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现场考核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说明数据资料来源1.组织管理1.1管理体系1.1.1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使用该信息系统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管理。
卫生计生(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
1.2管理落实1.2.1人员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随机抽查部分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1.2.2绩效考核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考核的原则,县级卫生计生(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
县级卫生计生(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本地区年度自查考核有关资料,本地区年度自查考核结果、考核报告和有关数据真实可靠(查看原始资料)。
2.资金管理2.1预算安排2.1.1人均补助经费落实截至2015年3月31日,省、市、县各级落实项目资金达到年度项目的人均补助经费标准。
人均补助经费=各级落实资金总额/服务人口数或预算安排人口数。
市、县级年度项目预算资金指标文件(或部门预算批复)。
2.1.2预拨资金拨付及时性自省级下达项目预拨资金起,第一批预拨资金从省级预拨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周期。
各级年度预拨资金下达文件或指标文件、到账通知等。
2.1.3资金到位率截至2015年3月31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年度项目资金实际到位情况。
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资金/预算安排资金)×100%。
县级年度预拨资金下达文件或指标文件、到账通知等。
2.资金管理2.2预算执行2.2.1预算执行率截至2015年3月31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预算安排的年度项目资金的整体支出进度。
预算执行率=(实际支出资金总额/预算安排资金总额)×100%。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度资金支出进度报表、会计账簿和凭证。
2.2.2村卫生室补助到位情况截至2015年3月31日,乡镇卫生院按照对村医完成项目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的考核结果,支付相应全年补助经费的情况。
新增5元经费落实到村卫生室情况。
乡镇卫生院村医分工要求、经费分配有关文件、村医考核结果、乡镇卫生院专项支出明细账和村医补助发放有关凭证。
3.项目执行3.1健康档案3.1.1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县(区)已经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的人数比例。
反映本地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工作进展。
全县(区)常住居民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遵循自愿与引导结合的原则,为辖区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建立统一、规范并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居民健康档案。
3.1.2健康档案合格率县(区)年度新建电子健康档案和纸质档案的合格情况,反映电子健康档案和纸质档案建档质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电子和纸质健康档案真实和规范率。
3.20~6岁儿童健康管理3.2.1儿童系统管理率县(区)已管理的0~6岁儿童,年度内获得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的系统管理服务的情况,反映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质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0~6岁儿童系统健康管理真实率及规范率。
0~36个月儿童建卡、建册、建档率4~6儿童建卡、建册、建档率。
3.3孕产妇健康管理3.3.1产后访视率县(区)已管理的孕产妇,年度内获得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的产后访视服务的情况,反映孕产妇健康管理的质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孕产妇系统健康管理真实率及规范率。
电话回访核实记录真实性。
12周之前建册(卡)的人数÷该地该时间段内活产数×100%。
孕产妇保健建册人,建册率%早孕建册人,建册率%3.4老年人健康管理3.4.1老年人健康体检表完整率县(区)已管理的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年度内获得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的健康体检并填写完整健康体检表的情况,反映老年人年度健康体检的质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65岁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和健康体检表的真实率及规范率。
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3.项目执行3.5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3.5.1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县(区)35岁及以上原发高血压患者,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年度内已获得健康管理的人数比例,反映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数量。
全县(区)常住成年人口数,地区患病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的真实率。
高血压患者规范建档率(18岁以上人群×18.7%=高血压发病率×38%=系管率)33.5.2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县(区)已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年度内获得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的健康服务的情况,反映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高血压患者档案真实规范管理率。
3.6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3.6.1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县(区)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年度内已获得健康管理的人数比例,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数量。
全县(区)常住成年人口数,地区患病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档案的真实率。
糖尿病患者规范建档率(15岁以上人群×9.7%=糖尿病发病率×25%=细管率)3.6.2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县(区)已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度内获得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的健康服务的情况,反映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糖尿病患者档案真实规范管理率。
3.7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3.7.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县(区)已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年度内获得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的管理服务的情况,反映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的质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记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档案真实规范。
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健康宣传和知识普及;对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档,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危险性评估。
3.项目执行3.8健康教育活动3.8.1 健康教育活动核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2011年国家规范要求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情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场地和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1、健康教育资料种类。
2、健康教育宣传栏。
3、开展公众健康宣传咨询服务。
4、健康知识讲座。
5、中医药健康教育、6计划和总结3.9 预防接种服务3.9.1抽查幼儿园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第二剂次接种情况随机抽查适龄儿童的幼儿园登记情况和社区预防接种登记情况。
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第二剂接种率=抽查儿童中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第二剂人数/抽查儿童数×100%。
1、接种门诊和接种人员合格。
2、预防接种管理建证、建卡。
3、免疫规划接种。
每县(区)各抽查2所幼儿园(县抽查乡镇幼儿园,区抽查城区幼儿园),每所幼儿园随机抽查2~4岁儿童30名,考核三项:幼儿园的查验接种证登记情况、适龄儿童麻疹成分疫苗第二剂接种率、社区卫生服务4、疫苗管理。
5、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儿童预防接种登记与幼儿园查验接种登记是否相符(不足30名全部抽取)。
3.10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服务3.10.1 抽查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抽查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抽查的报告卡片数/抽查的时间范围内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
抽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2014年执行国家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负责法定传染病报告和网络直报工作,要求按规定时限报告传染病信息,无漏报,传染病登记本、报告卡、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网络直报信息一致;发生疫情配合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现场疫点处理。
至少抽查10例,不足10例的全部查。
病例分布包括不同月份的病例,相同病例不能超过50%。
结核病防治。
艾滋病防治3.1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核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卫生应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规范要求,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情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的记录以及报告管理制度。
包括:工作记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制度建设文件等。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培训及演练。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率。
3、协助和参与有关机构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
3.11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3.11.1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开展情况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有关工作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制度、方案和服务记录。
服务记录包括: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的相关工作记录。
53.12中医药服务情况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过程中中医药服务情况按照我省中医治服务管理实施方案,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加强有关宣传的情况。
国家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中医诊室,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健康教育。
中医医疗、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中医药预防、中医连续性管理服务、中医药保健、中医药康复。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2、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3、3、慢性病管理,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有关记录、资料。
4.项目效果4.1健康档案应用4.1.1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的已建档人群,按照《规范》要求,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信息,推动档案使用的情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电子及纸质健康档案更新动态真实记录。
4.2慢病控制效果4.2.1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县(区)已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包括随访记录)。
现场抽取高血压患者档案,电话询问或入户核实,现场测量血压。
4.2.2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县(区)已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档案(包括随访记录)。
现场抽取糖尿病患者档案,电话询问或入户核实,现场测量血糖。
5.综合满意情况5.1 综合满意度5.1.1 抽查的服务对象综合满意度了解服务对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综合满意程度。
了解服务对象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情况。
综合满意=方便性+有效性。
通过入户、电话或拦截调查等形式,随机访谈常住居民。
被访谈居民是抽查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辖区内常住重点人群,并获得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的服务。
每县(区)至少随机访谈常住居民30人,重点包括:慢性病患者8人、孕产妇8人、儿童家长8人、老年人6人。
5.1.2 抽查的医务人员综合满意度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医务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的综合满意程度。
综合满意=工作环境+服务管理+培训机会+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