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细胞膜与物质的穿膜运输一、名词解释1.脂质体( liposome)2.囊泡运输( vesicular transport)3.流动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4.脂筏(lipid rafts)5.主动运输 (active transport)6.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7.协同运输( cotransport)8.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9.简单扩散( simple diffusion)10.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11.单位膜( unit membrane)12.连续性分泌( continuous secretion)13.受调分泌( regulated secretion)二、单项选择题1.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蛋白质与核酸B.蛋白质与脂类C.蛋白质与糖类D.糖脂E.糖蛋白2.乙酰胆碱的出胞方式是A.受调分泌B.固有分泌C.被动运输D.易化扩散E.离子通道扩散3.蛋白聚糖的出胞方式是A.固有分泌B.受调分泌C.协同运输D.易化扩散E.离子通道扩散4.膜脂分子最主要的运动方式是A.侧向扩散B.翻转运动C.旋转运动D.弯曲运动E.伸缩振荡运动5.细胞吞噬过程中参与伪足形成与伸出的蛋白质主要是A.网格蛋白B.微管蛋白C.肌球蛋白D.中间纤维E.肌动蛋白6.胞吞过程中,提供牵动质膜内陷的包被蛋白是A.COPI蛋白B.肌动蛋白C.OPI蛋白D.网格蛋白E.肌球蛋白7.在生理条件下,胆固醇对膜脂流动性的影响在于A.增加膜的流动性B.增加膜的稳定性C.增加膜的无序性D.增加膜的通透性E.增加膜的选择性8.葡萄糖穿红细胞膜的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发生A.在脂双层中来回移动B.可逆的构象改变C.形成通道D.在脂双层中翻转E.在脂双层中扩散9.不能自由扩散进出脂双层的物质是A.尿素B.乙醇C. O2D. CO2E.Na+10.构成动物细胞细胞外被的是细胞膜表面的A.细胞壁B.糖蛋白C.离子D.糖蛋白与糖脂外伸的糖链E.水11.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A.两层蛋白质分子中间夹着一层类脂B.脂双分子层两侧附着蛋白质C.脂双分子层中间夹着一层蛋白质D.脂分子与蛋白质间隔排列E.脂双分子层镶嵌着蛋白质12.物质不需要膜蛋白帮助,不消耗能量,顺浓度梯度通过膜的自由扩散称为共A.简单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E.胞吐作用13.以简单扩散方式快速通过细胞膜的物质有A. NaB. CO2C.氨基酸D.葡萄糖E.甘油14.由载体蛋白参与而不消耗代谢能,顺浓度梯度进行的穿膜运输方式是A.简单扩散B.主动运输C.易化扩散D.胞吞作用E.胞吐作用15.易化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共同点是A.顺浓度梯度转运B.逆浓度梯度转运C.需要消耗能量D.不需要消耗能量E.需要有载体蛋16.与生物膜流动性呈正相关的是A.鞘磷脂B.膜蛋白C.胆固醇D.卵磷脂E.糖蛋白17.膜功能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A.膜脂的种类B.膜脂的含量C.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D.膜糖的种类E.膜糖的含量18.细胞中的膜糖分布于A.细胞核膜表面B.膜的非胞质面C.内质网表面D.高尔基复合体表面E.线粒体表面19.电子显微镜下单位膜的结构是A.二层深色带,中间夹一层浅色带B.一层深色带和一层浅色带C.二层浅色带,中间夹一层深色带D.一层深色带E.二层浅色带和二层深色带20.单位膜的总厚度约为A. 5nmB.6nmC. 7.5nmD. 8nmE. 9nm21.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Na入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一起带入胞内,此种穿膜运输方式为A.被动运输B.单运输C.同向协同运输D.胞吞作用E.对向协同运输22.葡萄糖经载体蛋白的介导,进入大多数动物细胞内的方式是A.简单扩散B.易化扩散C.离子泵D.协同运输E.通道运输23.细胞膜中的脂锚定蛋白与膜脂类相结合的化学键是A.氢键B.肽键C.共价键D.疏水键E.磷酸二酯键24.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间接驱动A.简单扩散B.易化扩散C.胞吐作用D.共运输E.胞吞作用25.