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数学的历史长河,感悟浩瀚的数学海洋中数学之博大精深,聆听古人之数学智慧思想,领悟今之众数学大家所长。
1.欢迎加班级入QQ 群!名称:国培初中数学泰州班 QQ 群号:222473248希望你尽快加入,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沟通与交流。
2.学习计划主第2期2012年4月8日国培计划(2011年)”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第二周(4月2日—4月8日)学员学习计划1.继续学习课程2.网上交流、学习,并在班级论坛或学科论坛发表主题帖和回帖3.参加继教网组织的第二次国家级专家视频在线指导活动(具体时间请查看本学科通知)4.开始提交第2份作业5.学习班级简报和学科简报有关内容附:相关学习要求:1.课程学习培训期间需完成6门必修课程的学习,每门课程学习时间为3小时,总的课程学习时间不低于18小时。
注:选修课程可视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不计入考核。
2.研修日志将研修过程中个人的点滴感悟、心得、收获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
培训期间需按时提交4篇研修日志。
(具体要求见项目主页)3.作业培训期间学员需从平台发布的学科作业中选择2份完成。
每份作业的提交时间,学员视自己的情况而定,但所有学员在第四周结束前需完成两份作业的提交。
4.在线研讨活动(BBS)(仅限初中历史学科)培训期间初中历史学科有1次主题在线研讨活动(学科论坛内进行),学员需针对研讨主题,在国家级专家团队的引领下,积极回帖。
5.专家视频在线指导活动积极参加培训期间的国家级专家视频在线指导活动,共3次(初中历史学科2次)。
6.日常交流学习其他学员提交的优秀成果并发表评论;积极将自己日常教学或培训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发布到论坛,以便学员之间相互交流探讨。
培训期间学员共需发表10个主题帖、20个回帖。
3.“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培训评价与考核1.考核评价原则(1)网上自学与网上交流相结合:既注重引导学员网上自学,也要求学员积极参与网上交流活动。
(2)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既要考查学员网上学习过程的情况,也要考查学员作业完成情况。
(3)合格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既要依据制定的考查合格标准进行评价,也要依据制定的评优标准表彰奖励优秀学员、优秀辅导教师等。
2.学员考核评价标准3.评优奖励由继教网制定评优方案,各省根据培训实际情况做调整,在本省范围内评选出优秀学员、优秀班级辅导教师。
各项评优比例控制在20%以内。
关于作业量的说明:并非6次作业全做,只是至少完成并提交2份作业。
在优秀学员评比中规定:满分为30分,其中提交1份作业得10分,如该份作业,被辅导教师批阅为优秀则加5分(总计15分)、批阅为良好则加3分(总计13分)、批阅为合格则加2分(总计12分)、批阅为不合格则加0分(总计10分)美国教育专家:多种教学技巧激活课堂(《现代教育报》2006年7月10日)凭学生的作业或考试成绩,能否来判断他们是否学会了?对此,美国教育专家斯尔维亚〃Y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的弊端:“那就太晚了,毕竟课已经教过了。
而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的内容更重要,因为你在课堂上要监督学生的学习。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及时地检查学生们是否理解了你所教的内容呢?约翰〃霍林斯伍德向两国的教师、校长介绍了自己的经验——通过提问题掌握是否学生在学你在上课时教的内容,要问具体的问题,不要问“你们都听懂了吗”?要问他们一个具体的问题,如:“我要找一个同学告诉我解这道题的第一步”。
问完问题后,教师要等3到10秒钟,让学生思考,在心里准备答案。
在老师问问题前如果叫了某一位学生回答,其他大部分人就不会想答案了,因为老师已经叫他回答了。
现在老师们要换一个方法提问题,教师应该先选择学生回答问题还是自己先问问题?“每个课堂上都有聪明的学生会回答问题,但你需要把你的问题分派给所有的学生来检查是否每个学生都在学。
做这个要有方法,你可以把学生的名字写在纸上,但是不能让学生知道叫谁。
”霍林斯伍德说。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接下来你就要给出有效的反馈了。
如果学生回答正确,你就把正确答案高声、清晰地重复一遍,让全班同学都听到正确的答案。
如果回答的部分正确,老师要补充和修改一下并重复这个答案,这样学生就听到了老师补充和修改过的正确答案;如果学生的答案不正确,再叫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两个学生的答案都是错误的,停下来,重新再讲一遍,再叫这个学生,重新问一遍。
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来验证学生的学习呢?霍林斯伍德提出的策略是:让所有的学生把答案写在塑料白板上,但也可以使用粉笔板,甚至一张纸。
学生写下答案,举起来让老师看,然后擦掉答案,准备写另一个问题的答案。
教师可以这样示范: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加法运算。
我想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拿出白板来。
同学们,我想让你们写出2+2=?一分钟后,举起来给我看。
写大一点,这样我能看得清楚。
举起来,让我看……“写在白板上,你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答案。
这样比叫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来写要好得多。
”他说。
斯尔维亚〃Y则认为,会教课的老师都是教几分钟后就检查一下学生是否学会了。
可以问问题,也可以用白板,但他们一天总是不停地教、检查,教、检查。
“作为教学领导者,你们应该让你们所有的教师都要做到教、检查,教、检查。
刘海燕五教学中运算能力、符号意识、模型思想应如何去培养培养学生的符号运算能力是数学学科教学目的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往往在运算上失分很多,一方面反映在学生身上,思想重视不足、概念模糊、方法僵化等诸多原因,另一方面也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运算问题研究不够,平时的训练重视不够,要求不严和简化运算的策略分析研究不足所致。
因此,必须从“教”与“学”双方加强训练,才能达到运算准确和迅速的目的。
一)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运算。
