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与禅文化的关系
“世代相传”的茶道精神
从村田珠光到武野绍鸥再到千利休,经几代茶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日本茶道的集大成。
而今,日本茶道更是被发扬光大,普及全
国并走向海外。
可以说,日本茶道世代相传,数百年长盛不衰,而且又
与能乐、俳句、水墨画、庭园艺术等结合起来,在“茶禅一味”与
“和敬清寂”的精神影响下,形成了一门综合的文化艺术。
今天仍继
续支配着日本人的文化生活。
在日本,茶道组织和茶道流派遍及全国,研习茶道的人数以万计,其中大多数为女性。
在京都,你不应问女性“您是否学习茶道”,而应问“您学习的是哪家茶道”。
日本茶道之所以能够世代相传,延续数百年而不衰,并且发展势头越来越盛。
就是因为在日本茶道界采取了家元制度的作法。
武心波
先生在《当代日本社会与文化》一书中指出“家元制是日本特有的
社会制度。
:从字面上理解,家元即‘家之根本’。
但这里的‘家’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庭,而是专指有某种特定技艺者的家族或家庭。
家元是指那些在传统技艺领域里负责传承正统技艺、管理一个流派
事务、发放有关该流派技艺许可证、处于本家地位的家庭或家族。
以这样的家庭或家族为首,常常可以繁衍出一个庞大的组织。
”在这
种家元制度的支配下。
各茶道流派都竭尽全力发展自己的组织,而且
新的茶道流派和茶道组织不断涌现。
这就是日本茶道得以世代相传、永不衰竭的原因所在。
这种在技艺界勇往直前、永不言败、不断努
力的做法集中反映了日本茶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
“茶禅一味”的思想
日本茶道是在中日禅僧的交往中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寺院,日本茶本身也源于中国寺院。
在茶道大师千利休之前创
立“草庵茶汤”的大茶人村田珠光,曾参禅而受禅旨印可。
村田珠光
从日本高僧一休宗纯那里得到中国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的一张墨
迹,这一墨迹是与“茶禅一味”有密切关系的茶道界的宝物,后来成
为茶与禅结合的最初标志,村田珠光也由此悟出“佛法存于茶汤之中”的道理。
村田珠光把墨迹挂在茶室的壁龛里,人们走进茶室,都要在墨迹前跪下行礼。
一是表示对圆悟克勤的敬意,二是表明草庵茶的宗旨是与
禅宗的思想相通的。
“珠光的这一举动开辟了‘茶禅一味’的道路。
由此,他被确立为日本茶道之开山。
”珠光“在四张半榻榻米的小茶
室里,面对圆悟克勤的禅语,以本来无一物的心境点茶饮茶,形成了珠
光自己独特的草庵茶风。
”珠光把佛教“空”的精神融合于茶道中,
要求茶人破除“我执”、切忌“自高自大”、“固执己见”。
珠光
追随一休参禅,将“茶禅一味”的精神贯彻于饮茶中,把当时流行的
禅院的茶礼仪、奈良庶民茶、贵族书院茶揉成一体,给其中注入禅的
精神,并根据此精神,对茶室和茶具进行改良,使茶进人道的境界,使
茶道文化大放异彩。
禅与茶道的结合,固然有僧人是茶文化传播者这种客观的历史背景,但禅与茶在精神上的内在联系应当说更为重要。
这种现象并不是
日本所特有的。
中国禅宗也有相应十分生动的例证。
唐末赵州从谂
禅师,用「吃茶去」接引后人的一种方便。
禅师们认为平常心是道,道在自然中,远水搬柴皆妙道。
吃茶是从平常生活中最小最起眼的事,当然也有妙道。
赵州从谂禅师的「吃茶去」,目的不在茶,而
让人们在极小的事物中体认自性。
日本的茶道脱胎于禅这一母体,茶
道理念中的“和、敬、清、寂”就是禅所要达到的理想境地,也是禅
僧的墨迹以及书法创作的最高追求。
在茶人们那里,茶道过程的一举
一动无非都是茶理的自然流露。
在这个意义上,茶道就是禅的生活化。
进入公元九世纪后期,日本停止了向中国派遣唐使的传统。
这时
官方单向的学习停止,民间的双向交流开始。
日本的岛国文明不同于
中国的大陆文明,中国地大人多,物产丰饶,而日本面积小,资源匮乏,
就必须把学来的东西发挥到极致,做到举一反三。
所以,九世纪后日
本虽然还在学习中国的文明、文化和技术,但茶道作为日本向中国学
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
“和敬清寂”的意境
村田珠光之后、千利休之前,日本茶道史上杰出的茶人是武野绍鸥。
绍鸥的茶道是对珠光茶道的继承和发展。
绍鸥酷爱文艺,跟著名
的歌学家三条西实隆学歌道,并将歌道理论导入茶道,对珠光的茶道
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
他对珠光的茶室、茶具进行改革,使之更
趋于谦和、素雅。
绍鸥和千利休把珠光尚未使用的“和敬清寂”一
词用于茶道,并在茶室、茶具上使“和敬清寂”精神得到进一步体现。
日本茶道是指沏茶、品茶的一定程式。
更深入一层来讲,日本茶
道是一种以饮茶为手段的礼仪规范,它涉及哲学、宗教、文化、艺术、伦理、礼仪等多个领域。
茶道的基本特色是恬静和朴素,在百忙中挤
出片刻闲暇,以达到“和敬清寂”的精神追求。
日本茶道讲究文化道
德修养,它要求茶人必须作到“四规七则”,四规即“和、敬、清、寂”,这是贯穿整个茶道礼仪的宗旨和精神。
“和”指的是和悦、和谐、和平;“敬”指的是心灵诚实、尊敬长辈、爱护朋友和晚辈以及
主客之间、茶客之间互敬互爱;“清”表示茶室、茶庭等饮茶环境清洁、清净;“寂”是日本茶道的最高美学境界,表示幽雅、幽闲、宁静,要求茶人凝神沉思、摈弃欲望。
“其中‘和’不仅仅局限于人与
人之间的和,而且还包括人与物之和,人与自然之和。
”七则是:茶要
提前准备好;炭要提前放好;茶室要冬暖夏凉;室内插花要自然;一定
要守时;雨天要准备好雨伞;要把客人放在心上。
七则的宗旨也是要
求主客之间、茶客之间通力合作、和谐相处办好每一场茶会。
中日佛教徒不仅将中国的佛教传入了日本,而且将中国的茶文化
也传入了日本。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径山茶会是日本茶道的直接
源头。
在日本茶道的草创过程中,临济宗、曹洞宗禅僧,尤其是临济
宗杨岐派虎丘系禅僧,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禅宗临济宗大应派及其
属下大德寺派,对日本茶道的草创起了直接的作用。
日本茶道与禅宗
密不可分。
现今日本比较著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着深厚的关系,其中以里千家最为有名,势力也最大。
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
自杀之后,千家流派便趋于消沉。
直到千利休之孙千宗旦时期才再
度兴旺起来,因此千宗旦被称为“千家中兴之祖”。
到了千宗旦的
晚年,他隐居之后,千家流派便开始分裂,最终分裂成三大流派,
这就是“三千家”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