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第六章》一、单选题,以下各题有多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正确答案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
A.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做主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法治与德治相结合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立法律部门的是()。
A.民法商法B.公司法C.商法D.知识产权法3.修改宪法的权力,只能由( )行使。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国务院4.我国立法法明文规定,限制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利的法律必须由()制定,行政机关即政府不得制定限制公民人身或财产权利的法规。
A.国家立法机关B.人民法院C.省人民政府D.国务院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多个法律部门、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干的是( )。
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法律D.宪法6.( )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其相抵触。
A.宪法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行政规章7."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这句话说明了法律具有()。
A.有阶级性B.上层建筑的特点C.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特质D.国家强制性8.下列程序法中,体现了"民告官"的法律救济制度的是( )。
A.行政诉讼B.仲裁调解C.刑事诉讼D.民事诉讼9.关于"依法治国",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依法治国以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规范、系统、协调为必要条件B.依法治国的实现,必须以规范和制约公权力为前提,做到职权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C.依法治国应当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D.依法治国依赖于法制完备,法律健全完备了,法治就实现了10.国家的最高监督权由( )行使。
A.最高人民检察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最高人民法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1.法律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下列社会形态的法律中,首次强调实质上的自由与平等的是( )。
A.封建制法律B.社会主义法律C.奴隶制法律D.资本主义法律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居于统帅地位的法律部门是( )。
A.刑法B.宪法C.行政法D.民法商法13.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B.社会主义公有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4.()是指公民可以通过行使诉权,依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实现权利救济,其在职能上具有其他救济不可替代的终局性地位。
A.政治救济B.行政救济C.司法救济D.社会救济15.公民享有的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最基础的权利是(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言论自由C.人身自由D.经济社会权利16.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下列选项中属于实体法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7.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
A.国务院B.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C.法院D.检察院18.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的是( )。
A.人格尊严不受侵犯B.文化教育权利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宗教信仰自由19.2018年宪法修正后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接受监督,负责全国监察工作。
A.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B.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C.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这体现了刑法的()。
A.类推原则B.罪刑相适应原则C.罪刑法定原则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21.我国的国家宪法日定在每年的()。
A.9月18日B.12月13日C.7月7日D.12月4日22.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
A.社会中法律的多寡与好坏B.社会有没有法律存在C.是专制国家还是民主国家D.最高的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23.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A.行政法B.民法C.刑法D.宪法24."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了()。
A.权利与义务二者是完全矛盾的B.权利与义务二者是统一的C.权利与义务二者是对立的D.权利与义务二者是分离的25.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 )。
A.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B.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以权利义务为内容D.内容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26.以我国现行法律而论,"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政体。
狭义的法律指的是()。
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军事法规B.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C.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27.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 )。
A.经济法B.商法C.民法D.公司法2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
A.1949年B.1950年C.1954年D.1975年29.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核心强调的是加强()。
A.人权保障B.权力制约C.公平正义D.程序正当30.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中,下列选项正确是()。
A.权力来源于权利B.权力派生权利C.权力高于权利D.权力制约于权利31.宪法宣誓制度是在()中确立的。
A.1993年宪法修正案B.2004年宪法修正案C.1999年宪法修正案D.2018年宪法修正案32."法治"是()。
A."法治"是法律制度的简称B."法治"与国家政权相伴而生C."法治"更偏重于法律的形式化方面D."法治"是一种治国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33.我国现行宪法可追溯至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D.《中华民国宪法》34.2018年《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建议取消现行宪法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
A.总理、副总理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C.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D.国家主席、副主席35.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A.二分之一B.五分之三C.三分之二D.五分之四二、多选题,以下各题有多个选项,其中有二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正确答案1.宪法的特征是()。
A. 在实施上,宪法与普通法一样对待B.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重要方面C.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D.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2.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力制约原则?()A. 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B.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一府两院"监督C. 法院对法律合宪性审查D. 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3.有关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 国家拥有权力和权利B. 公民拥有权力和权利C. 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公民权利的许可和委托D. 国家拥有权力,公民拥有权利4.下列选项属于培养法治思维途径的是()。
A. 参与法律实践B. 掌握法律方法C. 学习法律知识D. 养成守法习惯5.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6.下列选项属于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有()。
A. 全民守法B. 严格执法C. 科学立法D. 公正司法7.维护法律权威,首先必须维护宪法权威,这是因为()A. 宪法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B.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执政兴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C. 它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D. 它是一切其他法律权威的渊源和保障8.在我国,有权制定法律的机关有()。
A. 国务院B. 全国人大C. 全国人大常委会D. 国务院各部委三、判断题,以下各题只有对错两个选项1.( ) 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2.( ) 基本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3.( )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与其他法律一样。
4.( ) 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
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未形成。
6.( ) 国家权力不得随意侵入权利主体的自治空间,不得随意干预权利主体的行动自由。
7.( ) 设立国家权力的目的,在于为人民服务、为权利服务。
8.( ) 行集会、游行、示威事先不必经过公安机关许可。