我们在教学中常看到,有时学生做练习时,只满足于有解题思路,只列式不运算或者不想运算,错误的认为,思路清了,方法会了,题就做对了,把培养运算能力的训练看成是浪费时间,把运算中出现的错误归结为“粗心大意”。
事实上,培养运算能力不是短时间就能奏效的事情,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而逐渐形成。
因此在课堂训练中就要严格要求学生,每做一道题就应该完完整整的做完、做对。
每次测试后要求学生统计由于运算不准确失分多少,使学生感到心痛,从思想上重视运算。
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提高运算的准确性教学中基础知识是算理的依据,对运算具有指导意义,基础知识混淆、模糊,解题技巧不过硬,往往是引起运算错误的根本原因,所以加强和落实双基教学是提高运算能力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具体就是要求学生要做到:(1)熟记某些重要的定义、定理、数据公式和法则,因为准确无误是运算的基本要求,而正确地记忆公式和法则是运算准确的基础;(2)正确理解概念,并能掌握公式的推导,只有理解某些概念与公式的推导,才能做到公式的正用、反用和活用,从而提高运算能力。
三)加强推理训练,提高运算的简捷性教学中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推理训练,平时练习就要求做到步步有根据、有充足的理由,并注意运算的顺序,在教学时既要使学生了解“怎样运算”,而且要明确“为什么要这样运算”,这样就能保证运算的正确性。
另外,教学时要启发学生灵活运用条件,提高运算的简捷性,如灵活运用概念、公式,灵活选择运算途径等等。
)掌握数学运算的技巧性和灵活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规”(即常规方法)与“巧”(即技巧解法)的关系,“规”是基础,而“巧”是提高。
让学生通过练习,有意识地去发现,归纳一些技巧技能,这对于做到运算迅速是十分必要的。
四)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工作。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数学建模以学生为主,教师利用一些事先设计好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和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努力进取的学风,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和气氛,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创造一个环境去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数举素质,强调的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知识与结果。
姜庆忠四、运算能力、符号意识、模型思想与数学内容的联系是什么?与运算能力相关的内容:有理数、实数、代数式的运算、方程或不等式的求解。
与符号意识相关的内容:符号的表示、解释、运算以及符号之间的转换。
与模型思想相关的内容:方程与不等式模型、函数模型。
五、教学中应如何去培养运算能力、符号意识、模型思想?(1)运算能力:要透彻地理解概念、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不断同化、顺应,让学生正确、有序、逻辑合理地进行符号运算。
其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带规律性的东西,掌握一般的运算规律及常用的技能技巧。
第三,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2)符号意识:1、重视情境教学——帮助学生去认识与理解符号感。
2、遵循认知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建立并发展符号感,要符合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同时要逐渐渗透归纳、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3)模型思想:在教学中尽量设计学生参与性强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的认识历经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发现:1、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某一个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出“演变点”;2、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的,要突出“连接点”;3、新知识可以看作与某一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
这样才能使学生熟练应用建构的模型解决相关问题葛余常运算能力一、意义及作用运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初中数学中大多数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运算。
但是,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在计算时机械地搬用运算公式、盲目推算,缺乏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等。
因此,《课程标准修改稿》将“运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提出运算能力培养的价值,即“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运算能力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尤其是数与代数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在标准中的含义《课程标准修订稿》将“运算能力”界定为“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正确”是对运算结果的要求,这是进行一切运算最终的也是最根本的要求。
“根据法则和运算律”也就是运算的依据和运算的前提。
这要求学生要理解运算时所用的法则和运算律,不仅如此,还要求会正确、恰当地应用这些运算律、运算法则。
此外,《课程标准修订稿》还指出了“培养运算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因此,运算能力不仅包含对运算意义、法则、公式、运算程序的正确理解,还包含对简捷的运算途径的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