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A.协同运输B.易化扩散C.主动运输D.吞噬作用E.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26.小肠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膜吸取葡萄糖的转运方式是A.共运输B.对向运输C.被动运输D.易化扩散E.简单扩散27.维持细胞内Na浓度低于细胞外Na浓度10-20倍的是A.Na+-H+交换器B.Na-K+泵C.Na+-Ca2+交换载体D.电压门控Na通道E.Na驱动的葡萄糖转运体28.人体内O2、CO2、N2、水和甘油等进出细胞膜的穿膜运输方式是A.简单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E.胞吐作用29.氨基酸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游离面进入细胞的方式通常为A.简单扩散B.离子通道扩散C.易化扩散D.协同运输E.胞吞作用30.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穿膜运输的方式有A.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B.简单扩散和主动运输C.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D.易化扩散和离子通道扩散E.离子通道扩散和主动运输31.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膜蛋白B.胆固醇C.卵磷脂D.脂肪酸的饱和程度E.离子强度32.膜脂分子分布的不对称性是指A.脂分子在膜上亲水头部与疏水尾部不对称B.在两层膜脂中脂分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C.在两层膜脂中膜蛋白不同D.细胞膜外表面是亲水的,内表面是疏水的E.脂双层中糖蛋白只分布在胞外层33.膜脂分子最不易发生的运动方式是A.旋转运动B.侧向扩散C.翻转运动D.弯曲运动E.伸缩振荡运动34.Na+-K*泵水解1分子ATP可转运A.3个Na+、2个K+B.3个K+、2个Na+C.2个Na+、2个K+D.3个Na+、3个K+E.3个Na+、1个K+35.处于持续开放状态的膜通道蛋白是A.乙酰胆碱受体B.K+通道C.Ca2+通道D.应力激活阳离子通道E.水通道36.细胞吞入固体颗粒物质的过程为A.胞吞作用B.吞噬作用C.吞饮作用D.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E.胞吐作用37.有被小窝的作用是A.聚集特定受B.吞入大分子物质C.防止大分子泄漏D.使细胞膜牢固E.吸引胞外物质38.下列过程中,不属于小分子和离子穿膜运输的是A.胞吞作用B.简单扩散C.易化扩散D.主动运输E.离子通道扩散39.细胞膜中膜外在蛋白与脂类的结合主要通过A.共价键B.磷酸二酯键C.糖苷键D.肽键E.非共价键40.主动运输与胞吞作用的共同点是A.转运大分子物质B.逆浓度梯度运输C.需载体的帮助D.有细胞膜形态和结构的改变E.需消耗代谢能41.关于细胞膜上糖类的错误描述是A.膜脂中糖的含量约占膜脂重量的2%~10%B.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C.糖蛋白和糖脂上的低聚糖侧链从生物膜的胞质面伸出D.糖蛋白中的糖链对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影响很大E.与细胞免疫、细胞识别及细胞癌变有密切关系42.膜蛋白不具有的功能是A.转运分子进出细胞B.接受环境信号并传递到胞内C.连接相邻细胞或细胞外基质成分D.结合于膜上的酶可催化细胞的某些化学反应E.使膜发生相变和相分离43.关于细胞膜的错误叙述是A.高度选择性的半通透性膜B.动态的流体结构C.膜载体蛋白只参与主动运输D.接受化学信号的感受器E.膜中的胆固醇是两亲性分子44.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不具有的特点是A.在细胞膜的特定区域进行B.形成有被小窝和有被小泡C.吸入大量的细胞外液D.其物质转运速度很快E.吸取特定大分子的有效途径45.通过连续性分泌途径排出细胞的物质是A.胶原蛋白B.肾上腺素C.消化酶D.神经递质E.多糖46.下列不属于甘油磷脂的是A.卵磷脂B.鞘磷脂C.磷脂酰肌醇D.脑磷脂E.磷脂酰丝氨酸47.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是A.单位膜模型B.流动镶嵌模型C.片层结构模型D.脂筏模型E.捕鱼笼模型48.下列关于Ca2+泵的错误叙述是A.可维持细胞内外的Ca2+浓度梯度B.是ATP酶C.通过对向运输方式转运Ca2+D.分布于质膜、内质网膜上E.每次能逆浓度梯度转运2个Ca2+进入肌浆网49.下列属于非离子型去污剂的是A.十二烷基磺酸钠B.