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检测一1、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
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
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打倒列强,铲除军阀”B.“要和平,争民主”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还我河山,守土抗战”2、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 )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④重庆谈判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3、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有()①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下列史实不能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的是()A.黄埔军校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5、1946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
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共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
”这表明( )A.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B.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共产党在战场上连连打败国民党D.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6、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 A. 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 通过了《共同纲领》C. 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D. 签署了《双十协定》7、1945年8月,毛泽东接受蒋介石邀请,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B.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C.揭露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罪行D.赢得战略决战的时间8、下列内容不属于《双十协定》内容的是()①坚决避免内战②建立独立、自立和富强的新中国③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④承认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③9、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日战争后作的一副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
这幅画揭穿了( )A.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B.法西斯集团吞并中国的企图C.蒋介石对日本的姑息纵容D.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危险10、全面内战爆发是在国民党军队进攻( )A. 陕甘宁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C.晋冀鲁豫解放区 D.大别山区11、1947年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车轮,使它走向颠覆的道路。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
”毛泽东作出此判断,主要基于( )A.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B.人民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D.国民党的主力已基本上被消灭12、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进攻的指挥员是()A.毛泽东、周恩来B.刘伯承、邓小平C.彭德怀、贺龙D.朱德、陈毅13、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主要是为了()A.歼灭敌人有生力量B.以空间换取歼灭敌人的时机C.避免与国民党军队的正面交锋D.实现战略上的进攻部署14、诗人钱来苏曾经赋诗一首:“将军飞渡勇无俦,天险黄河一夜收。
四十万军经一击,摧枯拉朽到莱州。
防守徒夸有天险,持支危局仗滔滔。
欢呼飞将从天降,顿使顽奴命运消。
”在“将军”的指挥下,1947年6月30日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的是()A.西北解放军主力 B.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C.东北解放军主力 D.华东解放军主力1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名称,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特定的时代特征,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
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②③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 D. ③①②16、下面是蒋介石两封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电报,仔细阅读电文,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材料二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举凡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未寒(未寒即8月14日)——1945年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1)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变?蒋介石对这一事变持什么态度?(2)依据材料二判断这封电报发于中国哪一重大事件之前?你认为蒋介石为何发起这一重大事件?(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份电报造成的最终结果?17、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哪位中共领导人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的哪次武装起义,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3)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5)从国共两党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第五单元检测二1、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
以下表格设计中,错误的一项是( )重大事件标志性意义(或作用)A.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战拉开序幕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2、《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要求:“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体现这一战略方针的军事行动是( )3、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4、“时间:1948年9-11月;主要战场:锦州、沈阳;结果: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
”这是小明同学对某战役知识的梳理,这场战役的历史影响是( )A.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B.解放了东北全境C.基本解放华北全境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5、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下列不属于三大战役的(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6、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
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7、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下列城市在解放战争期间与上述评价最相关的是( )A.沈阳B.徐州C.北平D.南京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下列属于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决战的是()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9、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
”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②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暴行③中共“七大”的召开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沸血的烧痛”是两岸人民的分离之痛。
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隔的历史事件有()①戚继光抗倭②中日甲午战争③抗日战争④解放战争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③④11、毛泽东生前写下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
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的期间的是( )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C.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D.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2、小明名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中列出了“转战陕北、挺进中原(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关键词,他探究的主题是()A.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13、内战烽火燃起时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的标志是()A.长春解放 B.沈阳解放 C.北平解放 D.南京解放14、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中华时报》以显著的版位刊登了一则新闻:“华北铁路人遭破坏,保垣北境激战又起。
”这条新闻的相关背景是( )A.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 B.八路军组织百团大战C.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 D.国共进行战略决战15、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能够迅速取胜的原因有( )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②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涣散③人民群众的支持④解放军的英勇善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
请选择符合历史发展线索的一项( )①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②中华民国成立收回台湾③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④解放战争胜利蒋介石败逃台湾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17、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国民革命军军歌》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材料三: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同赫尔利的谈话》材料四: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
1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果?(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3)根据材料三,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