定一个星期为“爱鸟周”。
在爱鸟周中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和保护鸟类的活动,使人们树立“保护鸟类,人人有责”的意识,逐渐养成爱鸟护鸟的良好习惯。
国务院批准了这个请示并下发文件,决定从1982年春开始开展全国性的爱鸟周活动。
1982年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保护鸟类的通知,并同意林业部等8单位提出的关于每年各省市都要开展“爱鸟周”宣传活动的建议。
从此,各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都纷纷确定本地区的“爱鸟周”或“爱鸟月”时间,广泛开展爱鸟宣传活动。
鸟类之最跑得最快的鸟:鸵鸟,它平均72千米/小时。
游水最快的鸟:巴布亚企鹅,它平均27.4千米/小时。
最小的鸟和最小的鸟卵:产于非洲的麦粒鸟的体长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约占一半,体重仅2克左右。
它的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卵,比一个句号大不了多少。
体形最大的鸟: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现生鸟类是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非洲鸵鸟,它的身高达2~3米,体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达75千克。
但它不能飞翔。
它的卵重约1.5千克,长17.8厘米,大约等于30~40个鸡蛋的总重量,是现今最大的鸟卵。
翼展最宽的鸟:漂泊信天翁,3.63米。
最大的飞鸟: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的柯利鸟,翅长2.56米,体重达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飞行的鸟中体重最大者。
最重的飞鸟:大鸨,雄性的体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婆罗洲隼,体长150厘米,体重35克。
羽毛最多的鸟:天鹅,超过25000根。
羽毛最少的鸟:蜂鸟,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长的鸟:天堂大丽鹃,尾羽是体长的2倍多。
寿命最长的鸟:鸟类中的长寿者不少,如大型海鸟信天翁的平均寿命为50~60年,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00年左右。
在英国利物浦有一只名叫"詹米"的亚马逊鹦鹉,生于1870年12月3日,卒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岁,不愧为鸟中的“老寿星”。
寿命最长的环志海鸟:王信天翁,60余年。
寿命最长的笼养鸟:葵花凤头鹦鹉,80余年。
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尖尾雨燕平时飞行的速度为170千米/小时,最快时可达352.5千米/小时,堪称飞得最快的鸟。
冲刺速度最快的鸟:游隼,在俯冲抓猎物是能达到180千米/小时。
飞得最慢的鸟:小丘鹬,8千米/小时。
振翅频率最高的鸟:角蜂鸟,90次/秒。
振翅频率最慢的鸟:大秃鹫,滑翔数小时不拍翅。
一次飞行时间最长的鸟:北美金鸻,以9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35小时,越过2000多公里的海面。
飞行最高的鸟类:大天鹅和高山兀鹫是飞得最高的鸟类,都能飞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达9000米以上,否则就可能会撞在陡峭的冰崖上丧生。
飞行最远的鸟类:北极燕鸥是飞得最远的鸟类。
它是体形中等的鸟类,习惯于过白昼生活,所以被人们称为"白昼鸟"。
当南极黑夜降临的时候,便飞往遥远的北极,由于南北极的白昼和黑夜正好相反,这时北极正好是白昼。
每年6月在北极地区"生儿育女",到了8月份就率领"儿女"向南方迁徙,飞行路线纵贯地球,于12月到达南极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便再次北行。
北极燕鸥每年往返于两极之间,飞行距离达4万多公里。
因为它总是生活在太阳不落的地方,人们又称它“白昼鸟”。
最凶猛的鸟: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悬崖绝壁之间的安第斯兀鹰,体长可达1.2米,两翅展开达3米。
它有一个坚强而钩曲的“铁嘴”和尖锐的利爪,专吃活的动物,不仅吃鹿、羊、兔等中小型动物,甚至还捕食美洲狮等大型兽类,因此又有“吃狮之鸟”和“百鸟之王”的称呼。
尾羽最长的鸟类:日本用人工杂交培育成的长尾鸡,尾羽的长度十分惊人,一般长达6~7米长,最长的记录为1974年培育出的一只,为12.5米。
如果让它站在四层楼房的阳台上,它的尾羽则可以一直拖到底楼的地面上,因此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鸟类羽毛。
雄鸟和雌鸟体重相差最大的鸟类: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大鸨在鸟类中雄鸟和雌鸟体重差别最大,雄鸟体重为11~12千克,而雌鸟只有5~6千克。
嘴峰最长的鸟类: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嘴鸟是嘴峰最长的鸟类,它的嘴峰的长度为1米左右,十分奇特。
最长鸟喙:澳洲鹈鹕,长47厘米。
最宽鸟喙:鲸头鹳,宽12厘米。
学话最多的鸟:非洲灰鹦鹉,学会800多个单词。
最擅长效鸣的鸟:湿地苇莺,模仿60多种鸟鸣。
最复杂的鸟巢:非洲织布鸟的巢,它同时也是最大的公共巢,有300多个巢室。
最大的鸟巢:白头海雕的巢,长6米,宽2.9米。
最小的巢:吸蜜蜂鸟的巢,只有顶针大小。
产卵最少的鸟类:信天翁每年只产一枚卵,是产卵最少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