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完备学习计划前言对于考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同学而言,由于建筑历史这门专业科目复习参考书较多,考试的内容比较细,对于基础知识点的考查比较多,然而专业课考试的难度并不是很大。
所以,第一遍的参考书学习,一定要仔细梳理参考书的知识点并全面进行把握。
复习的时候需要拿出百分百劲头亲自动手去学习,去思考。
建筑历史的复习大家的区别最主要在于复习的精细度,那些大的线索有用心的人基本都能记下来,可是比如某个建筑的建造年代这样一些细节信息就不一定大家都会去记,赢就赢在这些地方了,所以在复习的开头就要养成好习惯,要关注细节信息。
一、专业信息介绍1、院系专业信息,包括就业、导师、科研情况学校简介: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
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4个学院,56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具体专业:目前,建筑学院已经形成“建筑•规划•景观•技术”四位一体、交叉融贯的学科架构,以及六年制本硕统筹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建筑学院是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单位。
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二级学科是该领域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学科。
建筑学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在2003年和2008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连续两次被评为第一名。
六十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培养了近五千名毕业生,他们在国家建设岗位上、在国际建筑舞台上辛勤耕耘,涌现出了一批建筑大师、两院院士、学术名家,造就了一批中国建筑事业各个时期的领军人物。
建筑学考研分为三个方向,建筑设计及理论、建筑技术方向和建筑历史方向。
建筑设计及理论和建筑技术方向的初试内容一样,参考书目也一样,建筑历史方向的专业课不同,单独出题。
081300建筑学01建筑历史与理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 203日语或 241德语或 242法语③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④514中国传统风格建筑与文物保护设计(6小时)考试科目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考试包含建筑、规划、景观等3个方向组合题,学生可自行选做,其中一个方向的内容可占总分的80%左右。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建筑理论或文物保护理论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 203日语或 241德语或 242法语③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建筑设计理论03城市规划与设计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 203日语或 241德语或 242法语③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④512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城市规划原理04景观建筑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 203日语或 241德语或 242法语③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或 512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或 513景观规划设计(6小时)本专业科目四可任选511、512、513其中的一项。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景观学理论05建筑技术科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 203日语或 241德语或 242法语③301数学一或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或 802建筑物理本专业有两种组合任选其一:组合一,301、802;组合二,602、511。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建筑技术基础注:关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及各专业的导师情况请登陆我校研究生网站察看:/chs/data/jianjie/orgnize.htm专业介绍/chs/data/shizi/导师介绍2、本专业近三年报考录取情况年份计划招生数实际录取数免推生人数计划外招生复试分数线奖学金人数2008 16 20 20 4 340 全部公费2009 14 18+22 20 26 320 18人公费,2人自费2010 14+9 17+9 20+9 3 360 37人公费,18人自费注:根据以往的经验,报考本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公共课成绩要达到50分,专业课成绩要达到90分,否则即使是总成绩过线也有可能被淘汰!3、出题老师情况吕舟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建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紫禁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学术委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CHINA)副主席,国际文化财产保护及修复中心(ICCROM)理事,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从事建筑历史教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参加国家重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保护设计各方面的工作;作为ICOMOS专家进行世界遗产申报项目的审查等工作。
