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篇一: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课题名称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1年12月12 日湖南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课题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审批任务书下达日期2011 年12月12 日任务完成日期2011 年12 月26日一、设计目的与设计内容结合《通信原理》课程内容,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增强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设计的能力。

在强调基本原理的同时,更突出设计过程的锻炼。

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要求学生经过课程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学会应用MATLAB软件来实现信号传输中的各个基本环节。

1.设计内容:具体设计题目包括:模拟调制、数字调制、PCM编解码、循环码的编译码、m序列伪随机码、最佳接收等内容。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围绕通信原理课程知识自由选题。

题目1 信息论基本计算要求:(1)编程实现信源平均信息量的计算(2)编程实现离散信道容量的计算(3)编程实现信源编码过程题目2PCM编译码器设计及应用要求:(1)用simulink对系统建模设计一个PCM编译码器(2)输入模拟话音信号观察其输出波形(3)输入数字信号观察其输出波形(4)对所设计的系统性能进行仿真分析(5)对其应用举例阐述题目 3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系统设计要求:(1)编程实现常见基带信号的波形、码型转换:非归零/归零码、AMI码(2)并绘出每种波形、码型的功率谱分布,给出与在理论课上所学相符合的分析与理解(3)编程实现基带传输系统的误码率计算:二电平误码率计算(4)编程实现基带信号传输的扰码与解扰题目4数字信号频带传输系统设计(1)2ASK调制/相干解调器和非相干解调系统(包络检波法)设计要求:a编程实现或是用simulink 对系统建模b输入数字信号序列并进行接收判决c通过多次输入输出对两种系统性能进行分析比较d绘出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2)2FSK调制/相干解调器和非相干解调系统(包络检波法)设计要求:a编程实现或是用simulink 对系统建模b输入数字信号序列并进行接收判决c通过多次输入输出对两种系统性能进行分析比较d绘出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3)2PSK、2DPSK调制/相干解调系统设计要求:a编程实现或是用simulink对系统建模b输入数字信号序列并进行接收判决c通过多次输入输出对两种系统性能进行分析比较d绘出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4)16/64QAM调制/解调系统设计要求:a编程实现或是用simulink 对系统建模b输入数字信号序列并进行接收判决c通过多次输入输出对两种系统性能进行分析比较d绘出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题目5设计一个先验等概的2ASK 最佳接收机要求:(1)编程实现或是用simulink 对系统建模(2)输入数字信号序列并进行接收判决(3)通过多次输入输出对所设计的系统性能进行分析题目 6 设计一个DSB调制/解调(用平方环和科斯塔斯环实现载波提取)电路要求:(1)编程实现或是用simulink 对系统建模(2)输入模拟话音信号观察其输出波形(3)对所设计的系统性能进行仿真分析(4)对其应用举例阐述题目7数字通信频带传输系统综合设计必做题目:题目1,2,3;选作题目:4(1)、4(2)、4、4,5,6中的一个;综合题目7:每班同学中,做2、3、4、5题目的各选2个同学,共计6人合作来完成题目7。

2.设计要求:1、在一周内学生须上机16小时以上,程序调试完后,须由指导老师在机器上检查运行结果,经教师认可后的源程序可通过打印机输出,并请教师在程序清单上签字。

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和格式:设计题目,设计的详细步骤,设计过程中的结果、图形等,设计总结。

3、每组每人必须独立完成,成绩的考核按设计结果、答辩成绩及课程设计报告来综合评定。

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评定。

4、指导教师:彭祯,谭小兰。

二、进度安排第十六周星期三8:00——12:00星期五8:00——12:00星期日8:00——12:00星期日14:00——18:00第十七周星期二14:00——18:00星期四14:00——18:00附:课程设计报告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评分、附件(A4大小的图纸及程序清单)。

正文的格式:一级标题用3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22。

正文的内容:一、课题的主要功能;二、课题的功能模块的划分(要求画出模块图);三、主要功能的实现(至少要有一个主要模块的流程图);四、程序调试;五、总结;六、附件(所有程序的原代码,要求对程序写出必要的注释)。

正文总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不含程序原代码)。

篇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目录1.引言用户接口电路简介…………………………………………………………………3 课程设计的目的……………………………………...……………….…......3 课程设计内容…………………………………………..........................3 课程设计要求.. (4)2.电路工作过程用户接口电路功能..............................................................................4 PBL38710芯片功能及使用...........................................................5 PCM编译码器TP3067.. (6)3. 用户线接口电路原理用户线接口电路原理 (7)4.心得体会 (9)1.引言用户接口电路用户电路也可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

任何交换机都具有用户线接口电路。

根据用户电话机的不同类型,用户接口电路分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和数字用户接口电路两种。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在实现上的最大压力是应能承受馈电、铃流和外界干扰等高压大电流的冲击,基于实现和应用上的考虑,通常将BORSCHT功能中过压保护由外接元器件完成,编译码器部分另外单成一体,集成为编译码器(CODEC),其余功能由集成模拟SLIC 完成。

用户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各种用户线与交换之间的连接,通常又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