十六烷基三甲基C. Triton X-100D.硬脂酸E.甘油三酯50.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A.LDL受体不能与LDL结合B.LDL受体的基因突变C.LDL进入细胞后不能被降解D.LDL受体缺乏E.LDL受体结构异常51.下列关于水通道的错误叙述是A.AQP1是红细胞膜上的主要水通道B.经典的选择性水通道只能通透水分子C.水-甘油通道对水分子、甘油、尿素具有通透性D.属于内在膜蛋白E.属于配体门控通道52.下列不属于两亲性分子的是A.卵磷脂B.胆固醇C. SDSD.糖脂E.甘油三酯53.下列关于脂锚定蛋白的正确叙述是A.可位于细胞膜的外侧B.以共价键与脂双层内的脂分子结合C.可位于细胞膜的胞质侧D.可通过与磷脂酰肌醇分子相连的寡糖链共价键结合而锚定到质膜上E.以上都正确54.测定膜蛋白的侧向扩散可使用的技术是A.冰冻蚀刻技术B.荧光漂白恢复技术C.细胞周期同步化D.冷冻电镜技术E. Western印迹分析55.下列不属于内在膜蛋白的是A.孔蛋白B.钙泵C.水通道D.Sre激酶E.钙黏着蛋白多项选择题1.关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ATP酶的活性B.由大小两种亚基组成C.钠离子的结合位点位于胞膜外侧D.乌本苷为其抑制剂E.介导逆浓度梯度运输2.外在膜蛋白的主要特点有A.可与内在膜蛋白相互作用,间接与膜结合B.均分布在膜的外表面C.在膜蛋白中含量少,占20%-30%D.可通过离子键、氢键与膜脂分子的极性头部相结合E.改变溶液离子浓度即可从膜上分离出来3.穿膜蛋白的主要特点有A.在膜蛋白中含量多,占70%~80%B.穿膜蛋白是双亲性分子C.嵌入脂双层分子中D.多以α螺旋方式穿越脂双层E.与膜结合紧密4.膜糖类分布在A.脂类双层分子层中B.细胞膜非胞质侧C.细胞膜胞质侧D.内膜系统中糖残基面向膜腔内E.内膜系统中糖残基面向膜外表面5.在人的红细胞膜中,下列脂类主要分布于脂双层外层的是A.鞘磷脂B.磷脂酰胆碱C.磷脂酰丝氨酸D.磷脂酰乙醇胺E.胆固醇6.穿膜转运方式中的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A.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转运B.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转运C.需要消耗能量D.不需消耗能量E.需要膜转运蛋白7.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有A.环境温度B. phC.膜蛋白的含量D.胆固醇含量E.细胞体积8.在调节细胞内pH方面,起作用的跨膜载体蛋白是A.Na-K泵B.Ca2+泵C.Na2-H交换器D.Cl-HCO3交换器E.离子闸门通道9.Na+-K+泵的生理作用是A.产生和维持膜电位B.维持细胞内外特殊的钠钾离子环境C.调节渗透压保持细胞容积恒定D.为细胞主动运输葡萄糖等物质提供条件E.调节细胞的pH10.在人的红细胞膜中,主要分布于脂双层胞质面的脂类分子是A.磷脂酰肌醇B.磷脂酰胆碱C.磷脂酰丝氨酸D.磷脂酰乙醇胺E.鞘磷脂11.下列可以降低细胞膜流动性的是A.脂肪酸链的长度增加B.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增加C.卵磷脂与鞘磷脂比例增加D.相变温度以上胆固醇含量增加E.相变温度以下胆固醇含量增加12.载体蛋白介导的穿膜运输的特点是A.均介导顺浓度梯度运输溶质B.通过构象改变介导物质运输C.扩散速率随溶质浓度的升高可无限增大D.有选择性地转运特异性分子E.对被转运物质不进行共价修饰13.通道蛋白介导的跨膜运输的特点是A.逆电化学梯度转运物质B.对被转运物质有高度选择性C.转运速度快D.通道蛋白形成贯穿膜脂双层的亲水孔道E.多数通道不持续开放14.关于细胞膜对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穿膜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钠泵对Na+和K的转运属于被动运输B.O2和CO2的穿膜运输方式为简单扩散C.小肠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属于协同运输D.钙通道可逆电化学梯度特异性的转运NaE.多数离子通道不持续开放15.细胞外被的功能包括A.细胞的迁移和黏附作用B.作为保护层C.细胞周围的水盐平衡D.与细胞通讯有关E.参与细胞识别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脂质体( liposome):是根据磷脂分子可以在水相中自我装配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球形结构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球形脂质小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