开设课程的课程有:外国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文化遗产保护、认识文化遗产。
发表论文有《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世界遗产保护与全球治理》、《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保罗.波多盖希和他的自然形态建筑》、《从雷峰塔谈文物建筑复原问题》、《中国当代建筑思潮》、《意大利建筑的多样性》、《历史环境的保护问题》等。
王贵祥教授,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开设课程有本科:三年级设计专题——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古建筑测绘实习,研究生:中国古典建筑与法式制度(唐宋部分),中西建筑文化比较概论,西方建筑理论史。
论文有“大壮”与“适形”——中国古代建筑思想探微,《美术研究》,1985年中国古代都城演进探析,《建筑史论文集》,第10辑,1990年,佛塔的缘起、意义与流变,《建筑师》,第52辑,1994年,世纪之交——两难中的北京新建筑,《建筑百家评论集》。
4.复试情况复试(300分)包括三个部分:(1)专业笔试(100分)。
(2)英语听力+口语面试(50分)有三个老师,还有一个助手(通常是学生)。
听力面试是由助手念一段短文(可能是笑话,也可能是一个小故事),然后你把这段话的大体意思复述一遍就可以了。
短文会念两遍,所以你听的时候第一遍先记住大意,第二遍就得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记住(也只要记住这四个就可以了),然后复述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了。
口语部分是通过抽一个信封里面的题目来答题,也很简单,答得时候老师偶尔会针对你的回答情况问再问几个问题,这部分也不难,只要你把能把自己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3)专业综合面试(150分)(抽一道专业题回答,如果不会还有一次换题的机会,还会问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问题;五个老师面试你,每个老师扮演的角色不太一样,有的专门当好人,有的专门挑刺,有的还会打瞌睡,呵呵),这部分是最为关键的。
老师考察点很多,而且问完了你抽到的题目后,老师往往还会问一些其他题目:比如你都看了那些书有和收获?你在本科期间有参加社会实践吗,并举个具体的例子予以说明?答题的关键在于你一定要把握答题的思路和逻辑。
让面试老师觉得你条理很清晰,逻辑很严谨,论据很充分就可以了。
面试老师评判一个学生的面试情况,往往不全是根据学生的答题内容,实际上他们是更看重这个学生的考虑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测试的老师都很和蔼,会制造轻松的交谈气氛,让你放松,发挥出最好水平。
同时,人大对学生还是很负责任的。
听学长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前些年有两个初试很高分的女生,复试时相当紧张,抽到不会答的题目,就一声不吭,场面很僵,老师没办法,只能让她们出去调整一下情绪再来一次。
第二次呢,她们又抽到不会答的题目,又是一样的一声不吭。
唉,按道理,她们应该没有机会了。
但是为了对学生负责(毕竟是高分考生呀),系里的老师和研究生院的领导开了个紧急会议,决定再给她们机会,可是啊,可是,她们还是没有抓住机会!二、复习规划指导复习规划指导1、往年大纲变化解读专业课分为建筑历史和六小时快速设计两门课程。
从99-07年九年试题的分析来看,基本保持的比例是1: 1。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2003年以来,专业课(包括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从以前的 100分增加到了150分。
学校规定复习资料有如下几个:1、<<中国建筑史>> 潘谷西2.<<外国建筑史>> 罗小未(清华大学教授)3.<<20世纪西方建筑史>>吴焕加(清华大学教授)4. <<图说建筑史>>5.<<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的)6. <<中国古代建筑史>> 刘敦桢2、历年考试难度分析例如:从近五年题型来看,建筑历史必考的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还有可能考到画图题和选择填空。
就每种题型的作答要点分析如下:题型作答要点分析占比10~20分名词解释通常有3~5个名词需要解释,这部分内容作答需要准确,最好是按照参考教材中的定义作答,不需要发挥和解释,精确最重要。
根据我的经验,这类题型往往最伤脑筋,考的是扎扎实实死记硬背的功夫,分值虽然不高,犹如鸡肋。
但是往往这部分题目答得越标准规矩,越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和好感。
所以仍然值得花时间好好准备。
30~40简答一般有4个左右的简答题,答题技巧是把要点答全,比如一个问题下面有3个要点,只需要开宗明义地写出3个要点,并且在每个要点后加上一到两句解释的话就可以,不需要做过多的延伸,而且要尽量忠实于参考教材。
一般说来3个要点答全即可得满分,缺少要点会被扣相应的分数。
因此这部分也是考的死记硬背。
(本专业的老师都喜欢考自己书上的内容,所以要想得高分就要好好背书。
)40~60论述通常有2~3个不等的论述题,基本上每个题考的是一本参考书的内容,有些题目可能有多门课程和参考书的综合和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