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一我们常用的工具教学目标:1、能说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2、能根据生活的需要正确地使用相关工具。

3、知道对工具的爱护和工具使用中的安全。

教学重点: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常用工具。

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的需要正确地使用相关工具。

教学用具:日常生活上常用的工具、启瓶器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教师提出问题1、生活中常常需要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说一说我们曾经使用过哪些工具,用它们做了些什么事情?2、我们是怎样使作这些工具的?3、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分组记录:(表一)工具名称使用方法可心以完成的工作二、试用工具1、试一试,要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起出来,选择什么工具会更加方便省力?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打开油漆桶2、打开一瓶饮料3、通过观察着重让学让认识这几个点并形成印像。

四、课堂小结二打开盖子的工具教学目标:1、认识杠杆这种简单的机械,知道杠杆上有三个点:重点、支点、力点。

2、能在打开盖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3、能够持续认真地参与探究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这种简单的机械。

教学难点:能在打开盖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教学用具:空油漆桶、铁片、尺子、玻璃瓶及开瓶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各自准备的油漆桶等,尝试打开桶盖,发现了什么?请学生描述变化过程:盖子一端上翘,铁片各部分三个点的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板画于黑板上,并出示杠杆机械的概念。

二、打开一瓶饮料仔细观察开瓶器的结构,注意观察开瓶的变化过程。

学生描述:瓶盖一半凸陷处为支点。

请学生尝试画出开瓶器这种杠杆的三点。

比较铁片、开瓶器这二种杠杆的异同。

三、找找身边的杠杆说说应用过程,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三杠杆的研究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东西叫作杠杆(即杠杆的特点)2、认识杠杆的巧妙作用及它是如何参生作用的。

3、能利用杠杆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作用教学难点:了解杠杆的简单原理教学用具:杠杆尺、钩码、标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杠杆能在生活中参生这样大的作用,那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

二、杠杆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1、出示杠杆尺,认识杠杆尺的结构。

2、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杠杆能省力吗?1、杠杆尺是研究杠杆的好材料。

2、如何将使用杠杆尺。

3、对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作好记录。

(P6)4、实验:(1)分别改变挂在杠杆尺左边和右边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改变?(2)把那些有较少的钩码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都找出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P7)5、分组分析统计数据。

四、思考问题为什么在有些地方人们要使用不省力的杠杆?五、课堂小结通过我们的学习,请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要求进行使用。

并想一想那些用的是省力杠杆,哪些用的不省力杠杆?四螺丝刀里的科学教学目标:1、认识螺丝刀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些方便。

2、认识螺丝刀的力臂的原理在那里。

教学重点:认识螺丝刀的力臂的原理在哪里。

教学难点:认识螺丝刀的力臂。

教学用具:螺丝刀、钩码、铁架台、水龙头、滑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1、先出示一点方向盘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一个轮和一个轴。

2、再结合方向盘让学生与螺丝刀对比,看两者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与不同之处。

3、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什么叫轮轴。

4、体验活动:体验哪种方法更省力。

(1)用一根绳子把几个钩码系在螺丝刀的刀杆上,转动刀柄,将钩码吊起;(2)把这几个钩码系在刀柄上,转动刀杆,将钩码吊起。

三、轮轴的研究。

1、实验操作:(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2、扩展练习。

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它给我们的生活也生产带来了哪些方便?四、课堂小结五动滑轮和定滑轮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轮轴进一步认识滑轮。

2、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在我们日常中生活中的使用。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用具: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1、引导学生观察国旗台的旗杆顶(或回忆长旗仪式),想一想为什么轻轻一拉绳,旗帜就能长那么高。

2、结合导入新课的内容让学生头脑中的问题逐渐清晰。

3、认识定滑轮的定义。

4、实验操作了解定滑轮的作用:(1)试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2)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5、仔细体会利用定滑轮后有什么不同?(指名学生发言,把探讨内容引到省力上)5、可以用挂秤实际测试。

三、会移动的轮子。

1、认识动滑轮的下义。

2、讨论动滑轮在生活中主要在那些地方得到使用。

3、比较动、定滑轮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训练如果说定滑轮也是一处杠杆,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六起重机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产生的具大作用。

2、知道滑轮在生活中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并认识共工作的原理。

3、学会开动脑筋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些小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定、动滑轮是如何工作的。

教这难点:认识其工作的原理。

教学用具: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决问题1、滑轮组的作用。

2、实验探讨滑轮的作用。

(1)试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下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2)增加滑轮的数量,试试吊起同样的重物需要的力的大小有什么变化?(3)学生分组实验三、游戏体验。

四、说出自己的发现七在斜坡上教学目标:1、知道斜面也能够省力。

2、认识斜面是如何省力的。

3、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用具:圆筒、层板、教学过程:一、结合生活导入新课。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1、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2、试举生活中的实例来反映斜面可以省力。

3、定义:像人行公路的斜坡一样,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4、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5、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找一找,要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八我的自行车一、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

3、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二、本章小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

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怎确定义。

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巩固.一抵抗弯曲教学目标:1、认识弯曲产生的原因。

2、知道通过怎样的原理来抵抗弯曲。

3、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或与同学的合作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通过怎样的原理来抵抗弯曲。

教学难点:知道抵抗弯曲的原理。

教学用具:纸、回形针、尺子、钉子、木板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新课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1.、教师提出问题: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

那厚的纸呢?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纸的厚度,纸的抗变曲能力会怎样呢?(小黑板出示)2、通过同学的猜想会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响弯曲的因素上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注意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

(2)怎样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3)表格设计:表1 纸的厚度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4、并根据所得数据制成曲线图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本课时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得要培养)5、最后得出结论: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三、平放还是立放。

我们发现桥梁的横截面一般是什么样子的?观察桥梁是怎样安放的,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说说这样安放的理由。

并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二增强抗变曲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发现薄形材料改变形状后抗弯曲能力可以增强。

2、了解条形建筑材料常见的形状结构(“工”型、槽型、“T”字型、“L”型,直角型等)。

3、培养学生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作出解释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薄形材料改变形状后抗弯曲能力可以增强。

教学难点:了解条形建筑材料常见的形状结构。

教学用具:瓦楞纸、小刀、厚纸、金属泊、测试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瓦楞纸的研究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都用到一种纸,同学们知道这种纸的名字吗?1、感知瓦楞纸的特性2、实验一:我们利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的,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三、形状与抗弯曲能力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估计一下,什么样的形状有好的抗弯曲能力?1、实验要求:不改变纸的长度,把纸折成不同形状,预测并实际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

2、测度记录:形状预测抗弯曲能力实测抗弯曲能力3、小黑板出示问题:(1) 与没有折的纸比较,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增强了吗?(2) 比较这些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的大小,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3) 为什么有的钢材或铝材要做成“T”、“U”、“L”、“工”字或“口”字等形状?四、总结三拱形的力量教学目标:1、认识拱形能够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了解拱形结构在建筑上的应用。

2、通过实验知道拱形提高抗弯曲的能力是如何得来的,认识拱形受力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拱形能够增强抗弯曲的能力。

教学难点:拱形如何加强抗弯曲的能力。

教学用具:纸板、铁片、图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二、拱形承受压测试。

1、实验: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与记录)3、要求: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

4、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四、长寿的石拱桥四找拱形教学目标:1、了解圆顶形、球形以及各种弧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生物体结构中存在的拱形结构,加深对生物体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