根据交换机制式和应用环境的不同,用户电路也有多种类型,对于程控数字交换机来说,目前主要有与模拟话机连接的模拟用户线电路及与数字话机,数据终端连接的数字用户线电路。

课程设计目的1、全面了解用户电路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2、熟悉用户电路接口电路PBL38710和PCM编译码集成电路TP3067的电路组成和使用方法。

3、掌握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和PCM 编译码器在程控交换机中的作用,进一步加深对用户模块七个功能BORSCHT 的理解。

课程设计内容利用PBL38710和PCM编译码TP3067组成用户接口电路,完成用户电路的七项功能。

课程设计要求1、熟悉用户接口电路的原理。

2、利用PBL38710和PCM编译码TP3067组成用户接口电路。

3、在老师的指导想,要求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并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能正确阐述和分析设计和实验结果。

2.电路工作过程用户接口电路功能模拟用户线电路是适应模拟用户环境而配置的接口,其基本功能有: 馈电: 交换机通过用户线向共电式话机直流馈电;过压保护: 防止用户线上的电压冲击或过压而损坏交换机。

振铃:向被叫用户话机馈送铃流。

监视:借助扫描点监视用户线通断状态,以检测话机的摘机,挂机,拨号脉冲等用户线信号,转送给控制设备,以表示用户的忙闲状态和接续要求。

编解码:利用编码器和解码器,滤波器,完成话音信号的模数与数模交换,以与数字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接口。

混合:进行用户线的2/4线转换,以满足编解码与数字交换对四线传输的要求。

测试:提供测试端口,进行用户电路的测试。

这7种功能常用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代表。

对于模拟程控交换机,不需要编解码功能;而在数字程控交换机中,除某些特定应用的小型交换机利用增量调制方式外,其它大部分均采用PCM编解码方式。

数字用户线电路是为适应数字用户环境而设置的接口,它主要用来通过线路适配器或数字话机与各种数据终端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VDU,电传相连。

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框图PBL38710芯片功能及使用用户线接口电路选用的是PBL38710。

PBL38710是2/4线厚膜混合用户线接口电路。

它包含向用户话机恒流馈电、向被叫用户话机馈送铃流、用户摘机后自行截除铃流,摘挂机的检测及音频或脉冲信号的识别,用户线是否有话机的识别,语音信号的2/4线混合转换,外接振铃继电器驱动输出。

PBL38710用户电路的双向传输衰减均为-1db,供电电源为+5V和-5V,PBL38710还将输入的铃流信号放大以达到电话振铃工作的要求,即达到+75V 的有效值。

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邮电部制定的有关标准。

向用户话机供电,PBL38710可对用户话机提供恒流馈电,馈电电流由VBAT 以及VDD供给。

恒定的电流为25 mA。

当环路电阻为2 KΩ时,馈电电流为18 mA。

供电电源VBat采用-48 V;在静态情况下(不振铃、不呼叫),-48 V电源接点至话机;用户挂机时,话机叉簧下压馈电回路断开,回路无电流流过;用户摘机后,话机叉簧上升,接通馈电回路(在振铃时接通振铃支路);PBL38710内部具有过压保护功能,可以抵抗保护TIP-RING端口间的瞬时高压,如结合外部的热敏与压敏电阻保护电路,则可保护250 V左右高压;振铃电路可由外部进行控制;监视用户线的状态变化即检测摘挂机信号。

用户挂机时,用户状态检测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以向CPU中央集中控制系统表示用户“闲”;用户摘机时,用户状态检测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以向CPU中央集中控制系统表示“忙”;在TIP-RING端口间传输的语音信号为对地平衡的双向语音信号,在四线VR端与VX端传输的信号为收发分开的不平衡语音信号。

PBL38710可以进行TIP-RING端口与四线VR端和VX端间语音信号的双向传输和二/四线混合转换;PBL38710可以提供用户线短路保护:TIP线与RING线间,TIP线与地间,RING线与地间的长时间的短路对器件都不会损坏;PBL38710提供的双向语音信号的传输衰耗均为-1dB。

该传输衰耗可以通过PBL38710用户电路的内部调整,也可通过外部电路调整;PBL38710的四线端口可供语音信号编译码器或交换矩阵使用。

PCM编译码器TP3067其实电路编译码器的发送时序和接收时序还是可由外部电路来控制的,编译码器的发送时序由A-D控制电路来控制,而A-D控制电路还是受外部控制电路的控制,同样在译编码器把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规律一般有二种,一种是μ律十五折线变换法,它一般用在PCM24路系统中,另一种是A 律十三折线非线性变换法,它一般应用于PCM30/32路系统中,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变换法,模拟信号经取样后就进行A律十三折变换,最后变成8位PCM 码头,在单路编译码器中,经变换后的PCM码是在一个时隙中被发送出去,这个时序号是由A-D控制电路来决定的,而在其它时隙时编码器是没有输出的,即对一个单路编译码器来说,它在一个PCM帧里只在一个由它自己的A-D控制电路决定的时隙里输出8位PCM码,同样在一个PCM帧里,它的译码电路也只能在一个由它自己的D—A控制电路决定的时序里,从外部接收8位PCM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