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饱和烃(环烷烃)

第三章饱和烃(环烷烃)


椅型构象:(动画)
3 2 1 4 5 6 3 2 4 5 6 1
①所有两个相邻的碳原子的碳氢键都处于 交叉式位置; ②所有环上氢原子间距离都相距较远,无 非键张力。
船型构象:(动画)
1 2 3 4 5 6 3 2 4
H
5 6
H
1
①C2-C3及C5-C6间的碳氢键处于重叠式位置; ② 船头和船尾上的两个碳氢键向内伸展, 相距较近,比较拥挤,存在非键张力。
ª ü Î e¼
④环上有取代基时,e键取代比a键取代更稳定。
H R H R H R R H
e键取代,R与 CH2处于对位交叉 能量较低,含量较高 优势构象
a键取代,R与 CH2处于顺位交叉 能量较高,含量较低 非优势构象
(动画)
例:
Cl Cl
Cl
Cl
Cl Cl
¹¹ ¨
Cl Cl
Cl Cl
¹¹¹¹ à
(1) 单环脂环烃

CH2 CH2
CH2
CH2 CH2
CH3
CH3 CH3
环戊烷
甲基环丁烷
1,2-二甲基环戊烷
CH3

H CH3
CH3

H CH3
CH3 H
CH H3C
CH3
H
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
反-1,4-二甲基环己烷
CH3 CH3
3-甲基-1-环己烯 5-甲基-1,3-环戊二烯
(2) 二环脂环烃 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环的是双环化合物。
饱和脂环烃 脂环烃 不饱和脂环烃 环烷烃 如
... ... ... ...

