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
1、掌握小说的一般知识。
2、了解小说阅读的一般技巧,并学会应用。
学习重点:
学会从人物分析的角度阅读小说
体味多样的人生
——浅谈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 一 ) 小 说 概 念 及 要 素
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
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 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 性的文学体裁。
《半张纸》
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既要着意体会作品具体运 用倒叙、插叙方法的表现力量,又要把倒叙、插叙 部分,还原于发生的时间顺序之中,展现出故事情 节和矛盾斗争的发展进程,把鉴赏故事情节和鉴赏 典型性格统一起来。
有关故事情节的三种常见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 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 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 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 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中年闰土脸上的皱纹 祥林嫂带着的破的碗 “她(祥林嫂)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 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 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 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三).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 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 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 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 的主题。
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 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 随意取代。
• 2. 从侧面描写人物。
•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 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 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 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 性格特征。
例题(一)《林冲见差拨》07海南
(二).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 物性格、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 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 “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 上“尾声”。
艺术的真实
集中的表现 生活Biblioteka 虚构?整理、提炼和安排
真实?
叙事手法
小说的故事情节,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方法。 顺叙是基本的叙事方法。倒叙,把故事的 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 头,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叙故事情节。
• 鲁迅先生通过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 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 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
• (2)心理描写
•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 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 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 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 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15、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①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林冲与众人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 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 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 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 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 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
参考答案: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力小人。
①对比法。 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 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 “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 子”、“久后必然发迹”。
例题(二)小说阅读训练《认识自我》 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 思路:①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形象 的本质) ②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现实意义或揭示 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形象的意义)
“在那扫荡的日子里,树林里像集市一般热闹非凡。山间小路以外的灌木丛 和树林中,赶着母牛和小牛的人家,牵着山羊的老太婆和抱着大鹅的小姑 娘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有人连逃难的时候还带着家兔。”
试品析《牲畜林》开篇的环境描写(P72)
环境描写的作用
•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 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 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 性格; • 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请概括小说《丹柯》所要表达的主题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 5、表达了什么情感。
典型题型
•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 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 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 的一点体会); •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 话的理解和看法。
你读完《认识自我》这篇小说,有何 认识。请简要概述。
请阅读《把灵魂的耳朵叫醒》(见材料) 完成相应的习题。
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 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 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 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 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 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 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 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 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 后必做大官!”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 (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 《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
•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 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 匹猹尽力刺去……”这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 • 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 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 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像是松树皮了”。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 木迟钝而又自卑的人了。
(四)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
人物性格
文章的思想内容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 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 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反映作品的主题。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参考答案:从开始的自我怀疑到产生决心 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然后在与名人外貌特征 的比较中寻找自我,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
(巩固强化训练)《认识自我》
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 寓庄于谐就是用诙谐的语言表达庄重严肃 的内容.回答此题,先确定作者采用了什么诙 谐的手法再确定表达了什么严肃的内容. •参考答案:作者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生动 地描述了赛艾姆“一本正经”地完成了滑稽可 笑的“自我认识”过程,尤其是对赛艾姆的外 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更是幽默风趣,从而引 导读者更深刻领会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形象上 的严肃的人生思考。
“丹柯是那些人中间一个年轻的美男子。美的人总是勇敢的。他对他的朋友 们这样说:“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 得到什么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 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 我们走!喂!嘿!……”
(4). 细节描写
参考答案: ①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在虚幻中求 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形象的本质) ②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 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思考。 (形象的意义)
(巩固强化训练)《认识自我》 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
本题其实是要求概括文章几部分内容:一﹑二两 段是写主人公通过读圣贤书产生了“认识自我” 的念头;三至五写他站在镜子前开始将自己的缺点 与众名人对比,在对比中认为自己的缺点名人都有, 却没有看名人的伟大之处;最后两段写他居然由此 增加了“自信心”,安然睡去.根据这三点可以概括 出他的“认识自我”的过程.
“……她的全部精力,从早晨起就集中在一点上,就是他们全体, 她,妈妈,索尼娅,都要穿得不能再好。……”(《娜塔莎》)
(3). 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 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素芭无声的行动
丹柯豪壮的语言
“素芭一走进牛栏,就用双手搂着绍尔波西的脖子,把自己的面颊紧紧地贴 在它的耳朵上偎擦,而班古利就一边用温柔的目光望着她,一边舔她的身 体。……” “明天将动身去加尔各答。素芭走进牛栏,向她的童年的朋友告 别,亲手为它们加了草料,搂着它们的脖颈,用一双蕴含着话语的眼睛,再 一次深情地望着它们—— ……”
.
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 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一) 小说的环境
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社会环境,即主人公 和周围人物所形成和辐射出来的具体关系。
1.社会环境,指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的社 会背景,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等 。 2.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 时令、气候和地理风貌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