环烯烃 如 环二烯烃 环炔烃 如
... ... ... ...
根据脂环烃分子中所含的碳环数目不同,分为单环、 二环和多环脂环烃。
(二) 脂环烃的命名
(1) 单环脂环烃 (2) 二环脂环烃
(甲) 桥环烃 (乙) 螺环烃
(二) 脂环烃的命名
第三章 脂环烃 -cycloalkane
(一) 脂环烃的分类 (二) 脂环烃的命名 (三) 脂环烃的性质 (四)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五) 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六) 脂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七) 脂环烃的主要来源和制法 (八) 环戊二烯 (九)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一) 脂环烃的分类
脂环烃——由碳原子相互连接成环,性质与开链烃相 似的环状碳氢化合物。 根据环上碳原子的饱和程度不同,可将脂环烃分为 环烷烃、环烯烃、环炔烃等。
a. 通过C-C键的自由旋转形成椅式构象,消除张力; b. 椅式构象中的a键、e键,a、e键的相互转换,e键 取代稳定。
环己烷的椅式构象
环己烷的船式构象
船式与椅式翻转,环己烷二种椅式构象互换
取代环己烷的构象1
+ Cl2
¹¹¹ ò
Cl
+ HCl
+ Cl 2
光或热
Cl + HCl
+ Cl 2
光或热
Cl
+ HCl
(2) 氧化反应 室温下,环烷烃不能使KMnO4褪色, 据此可区别 C=C和C≡C。例:
CH2=CH 2
KMnO 4
紫色退去 不退色
在加热或催化剂存在下,环烷烃可 被氧化,产物因反应条件而异:
环戊烷的结构:
C:sp3杂化, 轨道夹角109.5° 正五边形内角为108° 角张力:109.5-108=1.5°
可见,环戊烷分子中几乎没有什么角张力,故五元环 比较稳定,不易开环,环戊烷的性质与开链烷烃相似。
事实上,环戊烷分子中的五 个碳原子亦不共平面,而是 以“信封式”构象存在,使 五元环的环张力可进一步得 到缓解。 (动画)
Cl Cl
CH3 H3C CH(CH3)2
CH3 C(CH3)3
H CH(CH3)2 H
¹¹ ¨
CH3 H
¹ ¹¹ ¨
H CH(CH3)2
Cl
Cl
H
CH3 C(CH3)3 CH3
H 优势构象
CH3 C2H5
H
优势构象
C2H5
H
(六) 脂环烃的主要来源和制法
主要来源:石油。
制法: (1) 芳香族化合物催化氢化 (2) 分子内关环 (3) 其它方法
H2O
CH3CH2CH2Br
¹·¹ ¹ ¹·¹ ¹
» ׿ · ² Ò ª »
+ HBr
(4) 环烯烃的反应
环烯烃的性质与开链烯烃类似,易加成、氧化等。
CH3
H2/Ni
CH3
HBr
Br
CH3
Br
Br 2
CH3
Br
CH3
KMnO 4
O COOH
(四)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 • • • 环的大小与环张力、环的稳定性 环丙烷的结构 环丁烷的结构 环戊烷的结构
∴我们重点掌握椅型构象。
• 椅式构象的特点 ①六个碳原子分布在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 上(上三,下三): ②十二个碳氢键分为两种类型:a-键(直 立键)和e-键(平伏键),每个碳原子上都 有一个a键和和一个e键:
e键
a键
③由一种椅型构象可翻转为另一种椅象(动 画)。同时,a、e 键互换:
ª ü Î a¼
环丙烷的结构 物理方法测得,环丙烷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共平面。 显然,环丙烷中没有正常的C-C键,而是形成“弯曲 键”:
由于环丙烷分子中的C-C键不是沿 轨道对称轴实现头对头的最大重叠,而 重叠较少,张力较大,具有较高的能量。 根据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环丙烷的 化学性质应该活泼,容易开环加成。
(乙) 加卤素
(区分环丙烷与开链烷烃)
CCl4 ¹¹
+ Br2 + Br2 + Br2 + Br2
BrCH2CH2CH2Br
ת · Ò ¿ »
D
Br(CH2)4Br (¹¹¹¹¹¹!) ¹ ·
¹ú ¹¹ ¹ú
» ת · ² Ò ¿ »
¹ú ¹¹ ¹ú
(丙) 加卤化氢
׿ » Ò ª ·
+ HBr + HBr
OH + O2
环烷酸钴 环己醇
O +
环己酮
+ O2
浓硝酸
COOH COOH (己二酸)
(3) 加成反应
(甲) 加氢
+ H2 + H2 + H2
Ni Ni
80 C 200 C Pt 300 C
£ ¡
CH3CH2CH3 CH3CH2CH2CH3 CH3(CH2)3CH3
£ ¡
£ ¡
² » Ò × ¿ ª » ·
联二环己烷 (联环烃)
螺[4,4]壬烷 (螺环烃)
二环[4,4,0]癸烷 (稠环烃)
二环[2,2,1]庚烷 (桥环烃)
两环共用一个碳原子双环化合物的叫做螺环化合物; 两环共用两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叫做桥环化合物。
(甲) 桥环烃的命名 固定格式:双环[a.b.c]某烃 (a≥b≥c) 先找桥头碳(两环共用的碳原子),从桥头碳 开始编号。沿大环编到另一个桥头碳,再从该 桥头碳沿着次大环继续编号。分子中含有双键 或取代基时,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其位次:
环丁烷的结构:
C:sp3杂化, 轨道夹角109.5° 若四个碳形成正四边形,内角应为90° 角 张 力 : 109.5 - 90 = 19.5° < 109.5 - 60 = 49.5° 环丁烷中的C-C键也是“弯曲键”,但弯曲 程度较小。 ∴环丁烷较环丙烷稳定,但仍有相当大的张力, 属不稳定环,比较容易开环加成。 事实上,环丁烷中四个 碳原子不共平面,这样可 使部分张力得以缓解。(动 画)
(四)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实验事实: 环的稳定性:三元环<四元环<五元、六元环
why? 结构所致!环张力所致!
环烷烃的环张力越大,表明分子的能量越高, 稳定性越差,越容易开环加成。 可用环烷烃每个CH2单位的燃烧热来表明环 张力的大小。
一些环烷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燃烧热如下所示:
以上的数据说明: 环越小,每个CH2的燃烧热越大,环张力越大。
2 3 4 6 5 1 2 7 3 4 5 5 4 1 6 7 3 3 1 2 2 4 7 1 6 5
双环[3.1.1]庚烷
双环[2.1.0]戊烷
双环[2.2.1]-2-庚烯
CH3
5-甲基双环[2.2.1]-2-庚烯
(乙) 螺环烷烃的命名
固定格式: 螺[a.b]某烃
(a≤b)
先找螺原子,编号从与螺原子相连的碳开始, 沿小环编到大环。例:
4 1 3 5 6 7 2 7 4 3 6 5
CH3
1 2
H3C
CH3 1,3-二甲基螺[3.5]-5-壬烯
5-甲基螺[2.4]庚烷
(三) 脂环烃的性质
(1) 取代反应 (2) 氧化反应 (3) 加成反应
(甲) 加氢 (乙) 加卤素 (丙) 加卤化氢
(4) 环烯烃的反应
(三) 脂环烃的性质
(1) 取代反应 五元、六元环易发生取代反应。
(1) 芳香族化合物催化氢化
OH + 3H 2
Ni DP
OH
(2) 分子内关环
Br Br + Zn
NaI,乙醇 D80%
+ ZnBr 2
(3) 其它方法
+ CHO
30 C 100%

CHO
本章重点:
① 环的大小与其稳定性(三元、四元环不稳定, 易开环加成;五元、六元环稳定,不易开环加 成); ② 环丙烷的结构、弯曲键的不稳定性; ③ 环己烷的构象:
(五) 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